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形成的人性化发端
(一)西方绘画艺术的引领传统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设计也无法避免其精神内涵的体现,因此,它们之间的精神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并在设计实践领域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印象主义作为现代艺术变革的发端活动,使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迈开了探索性步履,现代艺术形态经历了印象、新印象和后印象主义的渐进探索,改变了人类对于物象的感知和表现方式,使现代艺术产生了划时代的革新。现代设计色彩在印象主义的影响下,色彩更加明丽夺目,对美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设计艺术视觉信息的传播力,并将设计内容的关注点放在自然形态中的人类自身。早期的新艺术运动在色彩上趋于单调间接,在视觉感染力上缺乏强烈的震撼力,而设计采用印象主义的明丽色彩,作品色泽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设计作品更加容易被受众所关注,信息传播效应更加突出,它启迪了设计色彩的形成。其次,现代艺术的视觉传达形式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再现自然型和再造自然型,而再造自然型具有强烈的主观抽象的表现特点。西方现代艺术一度将抽象表现作为主流视觉语言,此时的现代主义更加主观,艺术家趋于概括和归纳自然形态的特征,简略自然形态的不重要的细小形构,并从非洲、亚洲等早期地域艺术的质朴形态中吸取抽象概括的构建形态方式和技巧,设计借鉴、运用抽象语言表现,使现代设计形态构建走向风格化的发展趋势。设计艺术趋于理性表现,不仅仅靠直观视觉感受,而且通过形态的有机组合产生一定的形式美感,构成主观几何形态美。现代设计形式的创意与突破利用立体主义的几何形态等形式语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立体主义在许多表现语言上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其表现手法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创意方式和表现元素。西方现代绘画的精神追求以及其借鉴的外来文化为现代设计进行文化追求拓展了空间;西方传统艺术的人性化审美取向是现代设计开拓艺术道路的宝贵精神财富,为现代设计艺术的本土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二)中国传统艺术的滋养现代艺术设计以其强烈的大众性功能属性,通过快捷的信息传达,为设计艺术赋予了全新的表现价值。然而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社会上层的精英文化属性,与设计的大众性属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恰恰是这种对比关系对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创意具有极大的滋养意义。著名设计师靳棣强的设计作品中就将现代设计和传统艺术精神相融合,如在形式语言上,用中国传统艺术技法语言的水墨材料结合现代设计肌理技术,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技术性,又具有浓浓的东方传统文化的人性化精神情节。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完美的艺术意境,要求画品与人品相结合,工中带写,许多设计作品在素材选取、构成、色彩以及文字等构成元素上,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如中国佛教文化的深邃精神使现代商业设计具有了深刻感和品质感,一改原来的简单、无味的浅薄。在形式语言上,传统艺术注重主观构成的自然形象的抽象和概括性的表现,色彩追求以黑白色为主,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强烈、韵味深邃的人文精髓。同时,图形创意上运用传统艺术的移动视点的布局方式,为现代设计创意出全新的艺术天空。
二、设计追求的人性化构建
从人类开始进行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人类现代设计艺术的发端、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为人本身服务的特点对设计艺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设计的概念出发,我们已知设计的对象是为人造物和创造人为环境,即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身的预先计划。”①无论设计师在设计上取得怎样的杰出成就,其根源都离不开人性化的设计追求。(一)绿色设计的追求绿色设计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需求。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和发展。设计艺术活动是人们非常宝贵的创意劳动之一,当人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适宜时,可以触发设计师良好的创造意识,从而使设计师在创意设计和实践中做出杰出的艺术作品。20世纪人们的消费更加注重物品的良好生态状况,以一种合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进行理性消费。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在消费的时候更加关心环境,更加关注自己消费对生存环境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用途方式和选材上更注重生态性。现实人们的生态消费需求已成为社会消费的方向,也为绿色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绿色设计是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设计浪潮。”①在现代环保生态意识的影响下,设计艺术的创意越来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讲究艺术美与自然的和谐相协调。在商品社会,人类设计商品、制作商品、消费商品,在商品与环境和竞争的相互纠缠中,不断与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关联,使我们的设计不断强化人性化精神。环保设计需要从当下特定时空获取相应的、必要的材料、方法、技能,比如技巧、劳动力、资源和资讯等,它们都是这个特定时空的产物。人们无法超越现实获取超越性的技术和物质,就如同我们不能超越农耕社会环境去研发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大机器社会环境下的各种产品,我们不能超越大机器社会环境进行数字技术的高科技产品设计。同样,我们不可能在战争时期去研发设计和平时期的生活享乐品。时空环境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一切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同时它也限制了设计师的创意思维。社会环境无外乎是自然和社会两大环境的总和,绿色设计不仅仅要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要关注社会环境的精神平衡,两者不可或缺。