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管理主体的复杂性
课堂管理的主体是人,人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同一般复杂系统中主体的复杂程度相比,人的发展过程的复杂程度更为深刻。除此之外,人还具有主观能动性与自主选择性,其行为动机也极为复杂,既有内、外部因素之分,又有理性与非理性因素之别。因此,作为课堂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是最难把握的,因而也决定了课堂管理的复杂性。
2、课堂管理目标的复杂性
(1)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新课程提出全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个三维目标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三个维度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相同的。这是由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协调统一的三维目标不可能单独成立自我完成。三维目标的整合才能促使人的发展,缺乏任一维度,都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课堂教学目标的非平衡性为了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相连接,同时教学目标由特定的构成要素、方法以及人等构成,以确保教学的弹性与灵活性。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还存有相互关联的关系。而人是有思想、有意志、有需求,人的思想和行为又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构成了个体人的开放性、动态性、不确定性、非稳定性。所以,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成群体与组织后,必然会加深课堂教学目标的非平衡性。
3、课堂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者的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且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而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连续不断地调整并最终达到平衡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期间呈现出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复杂性。(1)个体学习的自组织性个体学习的自组织性,一方面缘于人的大脑,它具有浮现的自组织能力。当个体面临新异的条件反应时,可能会引起大脑系统内的认知冲突,伴随着外部信息刺激的增加,系统内部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也增强,从而出现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大都是在教师的激发下进行学习活动的,师生之间的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无外力推动的情形下,系统便会自发的产生某种自组织行为。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非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把自身所感知的东西进行自我内化。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教学过程的不可逆性所谓不可逆过程,即当一个过程发生后,无论使用任何复杂的方法或手段,都不可能把它留下的后果完全消除从而使一切恢复原样。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可逆性是非常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把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过程发生之后,是不可能重新再来的,教师无法收回已经传授的内容,学生也不会将自己所学得的知识从自己的头脑中清除掉,所以教学是一个不可逆性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影响是不会在短时间内突显出来的,因而也不能对不良影响进行及时纠正或补救,于是这些影响便参与了对学生的性格、习惯的塑造。所以,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影响的潜隐性和难以消除性等特征,由此可见教育过程的不可逆性。
4、课堂学习环境的复杂性
(1)课堂学习环境组分的复杂性随着对学习本质认识的不断加深,课堂学习环境的外延逐渐扩展,课堂学习环境的组分呈现了越来越复杂的状态,各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非常明显,其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着的。课堂学习环境组分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是不对称的,即使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小的原因可能会产生大的效果。(2)课堂学习环境的开放性要划出课堂学习环境的边界是不实际的,因为它具有开放性。课堂学习环境作为社会等其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外界各种显形或隐形因素的影响,并且课堂学习环境还不断地同这些因素发生相互作用。课堂学习环境为了保持自身的变化与发展,必须要远离平衡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能量,在远离平衡态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因此,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大的社会系统影响下的课堂学习环境,必然要具有开放性。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课堂学习环境的开放性特性,不仅要求人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而且更应该善于利用外部条件,争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说建立一个与社会割裂、与时代脱节的课堂学习环境,恰恰相反,课堂学习环境要尽量的与社会学习活动接近,而不能是与知识运用的背景完全脱离。
作者:张敏敏 单位:新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