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有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正在慢慢替代“应试教育”成为新的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不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灌输的既定思想,导致思维模式固化,成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二、何为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前人的传统定式,做出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其包括了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就是在面对大自然中出现的各种数学现象时,保持好奇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中,需要在传授数学公式、定理的基础上作深入推广和延伸.创新的精神具有求异、探索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旧有的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水平.这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可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随时做出教学手段的调整.依靠创新来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一个民族才能不断强大,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人才,便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1.建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信心和勇气是培养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想法,不应轻易否定和责骂学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提出的看似奇怪的想法,有时候正是学生思考过程中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本是个身良好的开端,教师此时若一味地打击贬低学生的想法,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思考的活力,这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创新思维的激发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待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一直都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通过实践,最终得出验证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敢于质疑权威,不盲目迷信课本上的知识,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是创新型人才的体现,也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举一个数学史上的典型例子,非欧几何的创立,最初就是由罗巴切夫斯基否定那时权威的欧氏第五公论开始的.
3.注重探究性学习,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论证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定理,在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通过一个三角纸片来探究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将三角形通过一个顶点翻折,得出的折痕视为直线,将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此时向学生发问:折痕与桌面是否垂直?如何翻折纸片才能得出与桌面垂直的折痕?能否不经过顶点翻折得出与桌面垂直的折痕?又比如,在求证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直截面的周长与侧棱长的乘积这一定理时,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求直棱柱侧面积的方法同样得出斜棱柱侧面积.如何解决斜棱柱展开面的问题?是否能将斜棱柱的展开面类比成直棱柱的展开面?经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思考的状态,避免了教师一开始就指定方向,让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通过将知识点应用到需要学生动手探究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不同问题的答案,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不仅使得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潜移默化中,这种思维模式也逐渐培养了起来.
4.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围绕问题,从多个方面得出答案的思维方式,强调对未知问题的想象和多种假设,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通过教学中训练解题的方式,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变通度.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寻求变异,不寻常规的特点,正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所在.实行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远大的工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实际大胆革新教学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会源源不断地涌入社会,为社会建设做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张爱琴 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专题:浅析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大学生开悍马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