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施行,但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应试教育仍然搞得如火如荼。学校和家长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考高分的“机器”,片面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踏踏实实地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抓智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庞大、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众多年轻父母在职场上天天忙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十分吝啬对子女的表扬和鼓励,不断摧毁学生的自信,更有甚者打着“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幌子,私底下教孩子干着骗人、坑人的“勾当”,这样的家庭教育着实令人寒心。网络不良信息、未成年人网瘾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网上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伤害的对象主要指向未成年人,网瘾就像毒瘾毒害着未成年人,因上网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屡见不鲜。
二、“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特色
1.“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就是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主动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理论创新的成果,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素质教育形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最直接、最根本的要求,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有差异的,教育不能有歧视和偏见,更没有权利剥夺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权。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潜能,都有权要求得到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2)注重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主要指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多元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发展。全面发展不是所有学生“平均发展”和“同时发展”,也不是每个人每个方面都“同样发展”和“统一发展”。全面发展是从学生个体发展“质量”的角度提出的要求。(3)力求充分发展。充分发展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潜质,使学生“尽可能发展”,力求将学生的发展“可能”转化成发展的“现实”。但教育也不能只为了“充分发展”而盲目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充分发展还包括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4)教会自主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知识不如教人学会获得知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共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自信、自主发展。(5)着力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只能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让学生潜能得到不断的、最大限度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适应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负责,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基。(6)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拥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有利于体现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绝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发挥教育社会功能。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人的社会价值,社会需要也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影响和制约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和途径。2.“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新模式认为学生是学校的第一主人,是学校管理的第一人力资源,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学校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发挥学生作为管理者的作用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全面、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尊严、个体差异,避免以个体生命浪费为代价。教师既要注重提高后进生的“消化”能力,帮助后进生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又要关注优等生和特长生“吃不饱”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拓宽学校教育新途径
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1.开发多样化课程。通常,我们可以把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看成学校的“第一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开发“第二课程”。“第二课程”按照学生自由、自主选择的原则,可开设以下三种类别:(1)学科知识类。学科知识类是“第一课程”的有益补充,主要是针对“后进生”和“优等生”开发的,可以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编写的教辅读物类校本课程。(2)文化技能类。如国学经典、名著导读、励志故事、影视欣赏、文明礼仪、书法与绘画、体育与健美等文化类课程和自行车骑行与维修、摄影摄像、自我保护与安全救护等基础技能类课程。(3)乡土教材类。乡土教材是指根据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等方面资源开发的教材。开发“第二课程”要从学生需要出发,立足学校、教师实际,“迈小步、不停步,积小变为大变”,循序渐进,切勿好高骛远、贪大求全、粗制滥造、盲目开发。2.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组织形式可谓是样式繁多。笔者认为,按程度和兴趣分层次教学比较容易组织,方法简单易行、实际操作性较强。按程度和兴趣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学校在班级授课之余结合实际开设学科知识类、文化技能类、乡土教材类等课程教学、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相应层次参加学习。按程度和兴趣分层次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对学习层次的自主选择权,甚至包括学生不选择的权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水平、兴趣认识不够而导致选择错误时,学生可以重新选择、自行流动,让学生在不断的重新选择中学会正确选择。当然,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次的过程中也要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学习。我们可以按程度和兴趣分设A、B、C、D四个层次,依托学校自主开发的“第二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与自己选择的层次学习,具体情况如下:(1)A层次。使用为后进生开发的“扶差”类学科知识类课程,教师将学科知识进行浅显易懂地解析,帮助后进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B层次。使用为优等生开发的“培优”类学科知识类课程,主要是为学习上拔尖、需要拓宽和加深以及发展学科特长的优等生开发的,以促进优等生的充分发展。(3)C层次。使用为特长生及有相应兴趣爱好的学生等开发的文化技能类课程,丰富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增强学习趣味性,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4)D层次。使用乡土教材类课程。乡土教材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可或缺的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地方课程。
