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高职院校建设产生了冲击。而信息化的发展在师生的生活、学习、科研等方面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一定要做到以服务师生为目标、做好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目的以及做好项目后期完善。最终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校园
一、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教学、办公、科研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学徒制、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自主学习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从而对于信息化的建设更加重要与迫切,各个高职院校都已经或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以督促师生学习,搭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数字校园平台,满足师生各个方面的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创建师生进行网上交流、学习、生活的有效平台。因此,信息化校园建设要注重软硬件设计的前瞻性、开放性、兼容性,建成高容量、高水平、高效能的信息化校园系统。信息化校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公信息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终端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信息化校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学院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学院信息化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学院综合办学能力,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
三、高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体系结构
1.构建整体高职院校信息化结构模型通过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必须要构建好合理的信息化校园结构体系模型。具体来说构建信息化校园的系统结构规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环境建设阶段、系统应用阶段以及后期保障阶段。[1]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规划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基础建设两个方面,其中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伴随着我国网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掀起了建设校园网络的热潮。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建设完毕或者正在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络,信息化校园的基础架构相对完善。根据调查,高职院校中校园网覆盖平均比例已达90%以上。硬件基础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校园建设对网络设备的需求、网络环境等硬件系统的体系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信息化校园的应用、安全以及管理角度来考虑,可以设计一个能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在进行升级或者改造时起到借鉴作用的合理化的信息化校园硬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目前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络技术都是以太网技术,根据学校的规模不同,各有大小。高职校园网络主干路网络基本可分为万兆、千兆以太网。高职院校信息网络目前比较多的采用核心、汇聚和接入的三层结构方式,核心网络层可以有一台或者多台核心交换机组成。交换机之间互联;核心与汇聚之间可以为万兆或者千兆互联,汇聚与接入可以为千兆、百兆互联,终端接入为百兆接入,高职院校根据终端数量与应用最终确定主干网络的大小,而像路由、防火墙、行为管理等设备则是根据应用于管理的需求进行实时升级与增加,增加汇聚的好处很多;可以将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提高网络安全性:将所有VLAN部署在汇聚交换机上面,接入层产生的数据则被隔离,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在汇聚交换机部署安全防护策略,例如防攻击、防不良信息等。所有数据再汇聚进行过滤,最终才能到达核心交换机。将核心交换机性能彻底释放,最终提升网络使用能力。软件基础建设则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公共数据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公共数据平台应由数字资源建设、系统应用建设、培训建设三部分建设构成。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中心就是以数字信息为应用,为教师、学生等其他管理者提供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教法并使其结合在课堂上,最后实现有效率的、高品质的课堂教学,而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校园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此,其中信息化资源和人员培训则是数字化应用的保障。在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计划实施流程中,应用信息化是在软件规划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和有指向的培训过程,最终在持续的实现中得到完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信息数字资源、可视化数字资源、有声类数字资源等其他数字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功能,要进行有规划、有特定目的的实施。数字资源围绕数字资源实施建设、存储、管理、访问与应用,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信息化、数字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它的建成将改变传统资源静态书本式的特征,实现多媒体的存取、远程网络的传输、网上数字资源的传递、网上教室、网上论坛等,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文献的完美结合。培训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中重要保障。通过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有针对性的培训后,根据内容或者形式的不同,最终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应用绩效。2.门户平台设计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满足在校师生的同时上网、学习、教学、生活、办公、安全等不同的基于信息化校园平台的应用。可为学院教师在外提供基于vpn等多种方式的校园网的访问。平台不仅需要适应在校师生的需求,还可以满足校外教师的应用。[2]建立一个覆盖整个高职院校的、综合的、开放的、分布的、多媒体的信息服务总平台,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统一的、内容更多的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服务门户。(1)统一身份认证。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提供基于用户角色与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用户经过门户登录信息化平台从一个应用进入到另一个应用的时候,该平台应该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仅需一次的身份认证,从而使用户无须一次次地因为更换平台应用频繁地进行用户名称与密码的输入,达到单一登录,对接所有应用子程序系统。系统门户根据用户账户信息,为用户提供所有应用“活动场所”、数字资源及基于其功能权限的应用。(2)访问控制。需要做到通过远程门户服务器,安全访问信息。授权用户只能通过Web浏览器和因特网进行登录连接查看内容。只要用户进行登录并且通过认证,用户即可以通过门户提供的服务器进行安全的远程访问对任意位置的内部文件进行数据文件加密的访问。根据先进的技术实现更为方便的访问控制技术。(3)权限管理。高职院校信息化门户的权限设计,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根据角色、部门、栏目等多方面的权限设计与考虑,根据个人查询,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设置,后台数据管理则必须做到严格的权限控制,而且后台管理必须安排专人专管,防止权限泄露,而门户信息则按照门户严格的权限设计进行控制。3.总体性能需求(1)设备性能。对一般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在校生规模等情况,长期在线的网络用户较多,所以在性能上需要达到最少一万级的用户量,门户访问速度同时并发5000人在3s内,延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20s,系统需要保障7*24小时运行,支持负载均衡、支持UPS、可扩展性。(2)安全性能。安全一直都是门户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门户平台使用者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在设计上尽量避免相关问题,为了安全使用,需在设计数据库时针对权限进行多层管理的设计体系。需要至少1GB带宽的审计服务,保障至少一人的专人在线维护,支持门户的可扩展性。
