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也被称为吊桥,大跨度悬索桥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缆索的几何形状主要由受力条件决定,为保证缆索与劲梁、吊杆、桥面之间形成平衡受力体系,并保障大跨度悬索桥的安全运行,则应注意合理应用隧道锚施工工艺[1]。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大跨度悬索桥的隧道锚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旨在减小桥梁活载及防止桥梁出现挠度变形现象。
1工程概况
某大跨度悬索桥工程的主跨度为1000m,桥梁主体结构为箱梁单跨度结构,隧道锚位于北岸,长度为68.7m,锚洞的下游及上游之间设置了分离装置。锚洞洞室被设置为喇叭形,洞口较小,洞内深度较大,洞口处为5.8m×5.3m,洞口内部最深处为20.6m×25.1m。对该工程的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后发现悬索桥隧道抗压强度均<6MPa,存在软弱夹层及节理裂隙,隧道中湿度较大,在潮湿环境下隧道岩石软化及风化现象较为明显,为了满足建设需要,采用了隧道锚施工技术。
2大跨度悬索桥隧道锚施工技术分析
2.1掘进施工技术
在掘进锚洞的过程中,本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如下:先利用挖掘机清理洞口土段坡表面的积土,随后对洞口边坡进行修整。在平整洞口场地后,及时安装好卷扬机,以方便出渣。清理干净洞口的土段坡后按照设计要求修建洞门,同时准备好进洞施工的机械设备。进洞后先进行人工掘进,每次掘进的长度为5m左右;如人工掘进困难,则采用凿岩设备以短台阶法继续向前掘进,在掘进时将台阶的纵向长度控制在3.5m~4.5m之间。如采用爆破施工工艺,则将循环进尺控制在1.0m左右,爆破时采用预裂爆破工艺;对于隧道中的软岩部位,在爆破时尽量设置浅孔,并以短掘进及快支护的方法完成施工[2]。为保证顺利运输弃渣,本工程在前3个循环中实施无轨运输,每次掘进后利用部分岩渣在隧道底部填成平面场地,从第4个循环开始采用有轨运输方式,规矩为805mm。运输弃渣的设备为5台侧卸矿车,矿车的容积为1.8m3,利用卷扬机将矿车提升到洞口,随后在洞外10m处卸渣。
2.2初期支护与衬砌施工技术
掘进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先将基岩表面存在的松动岩块清除,同时清扫岩面。完成上述工作后在掘进岩面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混凝土时确保受喷岩面与喷嘴相互垂直,两者之间的距离宜控制在1.0m~1.5m之间,注意按照螺旋状轨迹匀速移动喷嘴。混凝土的厚度应为6cm,以便将岩面封闭,封闭岩面后在锚洞中设置钢拱架。确定钢拱架处于牢固状态后将钢筋网绑扎好,利用锚杆支好钢筋网,继续喷混凝土,当混凝土的厚度为30cm左右时可停止施工。喷射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干净拱铰部位的回弹物,混凝土终凝2h后开始进行喷水养护,喷水养护的时间应≥14d。完成洞身掘进工作后便可以进行衬砌施工,本工程采用的是分节浇筑工艺,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设置防水层;先浇筑锚塞与锚洞的交界面,随后逐节向上浇筑[3]。为增强衬砌的支护强度,在锚洞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利用注浆泵在衬砌背后进行注浆,注入的浆液为水泥浆,采用由下至上及由内向外的注浆顺序,并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4MPa~0.6MPa之间,注浆速度为15L/min~25L/min。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注浆压力达到0.6MPa或注浆孔中流出浆液,则可以停止注浆。完成注浆后将清水压入注浆设备。及时清洗注浆管路。
2.3锚固系统施工技术
在开始岩锚施工前先检查钻孔的孔深、地质状况、倾斜度、孔位及孔径等是否符合要求,安装锚索时先组装好承载体、定位架及压浆管等,随后将锚索插入到锚孔中,须确保锚索进入岩体的深度>10.0m,安装好锚索后及时密封管道及锚具的岩面端,以避免浇筑锚塞体的过程中出现漏浆或混凝土结构位移现象。在进行预应力体系施工的过程中本工程采用了定位架、钢束及管道等设备,定位架由角钢组成。在焊接定位架时采用竖向与横向搭接工艺,连接围岩与定位架后采用砂浆将锚孔壁与钢筋之间的缝隙填充好。安装定位架时先按照设计要求找出中心点,并在中心点周围设置横向及纵向锚杆,以确保定位架处于稳定状态。安装好定位架后便可以进行管道施工工作。采用满焊工艺连接管道,避免管道出现漏油、变形现象,且保证钢束可以在管道中顺利通过。在张拉锚索时采用分组张拉技术,先张拉最长钢束,随后是次长束及标准束,正式张拉整束时分5级进行,第1级为荷载的25%,第2级为50%,第3级为75%,第4级为100%,第5级为110%。张拉好1级后先观察15min左右,确认荷载满足要求后再张拉下1级。完成5级张拉后锁定2d,如2d后预应力符合要求,则可封锚[4]。封锚后可在锚塞体中浇筑混凝土,本工程采用分块、分层浇筑法,浇筑前将适量微膨胀剂加入混凝土中,以避免结构出现硬化收缩现象,浇筑时采用直径为100mm~120mm的振动器强化振捣,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及均匀性达到设计要求。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进行洒水养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锚的施工质量可对悬索桥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为了提高隧道锚的质量,则应注意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在选择隧道锚施工工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以便保证隧道锚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鲍庆伟 单位:中国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专题:文学杂志征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