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论文

1以“传统平台上的再创造”为主的教学理念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艺术的生命活力在于创新,而艺术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不尽的生命源泉。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国艺术设计界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艺术设计的教育者,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贯穿“传承与创新”这个理念。我们在教育中始终要坚持对先进文化采用“拿来主义”,对地域文化则不断地进行消化和吸收,坚持以“传统平台上的再创造”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不放弃对传统的认识和研究,鼓励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时代元素加以创新和开发,使传统和现代呈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创新型艺术设计懂得“传承”的教学体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的工艺美术如陶瓷、漆艺、印染、雕刻等,也在下至小学上至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出现过,除了专业学科的学习外,其他基本都停留在初步认知阶段。传承的基础首先应该是认识并体验,只有在充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日本孕育并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他们在学校里面就非常重视对这种传统工艺的介绍乃至体验性教育,细腻的珍视,让传统文化完整地留存至今,民众从小就保持着对传统的热爱。因此,他们的设计师也一直不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演绎,努力保持着“日本味”的活力和变化。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如今已经开始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中普及传统工艺美术了,例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就有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承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脱节了,整个社会大环境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乃至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面对这般现实情况,要培养能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思考如何重新设计懂得“传承”的教学体系,让传统文化的传承能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并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让设计体现出“中国味”。

“传承”教学体系的设计在高职教育中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设计人才,应具有多样化和综合化。笔者对此的思考是,首先,应是了解和体验阶段,安排在一年级进行。该阶段可以在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传统,选择一些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体验。比如,写生和采风课程就可以深入到传统工艺的原生地进行考察,邀请当地的传承人作解说和示范,也可邀请民间艺人或传承人到学校开展讲座。其次,是深入认识和研究阶段。该阶段可将写生和采风所收集到的传统文化资料整理、应用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在课程中以前期考察的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将其转换或演变成设计元素以完成课程作业。这个阶段的设计,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看的阶段,而是真真正正地将其用起来,并融入现代的理念和审美情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得到融合和升华。最后,是成果转化阶段。该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础上,以传统文化的转换或演变为主题进行产品开发,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实物承载中,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可以提醒使用者传统文化是始终不能遗忘的根基。整个体系的设计,皆以“传承”为目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设计创新中所具有的无可替代性和基石作用。

3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改革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艺术设计的课程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最大限度地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传统特色文化,以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笔者在课程改革中做了一些尝试,以期推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专项设计中,笔者采取假题真做的方式,将广东中华老字号的体验店设计作为设计主题。许多老字号本身就成功申报了省市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此学生在设计中必须先要了解这些老字号本身的历史以及于此相关的背景和传统。由此延伸出许多关于民俗、生活、文化等的记忆,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思考,从更深层面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并赋予它们时代的新涵义,并开展相关专题的研究。笔者还将古诗词的欣赏融入设计教学中,以中国传统古诗词为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转换成设计语言,让学生以设计的角度去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此同时,配合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改革,在课程以外还开设了专门的文化讲座,剖析与解读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下一步,还打算结合学生活动,定期举办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节,围绕民俗民风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等方面在全系开展系列活动,用地方文化滋润学生们的成长成才。

4结论

国家教育部于今年3月份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其中,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教师,笔者结合目前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以及目前高职教育体系中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情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展了一些思考。首先,结合艺术设计创新平台的搭建,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好地融入到创新教育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给学生提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途径,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其次,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最后,日本的传统文化得以良好传承,与对“形式”的注重密不可分。从小到大的热爱,让传统文化完整地留存至今。经济实力是肌肉,社会繁荣是衣装,而传统文化是血液、是灵魂,日本人很懂这一点。因此,我们每个华人都应肩负起“传承”的使命,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地培养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在珍视中细细传承,做到“因了解而喜爱,因喜爱而传承”。

作者:徐慧宁 朱晓琳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15350.html

    相关专题: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制冷与空调


    上一篇:电力企业基层安全生产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