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主要的主人公为四对美籍华人母女,电影时间跨度非常大,体现了华人女性命运的发展历史,其中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女性以往的惨淡生活,以及她们维权主义的苏醒,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的努力。电影故事情节以“鸿毛的故事”为开始,同样最终也以“鸿毛的故事”为结尾。本文将对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电影;《喜福会》;女权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076-02
引言
谭恩美是一名出色的华裔女作家,她所创作的众多小说很多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的,而且写作手法非常细腻,语言运用虽然诙谐幽默,但是其中却暗含着深长的意味,生动的刻画了一个个饱满的女性形象。《喜福会》是谭恩美的处女座,这本书发表之后引起轰动,小说中充满了反抗与叛逆的精神,描述了以往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对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了电影,成为一部经典作品。对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传统女性的悲惨生活描述
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男权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可以说男权文化以男性作为核心,所引导的一些列行为,不仅仅规范了男性的标准,同时还对女权主义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喜福会》这部电影展现了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传统女性的悲惨生活。
(一)养女只为家人
男权至上的就中国,女性可以说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家庭中生下女孩,思想上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女儿找一个好的婆家,所以对女孩从小就进行严格的管教,所有人的思想都认为女儿嫁不出去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电影中的主人公琳达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定下婚事,而且从此琳达的母亲就将她看成是别人家的儿媳妇,从礼仪行为等众多方面,要求琳达吃饭不能太快,不然没有女孩的样子,一定要注意干净,不然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琳达的母亲对她严厉的管教,并不代表身为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而是因为在琳达母亲的内心对别的事情不敢抱有任何的奢求。在琳达去黄家之前,琳达的妈妈再三对琳达进行叮嘱,一定要显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不然就不能得到人家的喜爱。琳达嫁入黄家之后,她如同生活在黑暗之中,需要做好婆婆交代的所有事务,受尽各种凌辱。琳达到黄家之后不久,厨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针线活也越来越好,变成一名听话的好媳妇。在中国的旧社会中,女孩出嫁后就被看成是婆家的私有财产,与娘家没有多少关系。琳达的母亲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可以嫁入到黄家,但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她却不得不带着自己其他的孩子到别的地方定居。生养女儿只求她可以嫁入好人家,能够讨得婆婆的欢心,这就是中国旧社会女性的生活[1]。
(二)婚姻不能自主
在中国旧社会中,女人没有权利评判自己嫁的好不好,而是由当时社会的标准进行评定的,例如婆家富不富有,男方是否是官宦人家,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对男方的年龄、长相以及性格等众多方面完全采取忽略的态度,婚姻完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对结婚双方是否存在感情基础没有任何的考虑。琳达的母亲因为琳达嫁入黄家感觉非常高兴,主要是因为黄家是当地非常富有的家庭。婚姻没有任何的自由,完全听从自己的父母,不但使得广大的妇女受到很大的伤害,对男性权利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百善孝为先”对中国传统婚姻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时也消弱了男性的婚姻自由,这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琳达与天余结婚之后,默默祈祷希望男方不是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头,同时也不要长的太丑,不过最终没想到天余只是一个孩子。
(三)夫权至上
中国传统的婚姻,丈夫在家庭中占据着最高的地位,有着绝对的威信,妻子就如同是丈夫的私有物品,丈夫有权利支配妻子做任何事情,妻子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听从自己的丈夫。琳达与天余结婚的当天,她的丈夫便对她大吼大叫,并且要求琳达睡在地板上。电影中莺莺的丈夫不仅非常的好色,而且对自己的家庭非常不负责任。在他儿子办满月酒的当天,莺莺的丈夫就当着她的面与别的女人调情,甚至还将妓女带回自己的家中。如果莺莺有什么不满,最终得来的只是丈夫的大骂。
(四)贞操至上
当时,女性没有任何地位,必须要从一至终,不然就会得到所有人的唾弃,被认为是不守妇道的贱人。男人则不一样,男人可以在外面花天酒地,同样也可以三妻四妾。琳达明白自己嫁入黄家之后,除非被天余休掉,不然这一辈子都是黄家的人,即使自己的丈夫死了,自己也没有改嫁的权利。安梅的母亲年轻的时候丈夫就死了,但是她一直安分守己,没有做出对不起丈夫的事情。不过悲哀的是,在她为死去的丈夫上香的时候,被富商吴清看上并被强奸了,她跪着祈求自己的母亲可以收留自己,但最终得到的还是无情的谩骂,同时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拒之门外。她感到无依无靠,自己的孩子也不能看,因为避免自己的孩子以后被人所看不起。没有人愿意收留她,也没人人愿意对她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她的肚子中还有孩子,为了生存,她迫于无奈只能求强暴者收留自己,并且最终成为吴清的四姨太。
