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公立医院后勤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坚持公益性,满足人民群众建康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依法依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医院后勤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

关键词:科学化;依法依规;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制度

2015年初,江苏省被国家卫计委列入4个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份[1],这是我国继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2009年再次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从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实现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新医改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应当运用法治思维,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依规加强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强化医院医疗保障系统的法制建设。

1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2000年7月24—26日,国务院在上海市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国务院及有关8部委随后出台了16项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是国家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到2015年底,通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3个五年计划,国家财政投入从原有的40%提高到75%~85%,公立医院无论在规模、医疗设备更新、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级公立医院基本上形成了购买后勤服务项目的格局。

2公立医院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

2.1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缺乏政策支持

历经数十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后勤管理也有了长足进步。改革初期,公立医院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改革动力不足,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地方政府重视,则改革推进力度大,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都是省市级政府牵头,积极、稳妥、整体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从而促进了医院后勤的整体改革,为探索建设公立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但从全国层面看,多数地方政府改革主动性不足,没有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改革往往是先破后立,缺乏政策支持强有力的推动。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各自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公立医院经过15年的改革,在物业管理、洗涤服务、安保等服务外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并没有触及到医院后勤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深度改革。

2.2公立医院后勤人事、薪酬制度没有取得突破

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缺乏政府主导,一旦触及到员工进出及分流、薪酬分配等切身利益的调整,就难以实施,困难重重,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大多数公立医院人员队伍中同时存在着编制内和编制外工作人员,工作在同一科室、同一岗位,由于身份不同,待遇不同。在现行制度下,难于消除身份差异、难于实现同工同酬、难于体现绩效薪酬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不利于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在公立医院后勤部门尤其突出,虽然编内人员进入冻结,但是没有流出机制,只能依靠正常退休减员,在岗位上认真工作的往往是编外人员,缺乏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2.3公立医院缺乏完整的标准管理体系

当下延用的标准仍然是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另外还有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标准、“院长综合目标责任制”检查标准以及各省市“白求恩杯”检查标准等等。这些标准相互有差别,但也有重叠,不能全面地衡量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些省市公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分别引进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认证方式,以求规范医院的管理行为。医院后勤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

2.4公立医院后勤运行缺少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公立医院都是从单个项目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改革初期还有精力开展监督管理,随着医院后勤服务项目增多,涉及专业多、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医院监督管理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加之缺少后勤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少医院后勤标准和评价体系,后勤组织架构已难以适应医院医疗保障系统的运行,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管理。医院后勤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原来的狭义范畴演变成广义范畴———医疗保障系统(包括财、物、药、械等),而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机构设置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应对医疗保障系统而发生变化,医院运行随着规模扩大、设备更新、智能化程度高,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人员缺少接受医学背景教育的阅历,缺乏医院无菌消毒概念和院内感染知识,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3依法依规加强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思考

3.1依法依规建立医疗保障系统标准化评价体系

《意见》明确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我国现有49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涉及到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方面[2]。新医改是我国面临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好时期,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制定行业标准之责,或者委托有关专业团体牵头起草制定。依法依规,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行政规章,结合医院建设和管理发展的实际,围绕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医院后勤管理范围内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和规范,这就是标准化[3]。尽早组织起草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体系标准化及评价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体系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上海益中亘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医管家)率先推出中国医院后勤服务领域首部规范化作业指导手册———《医管家———医院后勤作业指导手册》,推动了我国公立医院后勤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迈出第一步[4]。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服务企业积极开展各种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把企业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2公立医院后勤人员用人机制须有重大突破

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彻底解决编制内外人员身份差别,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和同工同酬的薪酬制度,建立医院职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上海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中,取消医院后勤编制[5]。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已剥离后勤部[6]。积极探索我国公立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用人制度管理改革。

3.3建立公立医院监督管理体系

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根据现代医院运行特点及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构。各级公立医院不但要接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还要有自身的监督管理体系,持续地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是整个医院监督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医疗保障系统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监督管理人员,用标准化评价体系监督检查医院的安全运行。

3.4依法依规加强公立医院后勤监督管理工作

针对公立医院后勤现状,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PDCA法、精益六西格玛法等方法),更加注重医院运营成本,节能降耗;依法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强化公立医院依法监管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医疗保障系统的监管,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医疗保障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公立医院安全运行,把公立医院医疗保障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工作人员须遵守操作作业流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沈峥嵘.江苏列入深化医改试点省[N].新华日报,2015-01-21(6).

2马剑平,朱晞.医院后勤部门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1-132.

3张文捷,管文富.对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探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4):116-118.

4倪卫东,段文婧.“医管家”医院后勤服务标准化的领航者[J].中国物业管理,2013,(11):2-3.

5靳建平,管德坤,吴劼珉.探索顺应新医改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J].中国卫生资源,2014,(2):116-118.

6胡允凯,李灿章,冯立中.安徽太和县中医院剥离后勤部[N].健康报,2015-3-2(6).

作者:舒亚群 朱晞 张雷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公立医院后勤管理问题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07802.html

    相关专题:广州体育学院 objective


    上一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效应分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