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渐走向正轨,在当时人们政府的支持下,学校的音乐教育的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尤其是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教育思路之后,195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教学计划(草案)》最后,在经历十年的文化浩劫时期,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终于在迎来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又再次迎来的新的高峰,1989年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2]使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开始走向法治阶段。
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内容及发展对策
将音乐教育学(musicapedagogy,musiceducationresearch)视为一门“研究有关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理论”的学科,一门“介于教育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应进一步明确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作为美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传承音乐文化,提升个人素养的作用,其目标虽然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但也有对专业人才的启蒙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实践。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还应极力完善,由于音乐教育设计到许多相关的科学领域,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等,所以仅仅靠教育部颁布的“大纲”文件,是不足成为全国所有地区学校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同时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实践性的内容相对缺乏,这样就导致了仅为学而学,而不是使学生感同身受的沉浸在音乐的美感之中。其次,对于不同地域的教育资源投入差别过大,人口分布不均和地域限制是教育资源投入的主要障碍,但如果就此种情况拉开不同地区的资源投入,其后果直接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改变现状应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起点。再次,在面临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应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世界性文化融合的交流。人类文明中,音乐与乐器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应当广泛涉猎,多远文化音乐教育揭示了世界表面相似而实际存在差异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心灵之门”,但应更加注重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使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民族文化的到发扬和传承。
二、运用科学方法对学校音乐教育,进行的疏导与研究进展存在不足
我国的音乐教育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存在欠缺,相关方面的著作还是靠引入先进国家为主,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还存在着空白,所以,培养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具备音乐教育实践经验的人才,对于这一问题,应由教委牵头进行学术研究,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案,为这些音乐教育理论的实施提供健康的土壤。总结,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通过科学,人性,法制的方法对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当前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陈烈虎 单位: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