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古代棉花种植对现代棉花发展的影响

1转型社会中棉花种植技术的引进

过渡转型社会位于传统型社会与现代型社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经济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的基本根源,是农业要素价格与其农业生产率价值相比非常不平等,任何一个农业获得一种以上有利的非传统生产要素的国家或社会都属于这种过渡类型。从清末至民国是中国棉业转型时期,19世纪初,中国亚洲棉布出口欧美市场高达100多万匹/年,但到30年代,欧美棉业机纺出纱效率相当于手纺80倍,中国传统棉业受到欧美高新技术的强烈冲击。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是再生产性的源泉。这些源泉是由特殊物质投入品和成功地使用这些投入品所要求的技能和其他能力组成。被自然固定的土地和人的成分一般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再生产性源泉显然包括现代物质投入品和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188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官员郑观应,首次从美国引进大陆棉种以取代传统的亚洲棉种,但试种不成功。189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2000两白银选购美大陆棉种34担,分发到湖北孝感等15个州县试种。但因播种偏迟和密度过大,收效甚微。翌年,再次引进试种初获成效。1905年,山东地方政府效法湖北,购进美棉种子600kg,翌年在东昌府等3县试种,每亩种本地棉7000棵,每株结20桃,产棉70斤/亩;而美国棉仅1000棵,每株结70桃,产棉200斤/亩,而且棉长光细便于机纺,试种成功。因此,清朝地方政府为改进棉花品质以适应机器纺织,率先引进新棉种适应这些地区的特殊农业环境,历经20余年的坎坷,美国大陆棉率先在湖北与山东试种成功,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棉花种植业的转型。现代物质投入品很少能够以其现有的形式被采用并引入到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的耕作中,应该以现有的科学与技术知识来认识在技术上适用于它所在社会环境的新农业要素。一般要求要有许多各类科学家和辅助人员以及各种用于实验工作的昂贵设备,以便达到最优规模。民国初年,农商部设立棉业处,在正定、南通、武昌三地开设部立棉业试验场,负责选育推广良种。山西省在临汾设立省属棉业试验场;湖北省实业厅分别在江陵和钟祥设立省属棉业试验场,选育美棉良种发给棉农种植。1919年,金陵大学棉作改良部,聘外国专家郭仁风(J.B.Griffing)为主任,系统选育在上海吴淞棉田发现的一棵铃大绒长的棉株,3年后育成可纺42支纱的“百万华棉”。可知,民国农业部设立棉业专门机构,策划分配新农业要素的方案,建立地方棉业试验场向农民分配棉花新品种。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首次培育出中国新棉种“百万华棉”,成为中国近代棉业转型期的新生产要素。总之,棉业转型期,传统棉花种植文化体系受到欧美新技术的强烈冲击,手工棉织品难以跟欧美机制棉织品相竞争。清朝地方政府率先引进适于机器纺织的美大陆棉种,在湖北与山东地区试种成功。民国农业部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培育新棉种,建立棉业试验场向农民推广棉花新品种,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棉花种植业的转型。

2现代社会中棉花种植企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人工合成抗虫基因并成功地导入棉花,获得高抗植株。中棉所16号是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具有早熟、丰产、优质的特点。山西农业大学的亚洲棉与毕克棉人工合成复合染色体组新棉种研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棉花核雄性不育陆地棉杂交种川杂四号育成,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因此,国家科研机构投资培育出杂交转基因、抗病套种等高产的新棉种,适应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西北内陆等三大棉区,棉花单产以年均18kg/hm2的速率递增,中国成为现代棉花种植大国。向农民的教育投资是现代棉花种植企业的重要特点:一是,对于正在从事耕作而不能上正规学校的成年人来说,农闲期间的短期训练班、传授新耕作法和技术的家庭示范,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棉花学会开办棉花栽培生理学习班,特邀17位专家,向70名学员讲授有关棉花形态解剖、种子及根系生理、水分生理、呼吸代谢、抗性生理、蕾铃脱落生理和棉田灌溉等11门课程。二是,当农民有文化时,农业杂志和报纸是重要的信息工具。农业推广站也可以利用小册子和印刷品,这比以口述来与农民聚会更有效。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棉花学报》创刊,《中国棉花科技网》正式注册。棉花专著《中国棉花栽培学》再版,系统阐述我国棉花生产概况、棉区耕作制度、棉田病虫防治及棉田机械化等重要内容。受过教育的农民创出植棉奇迹,山西省解县植棉模范曲耀离种植棉花达亩产籽棉456kg,创当年全国棉花单产最高纪录。翼城县植棉模范吴春安,第一个突破籽棉千斤关,获得亩产籽棉510kg的高产。由此可知,现代植棉企业投资棉农人力资源,开办农民培训学校来推广棉花种植技术,出版专业书籍和报刊对棉农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受过植棉专业教育的农民迅速接受新农业因素,接连创出棉花亩产新纪录。总之,现代棉业时期,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杂交转基因、抗病套种等高产棉种,适应中国棉区的自然环境;现代植棉企业投资棉农人力资源,开办农民培训学校来推广棉花种植技术,出版专业书籍和报刊对棉农进行技术教育,使受过教育的棉农创出棉花高产。所以,农业科学院进行技术指导,植棉企业投资科技与教育将成为现代棉花种植企业的经营新模式。

3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传统棉业时期,元朝创立管理机构木棉提举司,亚洲棉从岭南广泛传播到长江黄河流域,逐步完成栽培棉花生态地理型演变;明代在全国三大棉区内正式征收棉税,满足国内衣着原料的需求;清代拓展国际贸易,棉布出口菲律宾并远销拉美,中国成为古代亚洲棉种植大国。《农桑辑要》与《农政全书》以及《植棉纂要》全面汇总古代传统植棉与棉纺技术规范,500年来棉花耕作制度与纺织技术基本定型,形成中国古代棉花种植文化。近代棉业转型时期,传统棉花种植文化受到欧美新技术的强烈冲击,清朝地方政府引进便于机器纺织的美大陆棉种适应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农业环境。民国农业部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建立棉业试验场向农民推广棉花新品种,促进中国传统棉花种植业的成功转型。现代棉业发展时期,国家研制的杂交转基因高产棉种,适应中国棉区的自然环境,植棉企业投资人力资源,开办棉农培训学校,出版棉花专业书籍和报刊,向有文化的农民推广植棉新技术,形成棉业人力资源投资与科学技术指导为特点的现代棉花种植企业的经营新模式。

作者:陆晓春 童晓峰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古代棉花种植对现代棉花发展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94695.html

    相关专题:中国老区建设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上一篇:当前中国邮政物流论文
    下一篇:钢琴表演艺术探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