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按照它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学科式教学。学科式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基本担当的都是听者的角色。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基本都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少“走出去”,跟企业进行合作办学。高职教学犹如大学本科的一个缩影,即用3年的时间将本科4年所需开设的主要课程学完,理论教学时间基本上要占到全部教学时间的2/3还多。有些学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面,还划分专业方向,以此为由,增加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比如道路施工、桥梁施工等。它导致的结果是高职生的特点被弱化,背离了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应有的职业能力为主的目标。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学科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上岗适应慢等特点,这与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对学生“上岗即上手”的要求相距甚远。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着手教学模式改革。比如,在课程设置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岗位式的、职位式的专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开始实施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各个模块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注重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交融,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职业素质的缺乏以及教学软硬件的配套跟不上,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合,并且几乎是在两条平行线上各自发挥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实验课及实训课界限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完全被激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三,“基于施工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基于施工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是近些年伴随着建筑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建立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职业工作过程的具体行动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具体项目来组织教学,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它在教学活动中融教、学、做于一体,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2“基于施工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解析
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意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体系的建立以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广泛调研以及与企业合作教学为基础,通过仔细分析建筑施工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然后通过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经综合分析确定建筑施工岗位职业能力,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转换为学习领域。比如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在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仔细分析建筑施工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经综合分析确定施工员的岗位能力,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合理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制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总之,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遵循的是“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沿着建立岗位工作描述———确定岗位职能———划分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模块———编制学习单元这样一条主线建立起来的。
3“基于施工过程导向”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那么“基于施工过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如何组织,教师、学生的角色如何扮演、教学地点如何安排,这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3.1构建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
从近年来不同建筑企业的招聘信息来看,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是大多企业的共同要求,那么对于首次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相比之下,竞争力就弱了很多。如何克服这一弱势,使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不需岗前培训和适应期,可以直接工作,满足企业的“零”适应期,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教学。可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构建“项目部”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在“工地课堂”中完成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直接对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学生就业更加顺畅,使企业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3.2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新型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首先是通过书本或独立的实习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学完,工作后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去理解自己的专业,去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激发。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恰好相反,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知识。它首先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提出“任务”或“项目”(企业提供的真实的项目),再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引导学生边学边做或边做边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室两种场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按四步进行,即提出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思路、实施方法和步骤→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3.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要让教学过程体现施工过程,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可全部实行现场教学,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实训中心(基地)完成,部分课程在施工现场完成,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做学一体化教学环境,通过现场实物展开教学,采用互动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中心(基地)进行学习和动手训练,在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检查、独立评估的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学习岗位职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强实践性”特点,都体现了它们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选择上的独特。这就要求企业、综合经济期刊学校、教师、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三者的高度匹配。
作者:张阿玲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