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中山市某小学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曲线和人群分布。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现疑似病例3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9例,学校总罹患率为3.3%(39/1192)。39个病例均为学生,分布在7个班,其中四(4)班和四(3)班罹患率最高,不同班级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709,P<0.01)。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23日中午经过四(4)班和四(3)班外的走廊,并见到呕吐物,其发病风险增加(RR=4.23,95%CI:1.09~8.56)。结论本次诺如暴发疫情主要是由于呕吐物未能及时和规范处理,可能是通过气溶胶传播导致。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气溶胶传播;学校
2016年2月25日晚,接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某小学部分班级出现多名学生呕吐的情况,怀疑急性肠胃炎暴发。2月26-29日,赴现场开展调查和处理。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定义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南[1]和既往研究[2-3]制定相关病例定义,疑似病例:2016年2月22-29日,中山市某小学师生中,出现呕吐或腹泻(24h内≥3次)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肛拭子诺如病毒RT-PCR阳性者。1.2病例搜索通过一览表对该校师生展开搜索;并针对学校周边的社区卫生站开展病例搜索。1.3流行病学调查1.3.1危险因素访谈对于首发病例和病例最集中的2个班级的老师进行详细的访谈,结合描述性分析资料形成危险因素的假设。1.3.2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病例搜索的结果,结合诺如传播因素和假设结果,对出现疑似病例班级的学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研究样本量:出现疑似病例班级的所有学生,共361名。1.3.3气象资料收集收集疫情发生时间段气候数据,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天气情况、风力情况。1.4实验室检测2016年2月25-28日晚采集29例疑似病例、10名送餐公司厨工、首发病例1名家属的肛拭子,进行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1.5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3.1录入,SPSS2进行数据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曲线和人群分布等进行描述;罹患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暴露风险用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CI进行分析。
2结果
2.1病例临床特征学校学生1192人,发现疑似病例3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9例,总罹患率为3.3%(39/1192)。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79.5%31/39)、腹泻(25.6%,10/39)、发热(15.4%,6/39)。2.2发病时间分布39例疑似病例发病时间分布见图1,首发病例为六(2)班学生A,2月23日11时发病,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29日9时。整个疫情持续6d,病例发病高峰在病例呕吐后48h内该病段发病的病例为27例,占总病例数的67.5%(27/39)。2.3人群分布病例均为学生,其中男23人,罹患率为11.2%(23/205);女16人,罹患率为10.2%(16157),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39个病例分布于7个班,7个班级的学生总人数为362人,其中四(4)班和四(3)班罹患率最高,其次为四(1)班、五(4)班、六(1)班、六(2)班六(4)班,班级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709,P<0.01)。2.4危险因素调查2.4.1食物或水师生的共同进餐史为午餐,由某餐饮公司提供,该公司同时为另3所学校提供午餐;饮用水为统一供应开水。该校其余班级的师生及另3所学校未出现类似情况,由食物或水导致本次疫情的可能性较小。2.4.2人传人首发病例A与奶奶共同生活,奶奶2月22日17时发病;A,2月23日11时发病,11时30分在四(4)和四(3)班门前走廊呕吐,呕吐物并未被立刻处理,12时后呕吐物由班主任移除处理,污染区域用水冲洗未使用消毒剂。2.5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危险因素见表1。分析结果提示经过呕吐物现场和经过现场时发现呕吐物的RR值>1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为了排除疫情传播中后期其他感染途径和危险因素干扰,选择首例的二代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3日经过现场时发现呕吐物的RR值>1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6实验室检查结果29份疑似病例样本中9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0份厨工的样品结果均为阴性;首发病例的奶奶的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2.7气象数据根据中山市气象局公布数据:2016年2月22-25日,最低气温11-14℃、最高气温15-18℃、天气情况为小雨、风力为微风,空气平均湿度超过80%。
3讨论
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本次暴发疫情首先是家庭内诺如传播,通过首发病例在学校呕吐,呕吐物未能得到及时和规范处理,气溶胶传播导致了学校疫情暴发,最后接触传播导致疫情进一步向学校其他班级扩散。据国内文献的报告,近年许多地区发生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多以水、食物等传播途径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4],但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报道较少,而且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季为主。本次学校诺如暴发疫情发生时辖区处于寒冷季节,气温较低而且有雨,低温潮湿的环境使诺如病毒更易存活,虽然污染区域在走廊,通风条件良好,但疫情暴发时间段风力较低不利于空气气溶胶快速飘散,而且首例呕吐区域为学生常出入的区域,更利于气溶胶传播。国外有文献报道一次呕吐可以污染7.8m2的区域并在该区域中产生有感染性的气溶胶[5],最近国外研究发现诺如病毒能在呕吐物中存活达42d[6]。另外诺如病毒导致病例感染仅需要极少量的病毒数[7],一次呕吐理论上能够提供感染150000人的病毒量[8]。目前,尚无针对诺如病毒疫苗[9],诺如病毒相关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赖于良好的手部卫生、食品卫生、及时的隔离和污染物及时规范处理。学校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集极为频繁,最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为预防此类诺如暴发事件,学校应在冬春季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呕吐物和呕吐区域进行及时终末消毒,若未能马上清理须划定禁区,无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禁止处理呕吐物。本次暴发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是回顾性调查,可能存在回忆偏倚,另外疫情后期呕吐物被清理后,存在人传人传播艺术类论文的案例动物医学论文,但未能继续进行数据收集。
作者:罗乐曼 朱亚阳 林奕银 单位: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