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学生工作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探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的特点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高校环境息息相关,显著的特点有:

(一)集中式突发。在大学校园里,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上网占据了学生课余时间的一半以上;相比以往,信息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速度加快。高校学生参与的网络交流平台相对集中,当某一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时,大学生会立即在网络中表达意见、发表评论,同时引发网上网下的互动,当个体的意见汇集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情,势必造成大规模学生思想行动的反应,有可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复杂式变化。一方面,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但心理不够成熟,很容易被煽动;缺乏人生阅历,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假,转载一些标题惊人的信息;从众心理强,他们在网上倾向于宣泄情绪,未经证实便大肆抨击某种现象或言论,不能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偏激的讨论也可能招致一些社会人员对相关问题发表评论,甚至故意诱导,导致校园事件波及社会,使得事件复杂多变。[2]

(三)利益相关性强。校园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涉及国家形势及管理的事件、学生关注的其他问题都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群体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容易得到整个群体的“理解共鸣”,如食堂卫生、校园消费、教学管理、评奖评优、入党、社团活动、违纪处分、毕业就业等问题,都可能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矛头指向性也会集中在学校。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把握网络舆情运行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重视案例分析,通过学习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运行机制,寻求有效的舆情引导方式和方法。工作中要实时掌握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敏感问题,尊重学生的言论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有问题先汇报”的良好习惯。倾听多方意见,从多元化的舆论中寻找共同点,发现积极因素,使网上舆情的引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大众传播学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的‘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环节。”[3]在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意见领袖”影响甚至主导着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向,而同样的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变化中,“意见领袖”也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培养学生骨干,构建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中掌握主导权,有针对性地引导网络舆论,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网络风气。

(二)建立网络信息收集机制,加强建设应急预案机制密切关注各种舆论,及时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了解大学生中群体性问题,为解决问题掌握主动权。高校可成立网络舆情报送工作组,注意收集学生在网上发表的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编写网络舆情专报。针对关注度高和影响力大的话题或言论,收集并筛选大量信息后,将其整理成一篇综合性文档,内容包括现象或案例列举、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普通网友和专家对事件的看法或意见、通过分析各种信息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法。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机制。一旦网上出现突发事件,高校要及时做好相关调查研究工作,抢在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保持对事件进展的同步更新;同时,与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沟通,使其在网上发出与高校一致的声音,占据主流言论,防止流言、谣言在网上传播。

(三)建设高校思政主题网站,占领思想教育“红色阵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针,必须建设一个学生愿意浏览的思想教育主题校园网站。为确立校园网站的主体地位,高校除了在网站上宣传国家政策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外,还应设置板块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定时发布提交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回复,保障该网站成为学生与学校交流的网络主要平台。建立有效的“学生—学校”线上线下互通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开展座谈会、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在网站论坛上开展网络评议、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事件、情绪爆发的第一时间可以找到有效的途径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而不是通过网络发布不良信息。

(四)法律教育和人文关怀并重诱发网络舆情一是突发公共事件,二是虚假不良信息的传播。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参与除了学生对事件的关注外,一些过激的言语还表现出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实情况。如对于部分社会热点,学生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完整掌握,易被社会舆论影响,无意识地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对于校园内的事件和话题,学生通常从个人角度进行评判。学校通过增设法律课堂、法律讲座,加强校园法律宣传,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道德意识,培养网络道德和信用意识,提倡文明和理性上网。加强校园的人文氛围建设,彰显校园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对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感恩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校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

(五)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舆情研判高校政治思想辅导员通过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可以获取较多贴近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与思想状况的信息动态,但需要对信息进行专业性的分析与解读,才能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信息。这样就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熟悉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聚集地”,学会使用网络术语,才能在网络上与学生融入交流,知己知彼;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判网络舆情的能力,通过掌握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情况,挖掘出真实、有效的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去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言论,而是重在引导学生,遏制不良信息和思想的传播;同时借助网络舆情,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了解,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强化道德意识。

作者:胡素娟 朱丽娟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生工作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探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94285.html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 投稿


    上一篇:婚姻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适用问题
    下一篇:强化医学教育提高医院科研能力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