一方面,设计师应遵循自然环境发展的基本法则,走环保、生态的设计道路;另一方面,设计师要以健康的设计来正确渲染和强化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一名成功的设计师不应只关注设计品本身,他还应正确认识我们时空环境的特点,主动保护和发挥环境的设计意义,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通过绿色设计手段,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加健康发展,同时,又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二)低碳设计的追求在协调人与自然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主动规范和限制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如低碳设计其旨在放弃人类以自我中心的行为准则,从而与自然以及其他生存物种平等和谐相处,不只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自我之间、与社会之间的排他物种的生存关系上。由于当今社会生产的破坏性不断增加,特别是生产中大量碳的排出,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低碳设计、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生存意识的主流,从而引发设计低碳的创意趋势。具体到低碳设计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同生存环境的相互并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设计旨在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降低对空气中碳的排放量;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种艺术设计的人本性设计灵感,处处以人的生存发展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围绕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的环保价值,打造人们生活的低碳乐园,使人们的生活乞求和精神期待有最大的满足。传统的中国艺术思想更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理念支持,所谓水的灵魂意义得到充分体现,其风水学的设计建构选址等都具有现代低碳生活设计价值。“生态文化,这是21世纪对我们提出的课题,是全球化人类的共同需求。现代设计学科和现代设计教育,在人的文化观、价值观重新定位的前提下,必然会在思维、观念、认识和设计表现上,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到来。”②(三)非物质设计的追求在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技术等的相关应用和使用已经触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现代设计艺术早已脱离了传统大工业时代的纯物质产品生产的设计,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设计导向等方面更趋人性化,向非物的设计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安逸。在更高级的层面上,进行设计导向的本体化追求,突出设计的终极目标,将人的需求和发展放在设计的首位去思考,其中主要通过设计所产生的精神效应来抚慰人们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所产生的焦虑、沮丧、颓废和迷茫,使人们的生活超越物质的禁锢,去追求精神健康的享受。非物质设计的社会服务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设计向数码虚拟的形式发展,同时,强调每个人的个性特点,设计摆脱了对纯物质的依赖,更加注重通过物的载体设计,使对人类的服务上升到精神、情感等心灵的更高层面上。将情感和人文因素注入设计,强化非物质的人本设计导向,在协调设计与自身、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生产、设计与艺术及设计理念上都有巨大的改变。人类在视觉、听觉、触觉等交互手段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和应用,使人们多种感官得到协调和信息感应,从而使其可以进行跨时空、超流量、超载体和更加自由的双向互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其突出的成就在于能通过智能媒介为人们提供一系列虚拟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实现人与机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多重互动。现代设计艺术的非物质化发展趋势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类依托现代高科技为生活和精神需求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人性化的服务,进行了更加科学细致的设计和规划。
三、设计理念的人性化溯源
(一)大众性设计理念“设计是一种文化,设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毋庸置疑,它覆盖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①当今信息时代同样是一个图像文化时代,曾几何时图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视觉信息传达媒介,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像的普及是因其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并具有大众性的特征,它不同于精英设计的受众群,从数量上看,大众性设计的受众更加广泛、更加众多,其品位属于社会中下层;而精英设计的受众属于社会的上层,其品位属于少数人。作为人类的服务手段,设计艺术只有做到雅俗共赏,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服务面,才能达到其终极目标;反之,如果设计只服务于少数群体,其设计的传播面就小,就无法进行现代大量的图像复制和广泛的大众传播,更不能有效地促进消费。现代设计具有强烈的大众性,其文化基础是大众文化,现代设计艺术追求简洁、直接、深刻、精致,大众性正是现代艺术的时代特质,也是现代设计艺术优劣评判的衡量标准之一。现代艺术设计依托多种设计样式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表现美,除了物质的享受,更多的是净化人类的心灵,给人以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说,大众性是设计中人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设计依托于大众,同时也服务于大众,积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便捷和感动,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二)网络性设计理念人类信息的传播是不断发展的,这种传播初期是依靠话语交流和文字流传进行的。由于交流媒介的限制,信息传达往往只能在特定群落中完成,要进一步开拓传递的范围,从小范围、单一流向的传播交流方式向网状多向转变是很难想象的。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原先的语言和文字媒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符合信息流量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的视觉媒介应运而生。图像媒介以其符合人们交流习惯的优越特点被现代设计界和广大受众所接收,它突破了群落和地域的禁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形成网状传播设计优势。更可贵的是,现代设计艺术以现代日益流畅、覆盖全球的传播途径,将设计图像传播给更加广泛的受众,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信息传播手段,以强烈的网络覆盖力深受大众喜爱。