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湿热内蕴型口腔溃疡患者47例。均符合:①主证。圆或椭圆形口腔溃疡,小米粒至黄豆大小,数目不等,多者融合成片,周围红肿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热疼痛。②次症。口苦口干,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口臭、便干或便溏、尿黄、神疲,舌尖红,舌苔黄腻脉滑。③本次病程<3天,具有口腔溃疡复发史且在5天以上才能缓解,本次发作未服用任何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④孕妇除外。男19例,女28例;年龄19~71岁,≤30岁5例(10.6%),31~55岁38例(80.9%),>55岁4例(8.5%)。
2方法
2.1治疗方法
甘草泻心汤:甘草12g,黄芩10g,党参10g,干姜6g,黄连5g,大枣12枚,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服,共7剂,服中药时不服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
2.2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略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疗效
治疗后痊愈8例(17.0%),显效17例(36.2%),有效20例(42.6%),无效2例(4.3%)。
4讨论
口腔溃疡为口腔角化层过度增厚、角化,造成黏膜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成为溃疡。它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因灼痛剧烈,影响进餐、说话,给患者带来不便。本病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消化系统疾患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等有关。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提示口腔疾患与脾胃、心的关系密切。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牙齿属肾,任、督等脉均上络口腔唇舌。故临证对本病不应仅局限于心脾两脏及局部的红肿热痛,要整体把握、四诊合参、辨证求因、详辨虚实。虚、火、湿、毒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热毒搏结则是导致病情加重及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因而口腔溃疡的辨证分型也较多,如湿热内蕴脾胃、气阴亏虚、心火上炎、阴虚湿热等,本文重点介绍湿热内蕴型。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一。笔者之所以选用《金匮要略》狐盛病的甘草泻心汤,是因该方为湿热虫毒内蕴脾胃致咽喉及二阴溃烂所设,与湿热内蕴型口腔溃疡病理病机相合,故引而用之。甘草泻心汤配伍奇妙,温热之性干姜、半夏与寒性黄连、黄芩同用,甘草用量大。笔者在完成本观察后,曾尝试甘草泻心汤去干姜、半夏和甘草泻心汤甘草量减半黄连加到10g两方案各治疗7例,效果大不如用甘草泻心汤原方。笔者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口腔溃疡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作者:陈向良 杨耀峰 单位:浙江嘉善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嘉善县姚庄镇卫生院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