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交互与钢琴演奏教学
对于普通教育系统而言,这种在教学系统上的智能化、多媒体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然,音乐院校中的诸多课程中也普遍运用到了这些技术,这对于音乐教育在授课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改变。但对于钢琴演奏教学,目前详细探讨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案例比较罕见,这是由于钢琴演奏教学的知识传授过程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出一种客观性,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传授。钢琴的演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理、心理、音乐理解、技巧等等诸多方面,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演奏技巧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积极调动学生的音乐演奏思维、协调肢体,最终达到表现音乐的目的。在现代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的过程并未改变,依然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只是通过技术改变了输出和反馈的手段。而智能交互式多媒体教学,重要的是体现人和多媒体的交互性。教师或者学生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记录下来,在课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研究、探讨分析学生在演奏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再进行录制,这样反复地循环,把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变为教师授课和教学反馈的双向教学,减少了学生课后练习所需要的理解与消化时间,这种“智能交互背景”下的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从上课到学生练习,再到“回课”的效率。在课后,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揣摩,更形象并且深刻地回顾课堂内容,进一步改正课上所出现的演奏技巧、手指动作及情感处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钢琴演奏领域,智能交互的手段主要依靠电子设备的记录与分析。因此,采用以传感器感应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交互”平台补充教学过程中的理性思维,弥补传统钢琴教学方式中的局限。通过数字设备的记录反馈,实现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上的快速互动,避免出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常出现的因学生感受力不足或对音乐理解存在问题而造成的无效沟通。智能交互技术结合钢琴演奏的最大优势是: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检测技术及传感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演奏状态、方法以及音乐效果,明确通过何种技术手段演奏出好听的声音,并自主地根据相关数据直观了解与掌握教学所取得的演奏效果,使传统“一对一”教学的模式中的由教师主导学生修正问题的形式,转变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
对于钢琴演奏的技术,智能交互教学的方式在于:首先,通过动作捕捉以及人机协同交互为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视频技术、音频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多种技术,为演奏教学依托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以智能方式跟踪学生的演奏生理数据状况,将数字化记录演示功能与钢琴演奏紧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基础。如通过传感器跟踪学生生理指标,以达到了解学生演奏状态的目的,帮助学生克服演奏时的各类心理情绪状态等问题;通过高清摄像头和高保真麦克风同步记录演奏者的技术动作和声音,通过传感器跟踪手段,了解学生的演奏姿态,技巧是否合乎规范等各类技术问题并录入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分析,将演奏者演奏时的各项指标数值的记录进行比对分析,使学习要求更明确、直观,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听觉是钢琴教学的重要来源。对听觉的培养不仅对钢琴演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手段,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发展,达到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尽管用语言描述告诉学生音乐的处理方式,但学生常常因为乐感的缺乏,理解力的不足而无从改正,导致教育过程的无效。而智能交互手段可以运用各种传感设备提供学生演奏的原始数据,为学生对照其自身的各项数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演奏水平。同时,逐步建立数据库,令学生聆听自己的演奏数据,与著名演奏家的相关演奏数据比照,直接寻找自己的弱点,针对数据吻合度,逐一与学生探讨相关演奏音色、结构等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修正,解决自身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演奏教学新模式。
二、智能交互与钢琴伴奏教学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钢琴伴奏的一个分支,其功能从原有的配合、辅助的功能,升华到艺术指导、引导的功能。在声乐教学系统中,从声乐演唱技巧初期训练到声乐作品练唱、伴奏直至舞台实践,都离不开声乐钢琴伴奏。因此,声乐演唱与声HUNDREDSCH00LSINARTS口乐钢琴伴奏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协调与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演出效果,让作品中蕴含的深沉的情感得到最佳诠释。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实际情况下,钢琴专业学生独奏思维严重,真正有机会参与伴奏乃至室内乐课程的机会并不多,这客观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常常苦于没有专业的伴奏(即使是在专业课上),这给声乐教学带来诸多麻烦。因此,笔者认为,智能交互背景下的声乐钢琴伴奏辅助声乐教学体现在:以多媒体辅助技术将钢琴伴奏录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反复聆听演唱者与伴奏的配合情况。这样,声乐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演唱者技巧的个性训练,解决了声乐教师上课时手扶钢琴滔滔不绝“说”上一节课的现象,同时也解决了教师边弹伴奏边启发和教导学生而顾此失彼的困扰。其次,通过使用计算机音频软件技术,对其音调(升降调等手段)和音效(力度与速度的变化)进行选择,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将钢琴伴奏转化为管弦乐队伴奏、民族乐队伴奏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演唱者的需求。钢琴伴奏者和演唱者可以通过视频来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磨合。最后,出于艺术实践的演奏需求,要对学生的演唱或演奏作数据跟踪分析,以帮助其适应不同演唱和风格,学习舞台表演经验。另外要提到的一种钢琴伴奏形式则是钢琴即兴伴奏,这是一门集音乐理论与钢琴弹奏技巧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课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综合课程。“即兴”这一特点,需要演奏者不仅要有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更需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熟练的技巧,所以即兴伴奏强调脑、手、眼、耳几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即兴伴奏的练习本质上也具有综合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觉经验练习:分辨音乐的结构、和声、调式等,进而对音乐的色彩、内容、思想等有所了解后根据和声知识编配,总体而言对学生的要求是综合的。因此,借助智能交互技术,同时借助当下流行的iPad等交互化应用软硬件,以互动形式展开对和声、音色等的感知学习,能够在课堂中展开对即兴伴奏的和声实践,摒弃过去即兴伴奏学习只有背记和弦进行的模式化套路,真正在对音乐的感知中开展伴奏,只有如此,音乐才能鲜活、生动,有乐感。
三、结语
智能交互作为一种钢琴教学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辅助教学手段,其本质作用在于将钢琴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可见转化为数据化的可见,使时间的艺术具有一定的“空间再现”化特点,帮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演奏状态。而对于学生而言,当这种无意识的不可见转化为可见后,对音乐的理解便可由一种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音乐研究越加趋向于借助科学的理念、方法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手段,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为钢琴教学带来更深远的变革和更广阔的前景,也为培养掌握具有现代音乐技术的教育人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作者:钱至美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专题:助理工程师 西部资源期刊是核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