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流程
EEC模式包括管理分析和检查维护两个流程,分别由设备管理员和岗位职工完成(图1)。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影响程度、故障发生频率及设备维保记录等数据资料,建立当年的设备评估考核表。岗位人员依据考核表每月记录设备隐患,并对同类设备实现分级。再由设备管理员依据考核情况对隐患进行分析、抽查并布置人力、物力对较差设备进行重点监护。EEC模式包括了设备检查与考核、资源分配、考核表校正等多项内容,其实施过程却非常简便(图2)。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岗位人员需要对设备隐患进行真实的记录并选择该隐患的安全影响程度。系统根据所录入的资料,自动生成设备分值表并对设备进行排序,并将隐患关键词录入数据库系统,对隐患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二、EEC模式的控制措施
(一)分值控制设备评估考核表受“安全影响程度、故障发生频率、设备操作次数”三要素综合控制。安全影响程度对应HSE管理中的危害评价,将设备隐患分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判断方式。隐患危害越大,设备总分值越低。故障发生频率是EEC模式通过对设备近三年的故障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和分类。设备隐患越罕见,愈要提高警惕,相应的设备分值就越低。设备操作次数是针对同类设备间启停、使用次数有很大差异而制定的,目的就是对经常启用、隐患较多的设备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二)考核控制当前设备管理模式中,设备完好状况影响到设备得分高低,得分高低往往又与岗位人员的奖金或荣誉挂钩。这种体系下,设备得分越高说明设备管理工作做的越好,就会得到更多的奖励。但此种制度长期执行将造成岗位人员为了取得设备高分,往往重视设备整洁与外观完好,忽略甚至掩盖设备本质安全这一现象。为彻底杜绝这一制度缺陷,切实做到设备本质安全,EEC模式以“设备记录和描述”的准确度为考核基准,设备管理人员不定期现场检查岗位人员的设备考核准确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设备管理的奖惩措施挂钩。此模式改变了以往追求高分值设备的考核模式,能够调动设备包机人的主观能动性,真实反应设备状况,有效促进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三)隐患控制EEC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人员数量减少,设备隐患分布复杂程度升高的情况下,降低设备隐患,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在隐患治理上做好以下几个控制点。1.以班组为单位,对得分较低的设备实施重点监护和治理。在提高职工对设备隐患注意力的同时,可集中力量消除隐患避免造成更大危害。2.对隐患点进行持续关注。隐患转移或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因此EEC模式要求对已处理过的重要设备隐患点持续一个月的关注,拓展了设备闭环管理深度,在促进设备本质安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通过数据库对设备隐患数据的处理,建立隐患资料台账,确定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实现设备隐患可查、可控、可治理的闭环管理。
三、EEC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效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管理精细化EEC模式从隐患查找与危险识别理念入手,辅助以提高人的技术水平和主观能动性,考虑“设备隐患的持久影响”,以及设备间差异等外部因素,使“人”、“机”、“制度”、“基础资料”更加细致,深化了设备的精细管理。(二)设备管理服务化岗位职工实现了由设备“包机人”向“私人医生”的自身角色转变,提高了职工为设备服务的意识,可对设备本质安全起到积极作用。(三)设备管理差异化安全影响程度、事故发生频率、设备操作次数三个要素,既互相关联又互相牵制,不断挤压将设备隐患凸显出来,从而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对较差设备加强防范和重点维护,实现设备的差异化管理,是对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自适应表现。EEC模式在某基层站队开展一年多来效果明显,“人、机”系统得到了有效结合。2012年该站队设备报修次数与2011年相比降低了35%,在确保设备安全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此外还改变了设备管理理念,加深了职工对设备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其工作热情,形成了一种可自我促进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近年来,石油储运行业中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数年后,设备管理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困难不断增多,都将面临着设备数量多、人员少的实际情况。EEC模式是信息化建设下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其自身的实用性,可为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基于隐患治理和风险评价理念建立的EEC模式,是设备管理制度与HSE管理体系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信息化建设在使设备管理更加简便、快捷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寻求HSE管理体系与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结合,将在未来的设备管理中发挥更大效用。
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