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必须依照为我所用原则,使外语学习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拓宽英语学习的内涵,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学习用合乎英语语言习惯的方式来表达中国文化内容,表达中国人的生活。进一步地,在中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从而培养英语学习者热爱中国文化,努力研究中国文化,在心中埋下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中国文化表达的内容安排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现有的中国文化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内容相当少,有必要加以扩展。1.与“课标”的要求相对应,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安排了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这一安排不仅是适应“课标”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将英语学习带出课堂,赋予英语学习以活力和生命,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对其关注,而不能认为不重要而轻易停。另一方面,这些内容明显偏少,主要限于“长城”(theGreatWall)、“kungfu”(功夫)“、tofu”(豆腐)等等偏向生活方面的内容。2.考虑到目前英语教材中相关内容较少,远远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扩展,建议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适当配置中国古代寓言,如刻舟求剑、拔苗助长等培养辨证思维的英语短文和孟母三迁、凿壁借光等启蒙教育故事,在高中阶段适当摘录中国古代的名言及中国历史人物介绍。
(二)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学习中国文化表达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文化内容的关注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一级目标的“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到二级目标的“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一直到“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九级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因此,也是一个不断强化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1.在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在具体教学中,在学习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应结合语言学习,强调两者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在教学中加强中外文化对比。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要深入到词汇背后的文化内容。日常词汇由于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经常被赋予多重感情色彩。而在不同文化中,其感情色彩可能会差异非常大。3.强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明了中外文化差异之后,要强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交流中区别文化方面的价值观念,以避免由此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有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位中国教师给欧洲学生上课时讲到《东郭先生和狼》,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理所当然地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出发,认为吃人成性的狼是代表坏人,说明对坏人不能怜悯、同情。而来自欧洲的学生并不认同这一预设的价值观念,他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件事,并将狼吃人与人吃猪、牛相提并论。这个典型的跨文化交流案例中,双方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各自从自己的文化系统来看问题,从而导致双方交流的无效。英语学习不仅是要学习一门外国语言及其背后的外国文化,而且要以之为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必须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者:胡其红 单位:宜昌市第九中学英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