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究

社会实践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研究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国外也非常重视。国外教育学者普遍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了解社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化、生活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可见,社会实践已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

在各级政府、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其组织制度较为完善、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实施样式较为多样、参加人数不断增多。

1.1组织领导制度较为完善,为社会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目前来看,各级领导对社会实践都高度重视,从社会实践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到总结考核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且逐步规范,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首先,教育部、团中央每年都结合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出统一部署,对社会实践的主题、重点等重要事项予以指导,统筹规划。其次,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各高校都会结合实际情况,就本省(市、自治区)、本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最后,具体到学校层面,一般都形成了学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主抓,各学院具体组织,校院两级学生组织、班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模式。各高校都相应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机构、指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和宣传机构,加强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宣传及追踪报道,为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实现了“具体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1.2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人数不断增多

传统观点认为,学校的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但是,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课堂教育,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对现成理论和说教不会盲目信服。因此,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性下降,对社会实践的热情不断提高。现在的大学生同时在读着两本书,一本是课堂教学的书本,一本是社会实践的书本即现实社会。事实上,这两本书比起来,后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大些。据统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一方面,社会实践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深入社会,进而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拓展自己的视野,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可以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1.3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

从社会实践的内容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已由传统的参观考察、勤工助学等,发展为理论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社会调查、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可以说,主题越来越鲜明、内容越来越丰富,切实做到了推动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从组织形式来看,既有个体实践,又有组队实践;既有学生个人发起的团队,又有班级或党团组织发起组建的团队。从社会实践的接收单位来看,既有临时性的实践目的地,又有相对比较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从社会实践的时间来看,基本上形成了“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性实践”和“寒暑期集中性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2.1长效运行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致使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繁重,甚至有学校周末安排学生上理论课的现象。足以说明,实践教育还没有被引起重视,实践教育体系还不够完整。这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从学生长远发展和学校大局出发,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教育的高度,落实上级的社会实践精神,制定一系列的组织领导制度,确保社会实践的如期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缺乏时代的气息。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迁,社会实践也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更新实践活动内容,为社会实践及时注入新鲜的血液。否则,社会实践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意义。

2.3思想内涵建设不健全

“许多高校较普遍地倾向于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和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建设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应变不力。这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化和发展的瓶颈。”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理应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包括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投身伟大的实践之中,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努力。

3.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为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就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行动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概括和阐释,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追求,还整合了思想观念、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和价值追求,既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有个人层面的价值规范。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又涵盖价值观、道德观,它无疑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3.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价值等问题,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取实践内容和项目,并在实践过程中,有助大学生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分清事物矛盾的主次关系,从整体考虑问题,从局部入手解决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锤炼,并使实践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实践课题、活动基地、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到总结评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头脑思考,又有来自社会先进文化的指导,获得的知识更深刻、更牢固。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更广阔、更新颖,能够使大学生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循环中,受到的教育是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进基层的实践中,他们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深刻感受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比如,课堂上讲构建和谐社会,如果仅仅是课堂教育,学生不会有高度的认同感。但当他们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自然环境恶化时,他们将会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高度共鸣。再如,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也是缺乏深刻体会的,通过组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真正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定期带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3.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所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知识起初往往采用理论灌输的方法,而只有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形态,进而用以指导大学生个体的行为,才真正具有价值意义。同样,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自身行为指南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是一种理论层面的灌输,也是一种实践层面的感知。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了解较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满足于让大学生获得理论形态的认知,却不重视引导大学生把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用以提高行为选择与践行的能力和水平,那就毫无意义。如果不深入实践,不了解社会,就无法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或者一知半解,或者只停留在字面上、书本上,那将是十分肤浅和形式化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亲眼所见,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问题,可以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由书本到现实、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进而做到内化于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并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促使大学生加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提高“内化”程度,并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实现知行转换,全面达到知行统一,克服知行分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体现出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的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从返乡调研到公益服务,从社区服务到农村支教,从科技下乡到挂职锻炼,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对历史使命的积极回应、对时代责任的勇于担当。这本身既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也是以自身实际行动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总之,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熏陶,增加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更加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实现知行统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忠实的践行者,进而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作者:邢瑞娟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94163.html

    相关专题:工程师论文 护理方面论文


    上一篇:市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一篇:趣味性小学体育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