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环节中人生观的渗透
“教育与人”一节内容中,人的发展是一个关键词,教师在导入环节以“人”字作为切入点,从训诂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人”字的含义:“人”字的结构简单,所以坦坦荡荡;“人”字的笔画灵活,但是不失原则;“人”字的结构稳固,寓意做人要有责任感。简单的一个“人”字,被教师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学生从中感悟到的不仅是字本身的意思,更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和对人生的思考。人是完整的,教育也应该是完整的,每个个体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支撑专业发展必备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对人生的感悟———正确的人生观。在师生的每一次交流中,这种完整的思想会如春雨般渗透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血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回顾环节中的人生发展指导
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来引发新知识的呈现。在“遗传与个体成熟”的探讨中,教师请学生回顾个体发展的各个关键期,如大脑分区的关键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等。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关键期的了解多限于儿童期(0-18周岁),在讨论中并未提及成年后的关键期,于是教师在补充环节强调了“20岁是成年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了在大学阶段应该树立的人生发展的方向。教育覆盖所有领域,贯穿人的一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达的全面与整合的思想,会通过每个教学环节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方向,教育在课堂之外,这是教育本身对教学活动的要求。
三、理论应用环节中的常识教育与文化传承
在赫尔巴特经典的“五步教学法”中,练习是巩固所学的必备环节,同样,在《教育学》的课程中,教育理论的应用和教育观念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经过师生的探讨与思考,在一节课的最后,教师会安排应用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新理念。在所选内容中,教师的整合思想可见一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在富贵的家庭,但社会是多元的。无条件接纳每个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良心。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孩子发展的新事实。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秋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天道酬勤;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有何求?以上九句话中,每句话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与人”的内涵,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应用,同时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身影,这在国学逐渐弱化、急需回归的今天,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当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的时候,感悟到的不仅仅是富于韵律的语言,更经济学是先贤的豁达与智慧!
作者:董晶晶 肖伯玲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