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市场驱动下职业教育论文

一、市场驱动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以市场驱动发展职业教育是最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职教生逐渐成为国家的产业大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高等职业学校1288所,在校生958.85万人;依托学校等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000多万人次;职业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进入第一产业就业的占7.91%,第二产业占39.06%,第三产业占53.03%,就业专业对口率达73%。近5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我国技能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极大改变了原来产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技能不足的状况。从职业生源情况看,职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2012年,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70%。中职学生从懵懂少年到产业大军,从无奈茫然到自尊自信,从关注自我到奉献社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量统计数据与事实正在改变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认识[1]。

二、市场驱动下职业教育发展面对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偏低,就业缺乏相应保障

虽然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平台。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社会普遍认为职校学生没有发展前途,主要原因是受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技术落后于科研,即使掌握了技术,也只能从事劳动性的工作。其次是由于国家还没有形成对职教生就业后的政策照顾。目前的劳动人事制度仍向高学历、高文凭倾斜,职教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现状比较不尽如人意,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和高学历的比差别较大,家长和学生很少愿意报考职业学校,去职校上学是最无奈的选择。这两种原因导致职校出现生源萎缩、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等问题。

(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参与意识淡薄

资金是办学的基础,职业教育由于资金的短缺在许多方面制约着其发展的步伐。虽然在重发展、重教育的今天,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资金的投入量仍不能满足其发展所需,常常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多数职业学院环境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实践课程难以达到标准要求[2]。由于体制、管理的不完善和不到位,使比较紧缺的资金还不能较好利用。另外,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不甚紧密,缺乏长远的合作意识,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造成企业参与意识淡薄。

(三)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力不高,“双师型”教师短缺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存在差距。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人才在生产建设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毕业工作后,多数学生不能发挥所学专业,甚至放弃专业,另谋出路。即使按自己的专业找到工作,也不能完全胜任工作,还需要师傅的指导和带领,如果和师傅配合不好,随时都有被换岗或淘汰的可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专业设置赶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不能培养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四)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监察机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劳动准入制度还在完善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撑,企业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认定不统一。同时,各级劳动部门具有双重职能,既有审批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权限,又有制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权限,形成运动员、裁判员合二为一的管理机制。在缺乏监察机制的情况下,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市场鱼目混珠,严重侵害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

三、职业教育在市场驱动下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政府统筹主导作用,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

职业院校要依靠政府、发挥政府的统筹主导作用。通过政府调动行业及企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长期化、制度化的步伐。推行行业牵头、企业办校模式,带动企业委托职业院校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引导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实践,调动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要开发多渠道、多方法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为辅的,通过依法筹集职业教育经费、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教育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解决职教办学经费紧张局面,为办学增添活力。在克服资金问题后,职业院校还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3]。依托企业、园区力量建立产业化实训基地,培训场地和实训条件由企业或园区提供,产业化实训基地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按照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建设基地,做到学生实训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签订校企园区合作协议,学生集中到企业、园区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目的。


(二)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

改革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是走市场驱动的第一步。按照科学、公平的原则,职业院校招生改革要与中学课程改革全面融合、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与学校录取模式相结合,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业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决杜绝“敞开大门”的招生制度,对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建立关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体系。要积极快速探索多元化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方式,健全高中、初中阶段招生统筹机制,扩大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试行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分开考试、分类录取办法,开展中、高职院校自主考试录取试点等措施。

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也是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人为中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特点,得到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工农业全新发展期,产业结构方面,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社会消费方面,需要多元化、多技能的家政社区等生活型服务人才;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型国家方面,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员工。技术人才的紧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多技能人才就业提供了机会。因此,当前职业教育要建立全新的人才发展观,在授业的同时,还需要传道,弘扬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都能拥有就业、发展机会。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性作用在教师,职业教师肩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4]。因此,职业院校在要求教师具备雄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在知识传授中,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教育的能力。

(四)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校企合作,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特色,其培养目标就是将普通劳动者,培养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最终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院校要紧扣这一人才培养方向,依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专业特色:一是要在专业设置上改变传统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即不以学校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设备状况为依据来设置专业,而是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立足点设置专业。二是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校的某些专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领先与示范效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又是教学的最高目标[5]。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探索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院校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办学中,要切实加快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人才需要为出发点,校企双方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长效机制,夯实校企合作基础。要积极采取企业冠名、校内办班等形式,不断深化校企“订单式”定向培养人才模式;通过双向挂牌、互建基地等形式,“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校企双方互派技术专家和教师,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设置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技能训练;通过校企双方相互参股联盟等形式,探索建立平等互利、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或校企联盟等方式,全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及就业绿色通道。

作者:杨文清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市场驱动下职业教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02667.html

    相关专题:英语口语翻译软件 测颜龄


    上一篇:网维护中网络安全与硬件维护策略2篇
    下一篇:电力通信企业信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