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俗称瘰疬,中青年多发,为最常见肺外结核病,而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颈部,在临床工作中以脓肿型及溃疡窦道型较常见,单纯内科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伤口大多无法达到甲级愈合,部分患者术中甚至无法缝合伤口,需进一步换药治疗,目前用于伤口换药的药物以INH、RFP等抗结核药物为主,我院应用康复新液局部伤口换药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0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性,术后伤口行开放换药治疗。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16~48岁。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8~51岁;其中脓肿型84例,脓肿最大者8cm×6cm,最小者3cm×2cm,溃疡窦道型16例,10例为自行破溃,6例为外院误诊切开所致;合并肺结核42例,占总数42%。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两组均给予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化疗药物为:异烟肼0.3g,1次/d,饭后服;利福平0.45g,1次/d,空腹服;吡嗪酰胺0.5g,3次/d,饭后服;乙胺丁醇0.75g,1次/d,饭后服用。1.2.2手术方法:手术均为静脉复合麻醉下病灶清除术,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内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物,探查并充分暴露及清理窦道,清除完毕后稀释碘伏冲洗伤口,由于残腔较大、窦道较深或病变周围组织缺乏,敞开伤口不予缝合,纱布填塞,外敷无菌敷料。1.2.3术后换药:治疗组使用康复新液浸润纱布敷料填塞伤口,术后每日换药1次,随伤口渗出逐渐减少,将换药频率降至隔日1次或隔2日1次;对照组使用HR液浸润纱布敷料填塞伤口,换药频率时间间隔一致,直至伤口完全愈合。1.2.4愈合标准:参照相关参考文献[1],治愈标准为肿大淋巴结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两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换药治疗后伤口均完全愈合,治疗组治疗2周内、3周内、4周内时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淋巴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全身各处的淋巴结均可以发生,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淋巴源性和血源性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脓肿型及溃疡窦道型[2],其中脓肿型及溃疡窦道型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棘手,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脓肿穿刺注药及引流亦达不到根治效果,为外科手术指证[3],我院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对患者病灶及窦道内坏死物进行彻底清除,清理效果彻底,但部分患者由于伤口感染较重,组织缺损较大及术后渗出多等原因,常选择术中不缝合伤口,填塞纱布,术后开放换药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术中虽缝合伤口,但无法达到甲级愈合,需拆开缝线,进一步换药治疗,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使患者身体及心理上承受极大的痛苦。康复新液是从云南大理白族人民应用蜚蠊治疗恶疮中获得经验,从昆虫药材提取液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该药主要成分为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促进黏膜修复、抗炎、抑制渗出、抗菌等作用[4]。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压疮、放射性损伤以及肛门周围疾病伤口的换药等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5]。通过我院使用康复新液伤口换药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开放性淋巴结结核伤口,换药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2周内、3周内及4周内达到愈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4周时愈合例数已达48例,占治疗组88.9%,说明康复新液对于结核性伤口愈合促进效果显著。国内部分相关研究[6,7]认为使用异烟肼或利福平液等药物进行伤口填塞换药,提高了伤口内的抗结核药物浓度,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王刚等[8]的研究发现,通过对照比较使用药物与不使用药物换药病例的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甚至由于放置药物造成渗出增多,影响伤口愈合,延长愈合时间。本文结果也表明在全身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单纯使用康复新液局部换药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与后者研究结果相符,笔者分析认为术中对病灶的彻底清理以及术后对伤口的充分引流,从根本上改善了伤口内的结核感染情况,故抗结核药物提高伤口内药物浓度对于伤口愈合作用较小,而康复新液由于其具有促进黏膜修复、抗炎、抑制渗出、抗菌等作用,对伤口的促愈合作用更为明显,故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在规律抗结核治疗前提下,对病灶彻底清理后使用康复新液对脓肿型及溃疡窦道型淋巴结核术后患者进行换药,取得了显著的消费经济期刊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康复新液在淋巴结结核伤口愈合中的促进作用。
作者:韩东 宁晖 孙顺兴 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胸外科
相关专题:商业银行竞争力 创新5.1声卡效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