艺术设计就是依靠着这种网状非线性的方式,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这也是其人性化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多感性设计理念虽然视觉的感觉力是人类对外器官中最为敏锐的,但其还是有局限性。于是乎现代艺术设计师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器官的参与作用,以使信息能更好地被受众所接收。设计师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加入声音元素来传递信息,从而发挥听觉的信息传播意义;也可以加入材质肌理元素传达信息,以发挥触觉的信息捕捉价值;当然,气味元素也不可避免地被借用到艺术设计作品中来,嗅觉的信息接收能力也被发掘出来。现代艺术设计将多种感觉器官和他们的外感价值运用到同一作品中,作品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效应被极大地提升了,从而取得良好的信息传达效果。可见,现代设计艺术已是全面器官参与的传播信息方式,它已经不是过去语言、文字方式所能匹及的,也不是单一视觉器官参与所能达到的,它向大众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传达手段,它的出现打破了传达设计媒介的简单运用,以其接收宽泛、传播力强、更加人性化为设计师和大众所接受,其直观、直觉、直接的表受方式,成为设计人性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艺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表达
首先,现代设计艺术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元素,它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人类造物的活动始终是围绕其自身的生存需求进行的,即创造合理生存的物化环境。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曾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类的或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人工技能的痕迹。’因此,一方面,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化积淀。无论是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简单的工具还是工业社会中被认为的创造消费需求,以当代生活对‘非物质’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都是在不断演变着生活方式中客观形成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形式。生活方式构成了造物活动的基本行为背景,也构成了造物活动的基本行为结果,故不能孤立地看待设计这一造物行为,而要结合使用物的人的生活习惯去分析研究。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设计产生的条件和动因,同时设计也在不断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①设计作品想要为大众所接受,就必须更加关注人们的生活,捕捉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大众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关注大众的审美情趣。设计师从中发掘艺术设计表现的创意点,上升到设计艺术的创意元素。设计师欲传达出现代人类精神的光辉,就必须到人类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寻找艺术设计的灵感,思考人类生活的当下需求,并使作品在大众生活中得到认可和传播。例如,设计师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物象形态的亲和力,并与传统设计形态进行比较,从而颠覆过去设计形态的陈旧感,将新的视觉感受和亲和力运用到新的设计创意中去,并给人们以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设计师应该细心体察生活中的设计切入点,如传统材料的使用往往感觉陈旧没有新鲜感,如果进行新材料的设计介入,不但可以给人新鲜感,同时也会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可见,设计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设计的价值在于生活,更能体现其人性化的本质。其次,现代社会以其繁忙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设计要改善人们的生活,就必须增强设计的轻松感和娱乐感。“艺术设计产品能发挥审美功能,它们以美的外形、结构和色彩向大众传播审美信息,满足、激起和发展他们的审美需求,并促使审美需要变成消费需求。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这不仅为了这些产品新的属性,而且为了满足审美需求,生产也越来越关心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②在人们劳累和烦闷的情形下,通过轻松愉快的设计艺术作品给人们精神上愉悦和放松感,无疑是对人们生活改善的有效贡献。我们的设计作品能够使人们愉快的生活,就是对人本的关爱和重视,是设计的终极目标。最后,人类生活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也应该是设计者的关注点,是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指标。“传统发展模式以传统经济学为支柱,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因此,大量的设计作品用来刺激人类的消费需求和占有欲。这种刺激消费的方式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世界资源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不断恶化,而且人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物质仍然不能得到满足。而可持续发展则坚持公平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立足于人的真实物质需求,建立健康而理性的精神需求。”③我们的设计应该思考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去进行设计生产,也不能以资源破坏和枯竭为代价进行设计制造。设计师应通过绿色设计、生态设计进行人类生活的改善,这也是新时代对设计师人性化的设计要求。设计师不能只考虑到设计的形态、色泽和肌理等形式语言的表达,更要关照材料、能耗等人类共同的环境资源问题。我们的设计理念只有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才能设计出被大众所接受、被社会所认可、被时代所赞誉的人性化的优秀设计作品。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生活需求的改变,人本化的设计艺术理念和追求越来越成为设计界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课题。梳理现代设计的人本化根源及其运用方式,对改善当下人们的生活、不断完善现代设计的人文关怀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毋容置疑,无论人类艺术观念、科学技术、审美取向如何发展和演变,艺术的设计创造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并通过对人自身和环境、资源的关爱,完成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追求,从而达到人类现实生活的不断改善。
作者:秦杨 单位: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