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农机服务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我区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产值在地方GDP中仅占2%,客观导致了有些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服务队伍建设的忽视,认为农机服务人员数量多点少点一个样,农机队伍素质高点低点一个样。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基层农机人员总量偏少,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现象,有些农机人员被调离农机系统从事机关行政工作,有些农机人员经常参与当地政府日常事务,无法专心从事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村一级农机队伍更加弱化,农机工作基本上都由村主任或副职干部兼带。全区9个镇(街道)农业(含农机)服务事业机构从事农机工作人数23人(包括各单位农机负责人9名),在编在岗19人,在编不在岗3人,在岗不在编4人,年龄50岁以上有11人,40岁到50岁之间9人,30岁左右年轻同志3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8%、39%和13%,其中,农机专业毕业和长期从事农机工作人员仅有7人,比例不足30%,其它专业8人。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超过55岁的占72%,40岁以下是寥寥无几,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不强,特别年轻人都不愿与农田打交道,不愿去学农机具的驾驶,导致农机服务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农机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2农机组织化程度偏低,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目前,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维修服务点发展虽然已有一定数量,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低、服务弱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力不深、带动性不强,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基层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措施不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这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有一定规模的仅7家,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面积有限、功能单一、能力不强。21家农机维修服务点中,现对外正常开展维修经营服务的仅6家,他们在农机备耕、农忙作业、保管保养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用户维修和配件供应需求,特别是在遇到新型或者高技术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和指导时,很多农机人员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农机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派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处理,现场服务严重迟后,一定程度地弱化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功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跟不上农机化发展需要。
3发展认识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1农机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其发展水平直接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综观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是通过机械作业来完成。我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3.2农机化发展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加快转变我区农业发展方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大力推广精量播种、配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也需要机械作业来支撑。因此,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发展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农机化发展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实现了人力和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是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的重要载体,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传统粮食作物的耕、种、收和设施农业的深松整地、育苗播种、冷藏加工、病虫害防治以及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等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借助机械作业的优势才能实现,特别是随着我区生物农业、智能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集成生物、工程、信息等多种手段,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4农机化发展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手段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机手缺乏农机新知识、新技能的系统培训,同时农机管理、推广、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也亟待充实提高。因此,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农机“阳光工程”、农民(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实施,并依托农机科技项目和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操作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功底扎实、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人才队伍。
3.5农机化发展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攀升,正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推广农机化生产,有效提高农机利用率,让农业机械更多地参与农作物耕种收以及农产品分级、贮藏、加工等环节的作业活动,是破解当前农业劳动力紧缺难题的重要路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拓展农机发展空间,加速和助推锡山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对策思考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针对当前我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为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设施、作业服务、科技推广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快锡山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必须加强以下几点。
4.1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把农业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农机化事业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农机化发展动态,一切从实际出发,确定本地区农机化发展重点,完善和优化农机化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确保农机化工作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快速推进。强化农机化工作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部门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继续坚持“政府补贴引导,农民主体投入”的方针,加大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区政府引导投入、镇村配套投入、农民主体投入以及社会各界多元投入机制。认真贯彻各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大农机科技创新和农机项目对上争取,有效整合涉农资源,全力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4.2加强农机装备体系建设加快调优农机装备结构,以功能集成、绿色低碳为方向,加快更新换代步伐,实现大中型与小型、动力与配套、常规与高性能、粮油与高效农业等农机的协调发展。稳定提高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育秧流水线和高性能插秧机、收割机,实现育秧工厂化、机插高速化、收割高效化、还田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重点向高效设施农业转移,以无锡现代农业产业园、无锡精品蔬菜园、斗山农业生态园等农业园区、示范基地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水产、茶叶、蔬菜、果品、花卉苗木、食用菌和畜禽“七大业态”为突破,重点推广田园管理、蔬菜播种、智能灌溉、物联网等农机装备。围绕全区农业产业的主要生产环节,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创新,制定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模式和农艺标准,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
4.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谁种地”问题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其独特优势,日益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引擎”,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加强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土地、资金、农机、技术等方面的生产要素联合,积极发展组织化程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要求,采取新建、翻建、扩建等办法,加快推进区域内规划布局的羊尖镇严家桥村、锡北镇寨门村、鹅湖镇三新村、东港镇黄土塘村、厚桥街道中东村、安镇街道山河村等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库一间”(机库、配件库、油料库、维修间)标准化场库建设,彻底解决以往农机存在停放难、维修难等问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和规范化建设提供坚实平台。围绕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生产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培育集机械化耕种收、秸秆还田、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机维修、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来自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简介详见
4.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延伸村级、加强镇级、提升区级”的要求,着力稳定农机管理、监理和推广三支队伍,稳定基层农机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解决基层农机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切实加强农机队伍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积极试验和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提高农机服务保障水平。深化“平安农机”长效管理,强化“平安农机示范区”建设,以农机安全监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机执法监管力度,提高农机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农机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和建立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由区农机主管部门、镇(街道)政府、农民(机手)三方共同参与的考评制度,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责,激发广大农机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机管理保障水平。加大农机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轮训制度,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加强不同农产品种养业态中的机械化生产和农机操作应用技术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投身农机事业,打造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农机综合性专业服务队伍,为我区农机化发展增添活力。
作者:吴德正 单位:锡山区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