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视同仁,平等示爱
学生是有差异的,但老师绝对不能差别对待。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实际上,优等生每个人都喜欢,爱他们是人之常情,真正的师爱在问题学生的身上会体现得很明显。我们常看到,对待问题学生,老师们惯常的态度是批评,批评无效后就是冷落,放任自流。应该说,如果我们这样做,那等于向问题学生的问题低头屈服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不完美的,倘若都是完美的成品,教育还有必要吗?我们每一次的严厉批评,实际上是又一次地放弃了帮助他改正错误的机会。笔者觉得,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德育工作的成功。所以对待这些孩子,笔者采用的方式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对他们身上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笔者班里有一个孩子,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还经常打架惹事,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大家都很厌烦他,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对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笔者首先降低要求,帮他树立自信。比如在课堂上,别人需要回答很难的问题才会被鼓励,而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笔者的掌声。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这反过来又是对我的激励,说明笔者的教育方式对他是有作用的。笔者还发现该生爱好体育,于是就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个跑步比赛,在他取得好成绩后,立即当众大加表扬。凡此种种,渐渐让他改掉了从前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培养了他的兴趣爱好,一举两得。爱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面对学生,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差异,没有差别,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示爱,这样才可以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这样教师也才能体验到教育的成功与幸福。
二、宽严相济,爱而有方
宽容与严格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当准确把握宽容与严格的辩证关系,熟练运用宽严相济的教育艺术,常怀宽容之心,慎用严格这枚“利器”。孩子终究是孩子,难免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爱出错的孩子,动辄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而请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往往只会让问题恶化。我们要捧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孩子们的错误,相信他们犯错并非本意,只是不能认识到那是错误。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经典案例就是对宽容教育的最好诠释。宽容展示的也是师爱,它的力量不似严格那么直接,它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但却比严格的武器更有效,更能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心智。笔者曾带过两个男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因为经常凑在一起惹是生非,被班上同学称为“哼哈二将”。笔者每次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他们都理直气壮。这种抱团和顶撞的行为甚至一度成了他们向其他学生炫耀的资本。因此每次批评只会起到反作用,他们的犯错次数有增无减。笔者为此头疼不已,也一度想放弃。但在反复观察后,笔者发现这两个孩子需要的是别人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抱团、顶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因此笔者在随后的一次接触中,不再严词批评、指正他们的错误,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尽量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两个学生中有一位比较懒惰,忘性很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很不认真。笔者屡屡指正,纵使严格要求,效果也并不明显,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如此反复后,笔者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他自己去找错误和不足,然后再和他共同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法。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生从前屡教不改的毛病很快就被纠正。该生学习勤快了,书写认真了,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不是完人,犯错误是他们的天性,更是他们的特权,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出错纠错的过程。我们只有对他们宽严相济,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抓住细节,以爱换爱
教育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细节,通过将心比心,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办公室与同事谈兴正浓,有学生进办公室要汇报事情,教师却很不耐烦,没等学生讲完,就将他打发走了。教师以如此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对学生是一种伤害。教师显然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换取学生爱戴的,对教育工作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学生的感情。没有将心比心的态度,是不会有以爱换爱的认知的。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经常违规乱纪,惹是生非。以往带班的老师不厌其烦,为减少麻烦几乎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不给其展示的机会。而该生也渐渐高筑心理防线,进一步阻隔了师生交往。结果导致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更多的犯错来回馈老师。笔者接手该生后,就运用“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方法处理。第一次与他见面时,我特地将两把椅子挪近,和他并排而坐。谈话形式上的这一细节性改变,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和他是平等的,老师希望了解他的心思,解决他的困惑。果然这位学生很快就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从前的抵制情绪也大大减少。在多次交流沟通偶,该生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改正了旧往的不良习惯,还经常主动和老师聊天,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善于抓住细节,实现“以爱换爱”的目标。综上所述,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产生爱事业的动力,才能获得教育工作的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准确运用师爱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真心示爱,平等相待,让爱心在课堂绽放,让学生在师爱中健康成长。
作者:赵龙梅 单位: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