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陵山片区拥有特定地域体育文化,文章通过研究与分析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开发的意义、原则、步骤以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武陵山区片区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12—02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的64个县。土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跨省交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片区内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形成了以巴文化、屈原文化和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的独特品格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它可以给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以文化滋养[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得地域文化在课程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文化研究领域在地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我们深入探时地域文化的课程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地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视角探讨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为提高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基于地域文化的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意义
1.1有利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境内多山,地形复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速,这些地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体育文化遭遇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因此,将这些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地域文化知识,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1.2有利于中小学生个性发展
学习的过程是“意义生成”的过程,意义生成的机制在于不同文化“视界”的融合[2]。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将其作为课程资源,既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条件,也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土壤,从而为创新提供可能。
1.3减轻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校体育投资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落后,体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缺乏。面对这种状况,开发与利用当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可大大减轻学校对体育教育投入的负担,既经济又具有实效性。
1.4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增进身心健康
开发与利用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课程资源,一方面学生对地域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开设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使其在锻炼中了解本地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熟悉感和亲近感,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基于地域文化的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资源中地域文化素材的开发和内容确定,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第二,地域文化的地域性是其价值所在,这就要求基于地域文化的学校体育课程开发要科学利用本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并不都是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课程设计者对地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才能科学地利用特色的地域文化。
2.2因地制宜原则
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还应注意既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照抄就搬,要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结合学校教育层次、师资结构水平、办学规模、校园环境空间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科学地把握地域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2.3实效性原则
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开发主体、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的课程。因此,在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要达到少投入多开发的目的,降低成本,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
3基于地域文化的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步骤
3.1调查研究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丰富,从项目的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情况等多方面对有待开发与利用的地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调查。学校要组织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整合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以便充分利用其中蕴涵的地域文化课程资源。
3.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必经阶段。所选择、利用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校的场地师资情况,是否能够达到锻炼效果,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教学验证才能证明,以实验结果来证实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的实效性。实验将为我们提供诸多经验,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3.3课程评价
评价是为了改进,因此,评价一般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所进行的评价。通过课程评价可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以及实施效果,为修订课程方案提供建议,以便使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基于地域文化的武陵山片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对策
4.1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对地域文化资源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各种短训班、学习班和研讨会以及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养一批认识、了解、适应和积极开展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学校因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各种教学实验与改革,促进地域文化实现校本课程化,课程内容教学化,从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并促进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4.2加强地方中小学之间的合作
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经费投入和专业人员的深入研究,不是一所学校单独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牵线,组织相关学校合作共同开发才能保证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广泛开展。
4.3加强地方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合作
武陵山区片区有许多高校及科研机构,他们拥有大批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专业知识与技能精通的、研究能力强的学者,还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文献资料和精密的科研设备,具备对地方文化资源深入研究的条件。一些高校和机构已经在地域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应广泛发动地方中小学体育与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组织编纂适合于中小学使用的地域文化体育教学资源的指导教程。
参考文献:
[1]朱振林.大学如何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7:13-14.
[2]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9.
[3]马力,马翠娥.地域文化视域下地方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99-103.
[4]蒋海花.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化策略试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32-34.
[5]夏志芳,地域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2.
作者:石红 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