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
如果说任何人都能够利用图形与文字设计一个作品,那么说到色彩,就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把握好色彩的使用。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它既能独自被拉出作为背景渲染气氛,也能够增强图形与文字的视觉效果。因此,色彩也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调整色彩的色相、亮度、饱和度,将色彩与其他两种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师与参观者交流信息的同时,人们也能感受到设计者的情绪变化,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感情,更容易被人们长久记忆。
2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具备的审美特征
(1)秩序美。
多个单位的位置、层次按一定规律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秩序。任何一种创作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秩序,平面设计更是如此。在平面设计中各元素的排列组合如果没有规律可言,就会给人一种凌乱不堪的感觉,不仅无法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观众,更会让观众产生厌恶感、排斥感,严重影响商业宣传效果。只有明白了秩序的重要性,把握好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层次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作品无论在整体感观上还是细节表现上都能给人带来平衡感、舒适感。
(2)冲击力。
冲击力就是作品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感受。平面设计在审美构建时放在第一位的并不是感情的表达,而是通过对多种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和特殊性的符号使作品的含义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当人们第一眼就被作品吸引时,就会想要继续对其了解,从而使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完整地传递给客户。但是受众在特定的环境或是特定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审美差异,这就要求设计者善于抓住人们的内心变化,对特定人群进行全面地研究,按照他们的审美习惯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室内装饰灯,客厅的灯光比较强烈,颜色偏冷,适于主人接待来客,而卧室的灯光就比较柔和,颜色偏暖,适于休息。
(3)艺术功能性。
当今平面设计主要应用于商业用途,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对企业或者是商品进行大范围地宣传,最终影响人们对企业的认同度以及对商品的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首先就是要客户对作品认同,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或是商品的了解。在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该经受住环境的考验,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同时,也应该符合所处环境的要求。几年前日本一家室内油漆企业发展的非常成功,打算打入中国市场,但是在设计产品广告时,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其广告中误将龙丑化,导致中国民众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最终打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宣告失败,这就警告设计师在创作作品应是注意到当地民众文化,避免文化冲突。
3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1)文字的设计。
文字人们传递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其本身是以静态的、整齐的方式出现,但是在文化日新月异,朝多元化发展的年代更应该追求独立、个性的特点,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要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就需要使文字以动态,个性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就要求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同时,按照作品的设计理念大胆对其进行创新改造,从有序性向多元化发展,并在多元化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有序性。微软的办公软件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办公软件中的艺术字就深刻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字体表现形式,不仅没有破坏整个作品的结构有序性,还使作品更富有个性。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改造文字需要保留其基本结构,使人们能够轻易识别,如果人们不能快速识别出文字,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2)图像的构建。
在平面设计中,图像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图像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在图像的构建中首先应注意到图像的层次感,所谓图像的层次感就是指在构建图像时应该注意突出重点内容,将主体部分放在最顶层,次要部分安放在底层或是一侧起陪衬作用,这就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主次之间注意层次感的结合,才不会误导人们的理解。其次应该注意视图在视觉线上的牵引作用,所谓视觉线上的牵引就像写文章时用到的通感手法,通过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天空,视觉上的牵引可以将观众的思维向外扩展,不再局限于一点,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熟练运用色彩的搭配,并且有丰富的想象力。
(3)色彩的应用。
如果说文字与图像的构建是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中的基本内容,那么色彩的应用则是重要内容。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构建应该与图像相互相应,文字与图像的感情需要色彩来表达,色彩的吸引力也需要文字图像做支撑。图像与色彩良好的结合才能带给人良好的视觉享受。我们还是用美国星条旗来举例,国旗上总共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三种视觉分明的颜色含义深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令人过目不忘,实属一件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
4结语
平面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不只是商业宣传的工具,更多的是一种艺计算机管理论文术,一件符合审美要求的作品,通过对元素的构建与组合体现出的秩序美,冲击力,艺术功能性,对大众来说就是一场不亚于影视的视觉盛宴。
作者:纪冬日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