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设备运行情况
1.1设备运行一般情况(以荆门站和湖北段线路为例)
荆门站1000kVHGIS由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简称西开),目前现场有5个开关单元,其中2个开关单元于2008年底投入运行,3个开关单元于2011年扩建并于同年12月投入运行。荆门站1000kVHGIS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运行期间出现过一些缺陷(如盆式绝缘子故障、隔离开关触头卡环断裂及TA受潮等),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荆门站有2组主变及1组高抗,主变投运时间分别为2008年底和2011年12月,高抗投运时间为2008年底,运行情况良好,均未出现过重大缺陷[3]。500kV开关由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共14个开关单元,其中8个开关单元于2008年底投运,6个开关单元于2011年投运,至今未出现重大缺陷。1000kV南荆一线湖北段(#209~#565杆塔间)长180.289km,杆塔357基。截至2012年7月9日,南荆一线安全运行1243d,未出现重大设备问题。
1.2设备缺陷情况(以荆门站和湖北段线路为例)
1.2.1盆式绝缘子存在内漏
2010年12月28日,1000kVHGIST021开关A相靠#1母线侧套管气室B5压力出现缓慢下降,T0211隔离开关A相与靠#1母线侧套管连接管母气室B4压力缓慢上升,运行人员立即加强了跟踪工作。12月29日,B5气室压力下降至530kPa(B5气室额定压力为580kPa),B4气室压力升至530kPa(B4气室额定压力为460kPa),随后两个气室压力保持稳定。综合现场情况后,初步分析判断T021开关A相B5气室和B4气室间存在内漏,B5气室与B4气室SF6气体相通,导致B5气室和B4气室压力异常。2011年3月18日上午10:00左右B4及B5气室打开,盆式绝缘子拆下,现场检查情况如下:①盆式绝缘子上有一条明显的裂缝;②绝缘子表面未发现有任何放电闪络痕迹,表面也无任何分解产物附着;③裂纹周围表面平滑,未发现有撞击痕迹。
1.2.2密度继电器压力传感器与电缆之间的密封损坏
2012年1月28日早上05:09特高压荆门站报出“荆门变T023间隔GC17(B相B23气室)气体密度低”的重要信号。1月28日第一次补气结束后随即对其进行了包扎法检漏,发现渗漏曲线依然很明显。为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1月31日在检查时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补气。检查发现该TA密度继电器处有SF6气体,怀疑其密封损坏,整体更换后继续包扎法验证。后发现气压仍处于下降趋势,决定拆除防雨罩等附属部件包扎检漏,2月4日进行了第三次补气与检漏工作。2月6日检测到该气室压力传感器电缆引出至端子盒内存在SF6气体,初步分析为压力传感器与电缆之间的密封损坏,SF6气体由气室至压力传感器再经电缆内间隙传至端子盒。2月7日对该气室进行了第四次补气,并更换了该传感器。随后由监控班继续加强监视,迄今为止,再未有明显下降趋势。
1.2.3电流互感器受潮
2009年对特高压荆门站进行年度检修,10月4日下午在对1000kVHGISTA二次绕组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时,首先发现T021线路侧(T12)A相TA的3个二次绕组绝缘电阻均不合格,随后对T022母线侧(T11)B相TA二次绕组绝缘进行了测试,该台TA的4个二次绕组绝缘电阻也不合格,其中T022T11B相TA的1S绕组绝缘电阻只有0.1MΩ,远低于《1000kV交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4]1000MΩ的要求。对所有12个TA进行了二次绕组绝缘试验,共发现7个TA的二次绕组绝缘电阻不合格。TA外壳进水是从外壳的搭接处和接线盒与外壳的接缝处进入,TA外壳搭接处虽涂有防水胶,但因搭接的方向朝上,且防水胶涂敷存在漏洞,在下雨时从搭接处流进外壳内部,又因无法流出,故积水越来越多。TA绝缘长期在此情况下进水受潮,TA外绝缘采用涂有环氧树脂的有纬粘带和热缩性薄膜带,虽有一定的防潮性能,但未经浸环氧树脂等整体防水工艺处理(TA为外置型),因此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外部潮气经薄膜间隙进入绕组内部又不能析出。通过在现场使用专用烘箱烘烤及对二次线圈施加直流电流的方法对受潮线圈进行处理,全部处理完成历时1个月,处理后所有受潮TA二次绕组绝缘电阻恢复正常,并满足相关试验要求。
1.2.4T0211隔离开关B相内部放电故障
2009年11月2日17:32,1000kV特高压荆门站在进行#1主变充电操作过程中,T0211隔离开关B相发生内部放电故障,检查发现隔离开关静触头弹簧触指断裂,造成内部放电。2009年11月4日,更换了故障隔离开关动静触头、触指,并对放电部位进行了打磨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了微水、机械操作、回路电阻、耐压试验,合格后投入运行。故障原因在于静触头弹簧触指偏小和导向滚轮偏薄,西开厂家在2010年4月特高压荆门站年度检修期间对目前运行4把隔离开关三相共计12台(套)内静触头弹簧触指及导向滚轮及其固定法兰进行了技术改进,截止目前1000kVHGIS设备运行正常,在线检查未见异常。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设备立足国产[5],只有部分绝缘材料(套管、支柱绝缘子等)采用了进口材料,基本实现了主要由国产原材料进行生产组装的生产模式,近三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这种设备制造方式能满足我国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对设备的要求。
