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近20年间,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1990—2010年世界粮食作物出口量从26060.3万t增加至27554.5万t,增长幅度约为30%,年均增速1.32%;进口量从21183.8万t增加至26738.1万t,涨幅约为33.97%,年均增速为1.47%。种植业进出口占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绝大部分,贸易额一直保持在72%~73%,充分表明种植型农作物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类型[2]。
二、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组织主导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趋势日渐成型,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搭建了交流平台,经济体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得到增强,被孤立在组织之外的国家难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1.有助于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06年1月中国与东盟的早收协议正式实行,逐步取消农产品关税等限制性政策,为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深化合作提供支持,并以此为发展契机,实现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仅在2007年就实现双边农产品贸易100亿美元。虽然中国广东、海南等省份与东盟生产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事实证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没有阻碍双方水果产品贸易发展,反而在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实现了产业内贸易突破。2002年中国水果进出口额为3.67亿和1.98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额为4.34亿和1.26亿美元。2011年中国共进出口水果323.5万和312.3万t,进出口额为30.4亿和31.9亿美元,其中从东盟进出口的水果为262.4万和175.7万t,进出口额为16.6亿和14.86亿美元,占总进出口额的81.1%和47.5%[3]。这充分证明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参与双方利用国际贸易组织平台促进经济贸易合作,进而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实现共赢。2.开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通道欧盟自成立以来多次进行东扩,实施拓展新成员国的发展政策,也为中国拓展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发展契机。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如中国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在农业合作方面积极互动,深化双边和多边发展,高层频繁互访。依托保加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2011年中国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在保加利亚设立分公司,投资1000万欧元(1欧元约合8.6元人民币,2014)用于发展种植业和饲料业,正式开启了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篇章;高于欧盟的生产标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改进和应对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的能力,为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开拓了合作前景。中国与保加利亚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可能成为欧盟与中国打开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战略新通道,其强烈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的国家参与,进而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实现新突破。3.有利于中国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随着中国加入的国际贸易组织越来越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低和农产品附加产值低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都将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能清晰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差距,进而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改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国际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逐步解除外资对中国农业生产项目投资的限制,能有效加速高新科技向中国的转移,实现农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4]。
三、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弱中国农产品在特定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也是中国最主要的海外市场。2009年美国进口国中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进口额分别为152.1亿、126.7亿和44.4亿美元,除地缘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源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协议规定美国与墨西哥取消所有农产品贸易关税与检疫检测标准,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对农产品贸易的阻碍,加强了墨西哥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市场占有率角度出发,中国的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仅有水产品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2009年水产品市场占有率仅为15.3%。墨西哥的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中国,从比较优势(RAC)角度分析,在水产品(HS01)、食糖类(HS07)、水果及坚果类(HS08)、编织用植物性材料(HS14)和烟草产品(HS22)等品类中,中国在与墨西哥农产品优势的比较中均处于劣势,表明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依托的墨西哥特定种类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得以凸显(表2)[5]。2.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主要大宗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对集中,国际主要的贸易组织交易量占国际农产品交易总量的75%以上,其中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共占世界小麦和玉米出口总量的80%、加工肉食的72%。这表明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国进行联合,就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贸易壁垒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走向,然而国际贸易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产品的垄断和集团化提供了便利。目前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t,同比增长了11.2%,价格上涨5.8%。仅2004—2012年进口量增长189%,从长远看必将压缩国内大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3.国际贸易组织内外差异的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组织不断增多,根据成员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和产品检验标准,因此中国与不同的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贸易往来时,就需要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就欧盟市场的禽类而言,《欧盟有关建立共同农业市场禽肉市场标准的第1047/2009号理事会规则》中明确规定,非欧盟成员国禽类产品必须要经过冷冻后才可以运抵欧盟市场进行销售,而欧盟成员国内部则没有相关限制,充分说明国际贸易组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差异的贸易壁垒,阻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国际贸易组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应对自由贸易的冲击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业发展遭受沉重打击,与美国、加拿大相比,其在农业科技、产业规模和农业补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农产品关税取消后,墨西哥国内农业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如国内生产的玉米价格2010年为120美元/t,但从美国进口的价格仅为180美元/t。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墨西哥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的经验教训表明,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是保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首先应“苦练内功”,加快现代化进程,加强在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研究其他国家在发展道路中产生的问题与经验,切实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国际竞争力。2.深化现有贸易平台的合作最初的欧盟是由欧洲6国组成的单一经济合作组织,各国利用合作发展平台,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通过数次成员国范围的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涵盖28个国家、5亿人口的经济综合体。这就表明,利用现有经济合作平台,有助于加强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组织,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时间较短,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合作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应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深化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扩大农产品贸易范围,实行更为优惠的合作政策,共同协商农产品认定和检疫机制,在保障成员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迅速实现平台内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3.拓展思路,实现多平台发展美国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入和推动新型国际贸易组织建设。2008年美国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邀请秘鲁和澳大利亚参与谈判,并在2009年推行贸易议题,谈判内容涵盖关税、贸易、电子商务和清洁能源等议题,意在加强太平洋地区没有签署贸易协议的国家的贸易发展,削弱多个国际贸易组织技术壁垒限制。近年来,中国某些特定农产品受到不同国际贸易组织技术壁垒限制,因此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积极拓展新型市场,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定,强化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本着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推行试点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合作方式,再进行拓展,进而突破现有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困境,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作者:邱伟茜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