(五)女性成为生育工具
男权至上决定了家庭中必须要有儿子和孙子,如同那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旧中国社会中,女子成为人妇之后,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男方传宗接代,成为生育工具。所以在琳达还没有怀孕的那段期间,她的婆婆经常对她打骂,质问琳达自己的孙子在哪里,并且派家里的佣人灌琳达促生育的药品。儿子在家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吴清的家庭中,二姨太因为生了儿子,才成为吴清家庭中的女人。三姨太没有不能为吴清生下孩子,最终则面临着被赶出吴家的危险。莺莺因为不能忍受丈夫的暴力,以及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最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是她唯一能够伤害自己丈夫的工具[2]。
二、传统华人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一)意识的觉醒
在男权社会里,男性常常以自主的思想来要求女性,而女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逐步失去自我,成为男性的附庸品。忍辱负重是中国旧社会的典型形象,在《喜社会》中移民海外的第一代女性,想摆脱这种隐忍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但在男权社里,从旧中国社会,走向美国,也无非是从一个霸道的男权社会,走向一个相对文明一些的男性社会,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在男性的精神禁锢下,《喜社会》中的四对母女渐渐有了反抗的意识,思想和认识逐步觉醒,渴望从精神、情感、生活、家庭上都得到彻底解放,成为自由、独立的女性,与男性平等地生活。
(二)女性觉醒后的自我救赎
琳达非常聪明的结束了自己的婚姻,主要是利用了自己婆婆的迷信,以及男权至上的思想。她对婆婆说,如果她和天余继续在一起的话,最终天余就会死去。琳达主要利用了三件事情,其中结婚当天蜡烛熄灭就是重点。迷信的人认为结婚当天蜡烛熄灭,代表着婚姻走不到尽头,天余会有生命危险。而且天余身上带有黑痣,琳达因为有蛀牙导致牙齿脱落,代表着祖先要他们离婚的先兆,如果不能按照祖先的意愿行事,那么天余最终会全身溃烂而死去。这些迷信的说法让琳达的婆婆感到非常害怕,最终主动地解除了琳达与天余这段可笑的婚姻,同时琳达也得到去远方的路费。莺莺的做法体现的是反对剥夺的意愿,她痛恨自己的丈夫,痛恨自己的家庭。她的丈夫虽然对她经常打骂,但是对他们所生下的孩子却非常喜爱。她打不过自己的丈夫,也不知自己做什么能够伤害丈夫,只有将孩子从丈夫身边拿走,才能对自己的丈夫造成创伤,所以她亲手杀死了自己呀呀学语的孩子。电影中“杀子”是一个象征的盖面,代表着对男权至上社会的反抗。
三、女性的出路
(一)推翻男女不平等
电影中莺莺的阿姨这一人物形象,看到自己女儿生活的不幸福,感概自身的悲惨经历,她积极对自己的女儿进行引导,鼓励女儿放弃现在的不幸生活,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她让女儿明白改变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空洞乏味,告诉女儿不要放弃找寻幸福的权利。莺莺的女儿在其影响下,树立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放弃了自己的丈夫,最终找到一个温柔体贴的男青年,使得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打破种族歧视
露丝刚刚见到泰德母亲的时候,泰德的母亲因为露丝不是白种人,希望露丝能够主动离开自己的儿子。露丝并没有因为种族而感觉自卑,而是与泰德的母亲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婚姻。对于种族歧视,只有尊重自己的种族,不断的去进行抗争,才能使得自身赢得他人的尊重[3]。
(三)坚守主见
《喜福会》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在阐述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女性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守自己的主见,这样才能使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升。琳达的母亲在离开琳达的时候,曾告诉琳达,对那些不平等的事不能低头妥协,这些话也使琳达用自己的智慧脱离了那段悲惨的婚姻。总而言之,女性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必须要承认和尊重自己存在的价值,坚守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不能由他人安排,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四、结语《喜福会》这部电影展现了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揭露了旧中国社会中男权至上,以及女性的悲惨生活,电影中呈现了女性生活的众多方面。这部电影希望女性都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向男权至上的社会发起冲击。尊重自己的价值、身份,不为依附他人而活着,使得女权主义可以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11(3):86-92.
[2]刘亚龙.简析《喜福会》中美文化的撞击与交流[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113.
[3]郎芳.《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4):53-56.
作者:文静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系
相关专题:mpa论文开题报告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