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机制分析

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受到继续教育的特殊性的影响,因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学校应该树立有益于继续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了使地方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各地方院校采用很多方法开展继续教育。在不断尝试的实践中,一种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认同,即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

一、我国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学校教育仍然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校企合作办学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之间的鸿沟还比较大。继续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矛盾,企业的实际状况不能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全面反映,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继续教育的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继续教育中存在一些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但是这些办学专业的确定仅仅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实习基地、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及实习指导委员会都建立在企业内,指导委员会成员大都是企业中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学校为了生存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伙伴,将实习基地建立在企业内,为了给继续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条件,学校将行业或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作为依托,但是企业却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进行继续教育的合作办学事宜,而且尽管一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资助进行继续教育的开展,但是这些资助仅仅是一些具体的项目。

二、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入融合的现实基础

为了防止因知识的匮乏或陈旧而被淘汰,企业内部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意向参加继续教育,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变动,甚至为职务晋升以及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需求方是企业与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得以产生与生存的前提也是企业与企业职工。地方院校的作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里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强大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这里的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较高、水平也很高,还配备很多精良的教科研设备,再加上这些人员具有专业的行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同时掌握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所以可以将这些有利的因素全部应用到继续教育的发展上,因此,企业和在职员工可以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良好的继续教育。企业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比较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但是学校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为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和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程度的资助。由此可见,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有很大的需求,二者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三、我国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构建

1.建立战略联盟模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就可以组成战略联盟,这些企业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他们之间建立各种协议和契约,达成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或者优势相长,他们共同承担风险,实现生产要素以及科技水平的双向或多向流动。如果地方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合作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整体效益低等。如果地方院校、行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一定的区域内共同建立教育战略联盟,那么其成员就可以共享教育培训资源,企业、政府、地方院校之间可以建立容易沟通的桥梁。地方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为了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可以进行科研攻关,另外,为了推进就业,政府可以借助联盟开展相应的社会培训。教育战略联盟的建立,使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课程开发的时间和过程被缩短,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被加强,地方院校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增强,合作成本大大降低。

2.校企双向参与模式

行业企业办学进行继续教育选择的场所即为地方院校,行业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是继续教育的对象。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地方院校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是行业企业的需求,继续教育机制的建立必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参与、互利互惠。企业全程参与地方院校的教学活动即为学校和企业参与的继续教育模式,内容多种多样,如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与继续教育计划的参与制订、教材的合作编写、教师的培训等。这样可以使继续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适应性以及实用性得到很好的保证;除此之外,地方院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以及应用性科学研究要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职业技能,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应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3.订单项目模式

企业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一系列的系统性、专题性培训都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展开的,这些培训工作可以采用订单项目合作的模式进行。订单项目又被称为定制化项目,这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模式,地方院校与企业之间就人才培养的事宜签订相关协议,此种培养模式针对特定岗位,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与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保持一致,这一过程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在订单项目模式中,为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保证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地方院校与企业签订培养人才的合作协议,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与责任都明确。除此之外,地方院校需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转变,以保证继续教育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4.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现阶段,继续教育比较流行的模式是地方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同时这也是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地方院校选拔一些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后,到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仅可以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学校的实训基地可以为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此外学校还可以以继续教育教学、实训的需求为依据,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还可以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同时双向选择是继续教育的学员可以享受的权利。

四、地方院校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深入融合机制的构建路径

1.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建立

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是一种社会公共组织,而企业是一种营利性质的机构,二者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使校企联盟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将合作双方的最佳契合点找准。联盟理事会的成立是建立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运行机制的核心。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是一种议事机构,继续教育机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作发展都可以借助该机构得以实现,该机构的组成成员主要有主席、副主席、委员,分别由继续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的负责人、其他合作企业的负责人、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主任和所有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办公室设在理事会下,挂靠在继续教育机构的办公室中,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其主要工作是管理日常工作。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有:《地方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的组织制定与审议,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与发展规划进行讨论;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年度工作意见进行讨论;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者建议。

2.根据校企合作的动态,调整专业与课程

地方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地方院校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着眼点,只有这样,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过程也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是行业企业专家与教育专家,专业的开设或调整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企业可以参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企业共同建设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比如专业或系的名字可以用企业来命名,企业的准员工可以选择该专业(系)的毕业生,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可以全程介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在职员工要完全以企业的要求为标准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总之,企业的出发点是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分析企业生产活动与职业岗位能力,运行的标准是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课程开发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被改变,职业技术与工作、技能的变化发展可以在课程内容上得到展现,因此,需要及时调整与更新,同时提高对课程实用性与前瞻性的注重意识。

3.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实践专家与学校教师的合作教学

继续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多,如学历教育、各类技术培训、创业培训以及终身学习等,所以,改革和拓展教学模式必须将继续教育学员所处的环境等实际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而不是局限于地方院校现有的教学形式,采取措施将职业教育的服务链延伸,将职业教育的服务覆盖面扩大,实现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课、研讨、讲座、参观考察、实验实训、企业工作相结合等形式。与此同时,只有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实践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在开发继续教育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与考核等环节的有效配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教学、实验实训任务由他们共同承担,将双方在技术、师资以及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综合利用,就可以保证继续教育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得到提高。

4.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过程中,地方院校继续教育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发生变化,过去的考核评价比较单一,如今的评价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合作,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监控评价体系代替了传统的静态结果的评价。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全过程中融入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满意度、专业的对口率、工资水平技艺岗位技能的适应度等,此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要引入行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实践专家,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地方院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特征。

五、结语

开展继续教育是地方院校的优势,也是地方院校的责任。为了与企业形成密切的联系,地方院校就要培养针对性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地方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就可以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使地方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与培养人才的能力。创名牌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培养人才,产生最佳社会效益是学校一直奉行的理念,学校和企业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文化背景以及追求目标融合在一起,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作者:胡小英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机制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46383.html

    相关专题:肉类研究杂志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


    上一篇:创意产业工业设计教学研究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