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重心更多的集中在经济发展中,忽视了发展社会体育的重要性。对此,论文对我国经济发展对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来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供需矛盾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体育;供需矛盾;发展
1、社会体育权力的运行现状
社会体育权力属于我国公共权力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国家体育权力和公民依法对体育自治的权力。我国的社会体育权力属于政府行为,主要通过国家体育权力的形式存在。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使长期隐蔽在幕后的社会体育权力将其凸显出来,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如何理清社会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措施上保障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力等,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是从一个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共同体”向不同社会部门以及社会领域分化的过程。这种社会转型的根本特征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自治化以及政府人性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政府对体育贸易服务承诺的影响,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社会化体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体育权力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和下属组织机构、学校的下放,同时,公共体育权力向社会领域和市场领域的转移。
2、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困难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支出,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会不断扩大,在未来数年来,能够达到年均20%以上的增幅,如图1所示。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一直强调对体育的控制,对社会体育事业管理表现出一种命令与服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方式,所有体育行为基本上都体现了政府的意志。政府包揽了所有权力,政府之外的其它社会力量很难介入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导致社会体育发展非常困难。我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人人享有体育的权利”。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对人民的体育需求和权益提供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由于受到中国国情和历史根源的影响,政府的体育垄断行为并未有效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自身责任缺位以及忽视了体育公共物品的供给,导致体育的社会提供方面形成了政府失灵的问题。通过市场对体育在一定程度上的介入,由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这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政府虽然改变了市场对体育公益事业的介入,但是政府部门仍然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形成政府有限的供给与市场运作相互结合的形式,理顺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市场如何介入体育公益事业、政府如何结合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等,这些并未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还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规制。由于当前我国法律征针对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定较为缺乏,政府尚未准备好足以应对的资源、政策和思路。政府在这些全新问题面前难以实现有效的应对。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机制来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此,我国体育体制需要对自身的功能和运行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尽快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改革体育权力,实现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平衡。
3、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体育发展的矛盾
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主体地位的形成导致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决策权力分散化的现象,直接导致政府权力的弱化,进而对政府中心主导权力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政府需要承担的改革风险和成本上升,并进一步威胁政府法权的有效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保证政府主导行为的有效性,必须对政府的权威性进行维护,确保等级的稳定性。促使政府的行为有限制或者放慢扩大公众化以及社会体育自主权的内在倾向。但是这与市场经济性和社会民主分权决策体制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导致其推进改革的力度受到了政治和财政的限制,进而导致政府部门改革的积极性并非完全破除旧的体制,对政府部门的改革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往往形成了局部试点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广泛推广过程中却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政府由于受到自身局限性的约束,在推进我国社会体育体制创新的同时,也对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政府是改革的主导力量和直接驱动力,但是又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因此,在政策选择上,政府的作用直接从两个方面影响改革的进程。由此看来,为了避免政府权力的滥用,需要适当弱化和规范政府权限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共同构成一种由公民自主服务、非政府服务与政府服务相互结合的治理体系。我国社会体育创新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解决内在矛盾。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协调体育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体育改革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4、公共体育改革的深层是市场经济
目前,社会体育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逐渐趋于大众化,社会体育的需求逐渐向着多层次、高水平的房型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民的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与社会体育供给能力形成了更加尖锐的矛盾,国家的财政支出不足导致社会体育发展面临了加大的困境,同时也使得政府在面对日益扩大社会体育责任时显得更加无力。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不能通过限制大众的体育需求来实现社会体育的供需平衡。根据世界公共体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无法满足公共体育体系的不断扩展。因此,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实现社会体育的供需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开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结合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从根本上解释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念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公共体育事业的过程,通过加强商品交换,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政治方面来看,十八大中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支持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在体制方面,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改革了计划经济下政府的“重管理、轻服务”职能,正在实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的目标模式,为公平发展社会体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从理论方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列,使群众体育从一般性的软任务,提升为社会发展的必须任务,使公共体育工作从体育部门为主的工作向全社会的共同工作发展。
5、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体育的发展对策
当前,社会体育的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公众缺乏成熟的社会体育知识和经验,对公民有效影响体育政策和行政的可能产生了较大的限制,同时,体育利益集团与体育官员在控制信息和决策的过程中,相关机构的行动较为缓慢以及相关专家对民主性社会治理公共体育的抵制。这些问题导致人们潜在的体育愿望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符。对此,需要进一步改变体育行政组织的管理观念,建立学习型公共体育管理机制,形成服务导向,并结合市场竞争力实现调控,建立一种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相互合作的公共体育管理模式。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5.1、转变政府服务政府需要将体育服务放在第一位,充分保障公民的体育权益。帮助公民了解公共体育事物,提高公民社会体育的心理成熟度和归属感,关注个体和社会公共体育利益的整体性。引导个体积极参与社区体育互动,表达和实现自身的体育迁移,建立与社会互相合作的约束机制。通过亲民服务吸引公众向社会体育的参与度,通过便民服务使公众能够长期参与社会体育;通过利民服务,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从社会体育中获取利益。政府应该全面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弱化自身的管理权限,由过去的强制政治干预向以经济和法律为主的控制手段转移。以“人治”向“法治”转移,提高管理透明度。5.2、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政府需要引导社区创立一些健康有活力的体育社会化“中介机构”,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人才。支持这些小团体将市民聚集到一起,形成社会体育管理网络。改革发展经验证明一个有效的市民组织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国家公益事业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来自市场的支持,而不是需要强制性的管理。5.3、明确政府的定位政府的位置是实现社会体育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将人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集中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政府与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相互合作,从而解决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通过决策方式来限制社会体育的发展,这必然会影响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5.4、准确定位政府的功能政府对社会体育的管理主要目标是为公众提供体育服务,保证公众的体育权益,同时帮助公民了解体育、参与体育。同时,还需要引导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结合,与企业合作,创造互相促进的领域,实现社会体育的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发展机制。
6、结语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对此,我国必须以市场精神进一步改革我国公共体育的运行观念和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需要时刻关注体育本身的意义,实现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李丽.民生财政视域下的民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13(05).
[2]易剑东.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11(01).
[3]栗燕梅.珠三角社会体育现代化发展策略与个案预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7).
[4]任瑛.浅析社会体育的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作者:金龙三 单位: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南通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