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教材采购供应模式
教材的征订和采购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用具或仪器,它具有数量大、种类多、时效强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采购供应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由高校教材主管部门,根据下一学期的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各教学单位和任课教师,制定教材采购计划,以招投标的方式,向教材经销商进行采购。这一模式,过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教材管理人员的大量精力都要消耗在审核确认各个环节的工作上,没有或很少有精力投入到相对来说更为重要的保障教材选用质量的工作上。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证了教材计划制定的各环节毫无差错、并及时完成,但高校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例如,由于各大出版社已经进行改制,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运营,因此教材采购的价格或折扣的高低、能否采购到、采购数量是否足够、到货时间长短,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2]特别是在教学改革逐年深入的背景之下,教材采购总数量和总品种数的不断上升,也加剧了风险性因素的增多。因此如果高职院校固守教材采购供应的传统模式,不但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无法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加的新需求。对此,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在结合传统教材采购供应模式的基础之上,引入多种教材采购途径,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1)引入资质好的大型经销商开设高校书店,将教材的发放与结算全部交由高校书店运行,高校书店的教材销售价格通过招投标确定。教材经销商相比较高校教材主管部门,[1]最大的优势在于专业程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强。高校教材主管部门一方面负责制定和审批采购计划,另一方面和高校书店签订监管合同,对高校书店的教材销售和发放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既可以将教材采购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转移,又可以以高校书店为载体,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购买其他书籍、报刊杂志和文化用品方面的服务,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同时,教材主管部门也可以减少工作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保障教材选用质量和及时处理教材使用意见反馈的工作中去。(2)教材发放中,逐步探索将教材使用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进入市场采购教材。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材发放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之一:第一种,完全按计划供应模式,此种模式是不给予学生自主权,按照教学计划,人手一册进行发放;第二种,完全市场化供应模式,此种模式是完全放开教材的发放,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购买教材;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分年级或者分教材种类,选择部分按计划发放,部分由学生自主选择购买的方式。[3]几种方式各有利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综合考虑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由于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中选修类课程的不断增加,逐步将教材购买自主权还给学生是大势所趋。而结合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现状,采用部分按计划发放,部分学生自主采购的方式,更为合理。因为完全将教材的购买使用权下放给学生,容易出现,学生消极应对教学,大规模的不购买教材的不良现象,从而给教师教学造成难度,导致教学水平的降低。高职院校的教材主管部门和负责教育教学的各相关部门,要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建立旧教材和二手教材的循环利用机制,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平台购买适合自我需求的教材和教辅用书。一方面,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减少资源消耗,也可以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根据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购买相应的教材和教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中较前沿的知识,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教材和配套教学资料。
2建立和完善教材使用质量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材选用机制,都是采取由任课教师或者课程承担部门自行选择后,申报到高校教务处或其他教材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这种方式的采用,是为了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教材选用的质量高低,一方面,在于教师或课程承担部门是否认真选择,严格把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材征订主管部门的审核确认。由于教材数量大,种类多,高校教材主管部门,大多由于知识面和精力的问题,无法逐一对教材质量进行审核确认,当前的高校教材出版市场,由于多种原因,鱼龙混杂,同一主题内容的教材,往往有数十本、上百本之多,作为授课教师也难以去了解和挑选,往往只能通过教材的编者、出版社、获奖情况或者是否为省市或国家精品教材等方式去进行粗略的选择,是否真正适应课堂教学,只能在使用中才能完全了解。[4]同时,由于教材出版的完全市场化运营,也容易存在教材选用时,选用人从经济利益角度,选择包销或者使用有回扣的教材的违规行为。因此,建立和形成教材使用后的评价反馈机制的闭环控制,意义十分重要和明显。但从实践中看来,教材反馈和评价机制,往往是各大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弱项。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材评价机制,在建立了一定的教材评价质量标准和流程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形成“选用—征订—使用—选用”的闭环机制,真正将使用中的评价效果反馈回选用环节。并根据评价结果,考核评价教材选用责任人的工作成效和质量,形成相应的追诉机制。
3重视自编教材的立项出版工作
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站在高职教育前沿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要真正提高教材的选用质量,不仅仅是在市场上选择优质教材,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主动开发编写教材。订单式培养、中外合作、联办本科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需要大量的配套教材,很多课程无法从市场上选择现成的教材。示范性高职院校集中了高职教育中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因此必须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所属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当下高职教育发展特色的优秀教材。[5]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一般都是以任课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编写某一门课程的教材,缺乏从专业整体角度出发,编写专业系列教材的意识。因此,教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在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学团队立项编写教材时,团结协作,“以点带面”,在首先鼓励编写一门或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基础之上,积极尝试编写整个专业的系列教材。在教材立项、编写、出版完毕后,要重视对教材选用和质量评价,除了立项上的扶持,教材管理部门利用多种资源支持自编教材的出版,在教材选用规定中,也要向自编教材倾斜,在教材选用质量评价上,要组织校内资源重点评估自编教材的使用效果和质量,形成评估报告,反馈回主编教师,修改再版,重新投入使用,从而形成“支持立项—帮扶出版—倾斜选用—重点评估—改版使用”的循环机制,通过这样的循环机制促进教材质量的不断提升。
4重视教材电子化的实现
在教学中除了鼓励教师和教学团队自编教材,更加要重视鼓励教师和教学团队编写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课件、项目库、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电子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的电子化,纸质教材由于编写、出版的时间限制,相应内容对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知识传授方式也比较枯燥,而电子教学资源由于编写时间上的灵活性和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弥补纸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不足。教材管理部门,要为任课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平台和配套的软件技术,从而引导专业教师将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延伸,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交互性的学习方式,也促进学生利用电子资源提高掌握课堂知识的效率。
5结束语
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开始,教材就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和基础工具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应对教材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只有在不断学习教育规律和认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索新型的教材管理方式,才能真正使得教材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始终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作者:王晶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