四、实施学校智能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新突破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学校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效能化。本文着重讨论学校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和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学校智能管理系统为家长开设一个家长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的家长用户,为学生开设一个学生一个账户的学生用户。学校在学校智能管理系统上发布需要家长知晓的信息。1.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1)学生在校一日的常规管理。学校将学生在校一日的健康状况、养成教育、文明习惯、体育运动、自控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写入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通过定期(如一周一次)综合比对分析、发现“问题学生”,学校德育处召集相关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会诊”,为每一个“问题学生”开具“处方”,并指定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处方”发布在学校智能管理系统上,家长通过登录家长用户了解“处方”内容,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按“处方”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的强大合力。需要注意的是,因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的需要,辅导教师有时不能将“处方”告知“问题学生”本人,不能让“问题学生”认为自己有问题。一般情况,不能将学生不愿让家长知晓的信息告知家长,涉及需要对家长保密的信息就不能发布在学校智能管理系统上。(2)学业水平发展管理。学校各学科教师将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信息适时录入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家长通过家长用户适时查询和了解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学校和家长针对学生学业水平发展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学校教务处通过定期(如一月一次)汇总分析全校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排查出后进生和优等生,分组召集相关科任教师“会诊”,形成后进生帮扶方案和优等生培养方案(即“处方”),明确专门的帮扶培养教师,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后进生帮扶和优等生培养的成效。(3)学生个人成长信息系统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和帮助后进生不能一蹴而就,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关爱感化、帮助、激励学生,要鼓励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要用“进步就是成功”的标准评价“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和后进生帮扶工作成效。学校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和帮助后进生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问题学生”的过程要宽容,对待“问题学生”要讲究方法,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能简单地指责和批评,甚至用惩罚等手段代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同时,要通过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来实现优等生的进步提高和特长生的特长发展,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1)充实后勤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学校医务室负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包含学生体检表、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医疗用药等信息。医务人员要针对每一个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处方,该“处方”包含药物处方、锻炼处方、饮食处方等。医务室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和管理、学生转院医疗护送等服务。营养食堂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科学合理搭配膳食,提供安全营养、个性化的餐饮服务。校园超市提供文具、书籍、校服、鞋袜、洗漱工具、小吃、水果、饮料等学生在校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学生健康网吧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保障学生健康上网需求。(2)注重培养生活理财能力,切实保障学生资金安全。学校通过该系统收费,发放助学金、住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补助等。系统根据需要对学生单项、单日消费设置最高消费限额,不办理超过限额的不合理消费,特殊情况须由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审批。系统提供校外支付、兑换现金服务,学生需要在校外支付现金的,学校提供刷卡兑换现金服务,但必须有正当理由(如住院医疗费、回家车旅费等)。系统适时更新,自动存储学生在校消费记录,家长可适时查询孩子消费清单、账户余额、学校消费建议等信息,家长可通过银行直接将学生必要消费资金汇入学校指定银行账户,学校再分配到学生个人账户,保障学生资金安全。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可通过系统统计分析,形成相关财务报表,实现学校后勤管理明白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
五、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管理育人新跨越
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它既包含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纠正、自己追求和自我完善的自主教育过程,也包含学生之间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相互纠正,达到共同提高的形成过程。1.成立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根据学校管理需要,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及成员全部由学生担任,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多个自主管理小组、协会、社团和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自主管理组织。2.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的具体做法。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各自主管理小组、协会、社团等机构要举行全校性隆重集会,在集会上传达机构成立文件,启用机构印章,举行授牌仪式,各自主管理组织负责人公开宣誓就职。学校为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学生自主管理机构人员的信息要在学校公开栏上公示。学校邀请相关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负责人参与讨论学校重大决策,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表彰在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校领导及相关学科教师受聘担任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各自主管理小组、协会或社团的顾问,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或章程,为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策划等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3.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师(顾问)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自主管理不等于把少数学生变成学生的管理者,我们提倡人人参与的自主管理,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责。六、“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实施分层次教学、学校智能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举措。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会学生学会探索求知、学会生活理财、学会自主管理、学会合作共处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优等生和特长生,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学校管理“会诊”、“处方”制度,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2.为学校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找到了新路子。有效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资金安全、医疗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科学搭配膳食,较好地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既满足了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和开阔视野的需要,又有效避免了互联网有害信息、网瘾等对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3.为家校互动和学校规范管理开辟了新天地。实现了学校与家庭“零距离”、“全天候”互动,较好地“推翻”了寄宿制学校“围墙”,充分保障了家长对孩子在校成长情况的知情权,弥补了部分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不高的问题。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有效避免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笔者认为,从整体推进的高度设计“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从重点突破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学校智能管理、学生自主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学校管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效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者:徐文华 单位:黔西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