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什么是盈余管理?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由美国会计学者Scolt定义的:企业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那么他们必定会选择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者实际效果最大化的会计政策。此后,美国另一著名会计学者雪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理论上将定义盈余管理的广义概念: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私人利益,从而有意识的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关控制。我国学者蒋义宏(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公司的管理者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而选择的会计政策。由此可见管理者在面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均从自身利益或者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角度进行选择。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受专业知识所限,部分企业的所有者并不足以掌握管理企业的所有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选择聘用职业经理人,即利用外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由契约理论可知,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在“利己”的推动下,部分企业外部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政策及相关会计数据披露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将自身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企业所有者将企业管理权限下放给管理者,管理各方之间更容易形成串通舞弊,从而攫取企业利益,影响企业长久发展。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受制于企业所有者管理知识所限,不可能对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操作与掌握,企业便寻求内外部监管力量,对企业经营活动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影响程度。当代企业最直接的外部监管力量即外部审计,外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会计报告等相关文件的检查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水平,但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成本过高、对企业整体情况掌握不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与企业内部监督是否可以更有效的控制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即为内部牵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行为,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影响程度。企业内部控制一般从三个层次对企业经营活动、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与梳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控制手段这三个层次。业实施内部控制,需要从企业控制环境、控制活动、控制程序三个层次逐级实施。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关系、制定适合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建立积极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积极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良好的控制环境为企业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系统支撑。企业仅仅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并不能满足企业有序生产经营的需要,更应结合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业务,制定良好的申请、授权、审批、执行、监督、反馈、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构建严谨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授权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避免管理层滥用职权、相关人员与部门串通舞弊,维护企业利益。规范控制活动流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更应与企业良好的控制手段息息相关。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者、签订者的职能与权限,降低企业合法利益受损。构建良好的信息系统,构建良好内部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内外部信息及时传递,保证管理者经营对策的及时做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控制手段之一便是不相同职务相互分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同一工作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工作的执行与审批由不同的两人或多人进行,弱化管理者权利,降低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利攫取公司利益的可能;同时加之有效的信息沟通,减少多部门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而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二、外部监管力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意图通过内部控制实现降低盈余管理水平的目标,但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影响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控制作用。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为的判断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从而使内部控制中的那些基于判断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可能会由于误解、疏忽等多方面的原因失效;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两个或多个人的串通行为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由于考虑和权衡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可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控制任然存在着种种不足。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力量,其对企业盈余管理存在不足,那么企业外部监管力量是否可以在内部控制之外发挥应有的作用?惠勒、西兰帕(Wheeler&Sillanpaa,1979)指出,作为次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媒体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而这两方面都会对企业形象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看出,媒体在企业其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媒体对企业行为的报道和评论势必造成社会舆论,而这种报道与舆论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监督作用。陈志武(2005)提出董事会、市场、媒体、政府机构和法庭是上市公司监管渠道的五层分类。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舆论影响。陈志武(2005)提到开放的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制度机制,信息不对导致了市场的低效化,而新闻媒体让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信息不对称,能够更好地实现监督功能。国内外学者都以认识到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2011)分析媒体的关注为公司管理者带来了强大的市场压力,但是管理者并不会牺牲公司长期的业绩目标而改变对当下经营活动的盈余管理,反而媒体关注会抑制这种危害性更大的盈余管理活动。外部媒体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曝光,势必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度,媒体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势必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投资意向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越强,企业管理者越倾向于遵守法律法规,严格履行业务流程,也就大大降低了管理者攫取企业利益的可能性,降低盈余管理水平。而这也是在企业良好的内部监督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媒体这一外部监管力量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对内部控制降低盈余管理水平起到补充作用。
三、研究结论及存在的不足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探寻企业内部监管力量———内部监督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发现内部监督抑制企业管理者的盈余管理水平。但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着固有局限性,因此盈余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外部监管力量。本文分析媒体这一重要的外部监管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媒体关注同样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但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需要建立在企业良好的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因此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需要以内部控制为依托。在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过程中,媒体关注与内部监督互为补充,共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本文的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并未通过数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付颖赫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