一、开发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必须走课程化实施、全员化参与、特色化运转之路。学校一要整合课程内容。把传统的科技活动与科学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科学类课程的系统学习,获得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为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必要基础;通过校本课程延伸拓展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为发展科技创新特长搭建平台。二要规划课程目标。从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维度构建有学段梯度、要求适切的科技教育目标体系,以此统领学校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三要编写校本教材。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科技活动优势项目,挖掘本校教师资源,编写适合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阅读和使用的校本教材。四要狠抓课程实施。加强科技活动场所、器材等硬件投入,组建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团队,建立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上课有教案、活动有痕迹等制度,采取讲座、考察、调查、制作、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做到有教师、有课时、有实施、有成果、有评价。五要注重课程评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科技活动过程表现、科技作品展示、课题研究报告、科技竞赛成果等多种形式。既关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过程,也关注活动的成果;既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思维与方法的习得,也关注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熏陶。
二、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网络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职责分明、功能互补、保障有力、高效运转的工作网络。一是政府政策引导。东海县政府2012年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县财政拨付专款用于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科技辅导员和学校,目前已评选了两届。同时在“创新型城市创建”专项目标考核中,县政府每年初与教育局签订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责任书,从政府层面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领。
二是教育局加强课程管理。县教育局基教科和教研室帮助学校论证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把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三是县科协做好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服务指导工作。县教育局和县科协共同协作,先后邀请东南大学汉博中心周建中教授和郝瑞辉副主任,省内知名科技辅导员韩仕龙、邹建峰、张晓辰等来县培训科技辅导老师;县科技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县科协定期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科技专家教授进校园和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县科协还指导学校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竞赛、机器人竞赛、奥林匹克竞赛和科学体验活动,助推科学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四是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实施有力有效。学校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主体,重视科学课程的教育质量,大力推行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加强校园科技创新教育阵地建设,完善科学实验室,设立科技活动专用教室,开发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注重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普画廊橱窗,悬挂创新发明励志格言。开设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传播科普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创新发明方法、科学研究策略。成立科技活动社团,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科技创新比赛。强化科技创新教育考核,调动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强科技辅导员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养、师生创新发明活动的指导策略、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与参赛策略等方面培训。加强校际间交流活动,更好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经验,成立“东海县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协会”,分享各校间的成功经验。
五是社会各界大力扶持。科技创新教育涉及面广,必须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县妇联、团县委经常到学校调研、指导科技创新工作,捐助科技图书和计算机、机器人等科技活动器材。县科技局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提供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县新华书店、县水晶产业园区等单位多次为科技模型和科技创新比赛提供资金赞助。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和典型人事,传递科技创新教育正能量。
三、开发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中小学在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发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科学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动手“做”科学搭建平台。双店镇中心小学把该镇北沟村鲜切花产业园-江苏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作为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基地,聘请科技人员和“土专家”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组织学生观察记录花卉各个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学习研究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种植小组的学生个个都成了家庭鲜切花种植栽培的小专家。李明同学在校外基地活动中受到启发,发现、研究自家百合花叶子变黄的原因,研究论文《西伯利亚百合花叶子发黄的探究》获得了全国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黄川镇中心小学依托本镇万亩草莓生态园,组织科技种植小组同学向农技专家学习请教草莓的栽培技术,到园区进行栽培、管理草莓劳动,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后纷纷进行草莓种植实验研究。王笑同学的《利用疏叶密栽植培技术提高明宝草莓产量的研究》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石梁河镇中心小学拥有葡萄种植实践基地,东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拥有水晶雕刻产业园基地,曲阳乡中心小学拥有水晶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洪庄镇中心小学拥有石英产业实践基地,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拥有水稻栽培实践基地。以上基地密切联系当地工农业生产,紧贴学生生活,方便学生活动,有效地拓展了学校科技实践活动内容和空间,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实践证明,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是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深度实施的有效举措。县教育局和县科协按照“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成熟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配套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阵地、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丰硕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等6项标准,有计划地推介条件成熟的学校申报市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以来,洪庄中心小学、城头中学等8所中小学被评为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石榴初级中学等16所学校被评为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或市科普教育基地;双店中心小学获得“江苏省发明家摇篮奖”;温泉第二中心小学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这些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建立健全科学教育领导管理机制,充实完善学校科学教育软硬件条件,开齐开足上好科学类课程,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五、开展多样化科技创新活动
主题化、系列化、常态化的科技实践活动是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实施的具体抓手和主要载体。东海县各中小学学校从实际出发,定期开展多样化科技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积累经验,锻炼思维,提升能力。举办科普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读书心得,举办科普征文、浏览科普网站,观看科普剧目,演讲科学家故事,畅谈奇思妙想。
科普知识讲座。结合纪念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人口日、水日、气象日、无烟日等重要节日和植树节、科技节、爱鸟周、科普宣传周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机器人、节约用水、保护动植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应急避险等知识讲座。
科技社团活动。学校组建机器人、无线电、车模、航模、船模、电子技师等社团,专人辅导,定期活动,专项考核。
科技制作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易拉罐、纸盒、空瓶、碎布、线绳等废旧物品进行科技小制作,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动物标本、风筝、航模、船模和车模等,锻炼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体验活动。学校围绕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领域开展调查体验活动,了解新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围绕学习、生产、生活中的科学发现和小发明小创造,开展调查体验活动,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方法和乐趣。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调查方法、制定专题小调查、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和数据等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参观考察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水晶博物馆、水晶产业园、—295—水晶交易市场、亚洲大陆钻探第一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改变生活,科技成就未来。
科技竞赛活动。学校抓住一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契机,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学生努力多出作品、出科技含量高的作品。辅导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改、打磨作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省国家级比赛,以创新大赛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引领和带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六、域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策略
1完善科技创新教育保障机制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构建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科协等社会各界扶持的创新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一要着力建立科技创新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学校划拨科技教育专项经费,购买必要的科技活动器材,完善科教设备;在校内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金和奖励基金,表彰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等纪念活动和科普宣传周、爱鸟周等科技活动,主动向团委、妇联、科协、气象、地震、环保和知名企业等部门上门服务,争取经费,拓宽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渠道。二要建立科技创新评估机制。教育局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年初定目标,中间有督查、年终有奖惩,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各级学校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使科技辅导员老师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通过考核,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科技辅导员老师齐抓共管科技创新的工作局面。
2完善科技创新实践阵地
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教育必须依托校内外科技活动阵地。一要完善校内装备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电脑网络教室等基地设施,确保学生做实验有器材,查资料有去处;配备电子百拼、电子技师、机器人、航模、船模、车模、科技制作等专用教室,购置必要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学生活动有场所。二要充分利用校外当地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基地,拓展、延伸校内科技实践活动,既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又为学生动手实践搭建平台。
3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程
学校根据本校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方案,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低中高学段衔接的科技创新校本教材,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老师,利用地方课程教学时间,把科技创新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科技创造发明专项训练。结合系列化、主题化科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新科技创新实践载体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如果只有科普知识的宣教,没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支撑,必然会大大削弱它的价值和功效。学校既要常态化开展传统的知识性、技能性项目活动,又要积极创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的研究性、综合性项目活动。积极探索和创建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动手实践的科技活动项目,从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结论
综上所述,稳定的保障机制,完善的活动阵地,校本化的创新课程,主题化系列化的活动载体,能力促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常态化开展,激经济类b类期刊发中小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创新发明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当然,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校际不平衡、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课外活动相脱节、经费设施欠缺、科教师资薄弱、活动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与困难仍需要在反思、探索和创新中逐步解决。
作者:周守军 单位: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