四、高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规划
高职院校信息化的筹划既要考虑时间、人员、规模,又要协调高职院校部门及其他需要协调的关系;既要完善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建造、信息化数字资源的建造、门户平台建造、系统应用数据库的建造实施,又要考虑信息化校园后续建造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性、可扩展性的规划。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总体建设应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初期的需求阶段、项目中期的发展阶段以及项目后期的完善阶段。1.需求阶段前期的需求阶段是高职院校根据信息化校园建设准备的重要阶段,通过前期需求阶段针对有目的的分析,根据高职院校信息化的现有情况,最终确定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规划理念,明确建设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需求。在需求阶段需要对高职院校现有的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现有成果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到使用层,从各个方面了解大家目前对信息化校园的各种需求。根据针对信息化校园前期的各种需求,从而使各个高职院校通过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对于院校的师资培养、学生发展、创新驱动等多方面进行提高。2.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阶段通过前期需求阶段针对各高职院校的具体需求,最终需要明确项目实施的前期规划,明确具体设计和技术,最终通过建设实施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规划目标,通过具体的实施任务进行规划,最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建设项目实施。(1)目标。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在前期分析、任务需求、技术路线的理念上进行目标订制。通过前期需求阶段,最终确认高职院校目标订制为两个方面分别是长期目标任务与短期目标任务。长期目标任务最终是以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成功实施为最终目标;短期目标任务最终是以阶段性任务为目的,通过短期阶段性任务实施,最终能够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内涵建设。(2)建设任务。建设任务是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目标,这个阶段的任务重点是根据设计规划的重点解决软硬件建设、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训师资力量以及后勤设备保障等方面。其中的软硬件建设属于数字环境建设,以下将重点在构建数字环境、数字化资源、师资培训进行三方面的阐释。通过利用网络、电脑、手机、多媒体终端等多面的资源进行教学就是数字化环境构建。将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根据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加快对信息化校园环境构建。信息化网络的构建是信息和校园的基础与根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对于互联网信息化需求的扩大以及网络环境的发展,网络建设还要不断地进行升级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校园构建中的重要一环。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人员为主体,以设备为平台,以管理为规范,以教学为指导。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务必明确三个内容:第一,着重建设数字资源图书馆,建设开发文献数据库;第二,建设院级数字教学资源,推动教学环节的扩展;第三,有针对性地建设适合本校发展的资源库,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教师的培训是信息化校园方案设计中重要因素。而且教师也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教学过程中桥梁,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后期使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师对于信息化整体学习的理解,都会对高职院校信息化产生极其深远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大力支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能力。(3)安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正确的安排是信息化校园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事对于人员实施,财务对于建设实施都可以得到保障。在最终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安排主要负责人进行负责实施,从而对于保障资金安全、信息的发布等相关方面都能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是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的保证。在对信息化校园进行预算时,则需要根据高职院校长期的信息化校园发展制定预算。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包括软硬件环境建设,还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训师资力量以及后勤设备保障等。3.评估完善阶段高职院校规划的评估完善阶段是信息化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条件,直接影响到整体项目的效果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最终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不断磨合与修订,才能使得高职院校信息化最终实现真正的统一。而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化自身的评估,则是对于本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不断完善的重要步骤。
五、高职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全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既要保障信息化基础的构建,又要保证整体实施的全面构建。而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保证过程的顺利建设。1.修正管理方式我国目前的现有管理体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和系统应用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管理层应该引进信息负责人的管理方式,由高职院校主要领导担任信息化校园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从而提高信息化校园的实施效率。2.形成有效后勤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全面实施建设,是对高职院校原有的部门结构和教学流程的再升级。因此,除了在机构设置方面保证信息化校园的实施,还要进行合理的项目预算保障校园网的实施;然而在信息化校园建设实施中,还要研究院校全面简化问题,涉及项目建设各个方面,包括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结构框架制定,全面综合归纳出所需要的保障体系。3.评审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评审建设体系是为正确树立实施方向,加快推动信息化校园建设;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建设应该制定从组织机构、人才建设、数字资源、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进行总体情况评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校园建设评估,形成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机制,提高信息化校园的发展水平,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同时,在评估基础上进行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对高职院校以后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中,同时着眼增强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全面发展,突出自身发展特色,加快特色信息化院校文化底蕴的形成,最终促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乔爱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体系结构与流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6-20.
[2]王宗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63-164.
作者:曾繁磊 鲍冠男 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