2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经济运营情况
2.1正常方式下输电替代输煤效益
湖北省电力公司针对湖北省严重缺煤、少油、乏气的特点,为缓解交通运煤压力,在国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迎峰度冬期间,1000kV特高压线路向华中电网满送电力200×104kW,特高压分湖北份额由原计划的30×104kW增至78.8×104kW,相当于每日向湖北提供1×104t电煤。2009年,特高压向湖北输送电量18.7×108kW·h,相当于向湖北输入电煤近90×104t,其中在12月向湖北输送电量6.4×108kW·h,最大分配电力116×104kW,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自2008年底投运至2010年底湖北电网累计购特高压电量47.79×108kW·h,相当于全省减少电煤耗用239×104t。其中2009、2010年分别购特高压电量18.73×108、28.92×108kW·h,分别占湖北当年全部外购电的34.33%和44.64%。为弥补湖北电力、电量缺口,遏制电煤库存的快速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2.2枯水期应急效益
在2009、2010年迎峰度冬期间,湖北省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水电进入枯水期,火电发电量大增,电煤供应不足,电力供应形势异常严峻,被迫实施限制用电措施以遏制电煤库存下滑趋势。2009年9月开始,长江、清江、汉江三大流域降雨量与多年同期相比减少30%以上。主力水电厂蓄能值较上年同期减少10×108kW·h以上,仅能留作高峰出力和春节期间的保电应急需求。2009年10月至当年底,由于煤源及运输能力等因素制约,全省电煤库存持续下滑近60×104t,仅12月下滑了40×104t,12月底全省电煤库存仅剩98×104t,较上年同期减少279×104t。有11家电厂电煤库存不足10d耗用,其中7家电厂电煤库存仅能满足约5d的耗用。缺煤和故障停机频繁,最大停机总容量达524×104kW,超过火电装机容量的50%。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组织跨区电能资源,尤其加大了通过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由华北送给湖北的电量。在2009、2010年中用电最为紧张的一季度及11、12月,湖北电网分别购入特高压电量14.58×108、23.33×108kW·h,分别占当年湖北购特高压电量的77.82%和80.64%。相当于湖北省在2009、2010年迎峰度冬最困难的时期分别减少电煤耗用73×104、117×104t。
2.3丰水期返送电效益
2011年,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1451×108kW·h,统调最大负荷2483×104kW,而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5314×104kW(含三峡2030×104kW),其中仅水电装机容量达3387×104kW,丰水期我省消纳水电能力严重不足,为充分利用水电清洁能源,丰水期水电外送显得尤为重要。2010、2011年夏季丰水季节,通过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送山西水电45×108kW·h,相当于节约煤炭230×104t,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华中地区水电外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华中、华北地区水火电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了关键作用。湖北省能源结构决定了其(冬枯)季节性、结构性电力短缺和夏季丰水期水电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且随着经济增长和电网发展将会越来越突出。这就决定了湖北省电网必须依靠坚强的特高压电网大量吸纳外部电能和输送丰富的清洁水能。随着特高压网络的建设,西北部大型煤炭及新能源基地(尤其是内蒙)的电力将会大量输送湖北,对保障湖北未来能源供应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而湖北省优质环保的水电反送西北,对保护西北地区的环境和减缓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消耗,缓解铁路运输压力等将发挥关键作用。
3结语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必将使我国电网在解决一次能源分布不均、优先利用清洁水电资源和促进我国材料科学、制造产业和环境科学的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在特高压领域还存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大力探索,尤其是运行维护规程及技术措施预防医学论文、交直流方式的选择应用论证、关键元器件和组件的研制等方面是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下一步研究和组织攻关的重点。
作者:周想凌 刘勇 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运营监控中心 湖北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