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育在茶文化的运用
摘要:中国茶文化内涵宽广、博大精深,茶艺表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注重精神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在茶艺表演中,音乐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环境、茶类、地域中,音乐与茶艺的结合能够激发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借助音乐让人拥有广阔联想力,提高聆听者的美学水平,茶艺在音乐教育上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完美人格上也有着很好的推动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茶文化;抽象审美;内在旋律
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诸如茶艺、茶事活动、茶舞等外在形式,也蕴含着茶道精神、茶人精神等精神内涵。应当说,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从品茗环境的营造到茶艺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艺术美学上的修养和造诣。而把音乐教育运用在茶文化当中,则能够进一步提升饮茶者的审美性,也能对茶文化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有更深的认知。
1音乐与茶文化的渊源及演进
茶文化与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由于茶文化独特的艺术属性和美学价值,很多精通音律的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在进行茶事活动时将音乐引入其中,从而把茶文化上升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雅士茶道”,这就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品位。现在,我们在阅读古人的诗词歌赋时,会发现茶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唐代的白居易、李白、杜甫等诗人,以及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等词人,就留下了很多关于茶与音乐的诗词。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古人在进行茶事活动时,会选择古筝、琵琶、笛子等乐器来弹奏音乐。不光是诗歌如此,在很多古代描绘茶事活动的绘画中,我们也能看到在那些清净幽雅的山谷松林里,品茗者一边饮茶,一边以歌曲助兴的场景。音乐与茶文化的结缘,不仅体现在文人们的饮茶活动中,更通过底层老百姓的创造,演变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艺术形式。比如说采茶戏的前身采茶歌,就是明清时候江西产茶区的人民,在谷雨时节前后采摘茶叶时一边劳作一边唱歌,进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民间情趣的采茶曲。那些文人墨客们在饮茶时弹奏的曲子特点是清雅明朗、幽冷高洁,反映出了他们内心那“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而这些来自民间的音乐,则朗朗上口、欢快喜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这充分展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朴实、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与不同的茶文化相结合后,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
2音乐与茶文化的艺术共性
音乐和茶文化都有传达信息和思想的共性。首先来看音乐,作为“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能够被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群接受和感知。举例来说,西方著名曲目《小夜曲》,即便是让我国从没有接触过西方音乐的人来听,也能从其悠扬舒缓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平静而深沉的意境。而我国的名曲《茉莉花》所蕴含的东方味道,也能让广大的欧美听众感受到那种含蓄凄美的心境。所以说,音乐是人类共有的语言,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音乐的唯一载体是声音。而声音是不受外力控制的,也不受环境制约,可以随时随地从人们的口中或敲击或弹奏物体中发出来,这是人类表达自己情感的天然方式。第二,音乐有自由创作的广阔想象空间。当表达感情的声音上升到音乐的高度后,那些拥有音乐天赋的作曲家、歌唱者们,则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成长经历、爱好、品位等因素,来对音乐进行主观上理解、创作和诠释。与音乐一样,茶文化也会在潜移默化间,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思想。首先是茶的味道,不用文字的注解也不用语言的介绍,就能够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品茗者感受到其独有的香气。这是茶能传递出来的最基本的信息。其次是茶事活动中的茶具、礼仪、茶艺等内容,能够在不同茶艺师的手中传递出不同的内涵,让人们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与音乐一样,这种艺术信息和思想上的传递,同样不需要茶艺师进行任何语言上的介绍或者语种上的翻译,就能够跨越地域、文化、语言上的差异,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去品味。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音乐还是茶文化,都有着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也正因如此,当音乐被运用到茶文化中时,不仅能提高观众对音乐的欣赏和领悟水平,更能更好地感悟到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音乐与茶文化有着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是一种线性的艺术,它的这种线性流动虽然无法让人看到和触碰到,但是却依靠旋律和节奏上的变化,能触发人们大脑对声音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始终遵守和对应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够满足听者在心理上的需求,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所以,同样是声音,当我们听一首曲子时,丝毫不会觉得它是混乱或无秩序的,而是产生于我们内心的声音,只不过让人给唱了出来。但是一些诸如汽车轰鸣、工地施工等噪音,却没有遵循音乐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反而是对秩序和节奏的一种破坏,因此让人听之会心生厌烦。音乐之所以有着内在的韵律美,从形式上看是因为其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这种起承转合,需要一条主题的蔓延,一条副题的衬托,也离不开旋律上的连接、展开及再现。而茶文化也是如此,譬如说在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同样会利用起承转合的原则,慢慢把人带入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或是鸟语花香、莺飞草长,或是深山幽谷、清风明月,又或是禅茶一味、天人合一。在茶艺充满韵律和节奏的时间流动中,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品茗者,让其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茶文化。
3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实施
茶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无论是从品茗空间和环境的营造,还是在茶具茶叶的选择,又或是在茶艺表演的每一个环节,不仅需要优美舒缓的姿态和动作、合适的器具,更需要相得益彰的音乐来搭配。其中音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整体环境的协调与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能体现出表演者、设计者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水平。因此,在茶文化中实施音乐教育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实施呢?我认为,应当按照学习的规律和艺术的特点,从“聆听、学唱、实践”这三部分入手。首先来说聆听,聆听即是欣赏,这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在我国和国外的众多音乐作品中,应当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进行聆听欣赏,这些代表作品应当囊括不同国家和民族中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著作,并加以对比分析和讲解。比方说在欧洲的巴洛克时代,就有古典派、印象派和浪漫派等不同流派的音乐,而我国古典音乐则包含了民间音乐、民族乐曲、不同戏曲以及曲艺等派别。在音乐教育中,首先应当胸怀天下,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欣赏,并找到其与茶文化的共同点,激发艺术的共性。其次要把重点放到我们中国的音乐作品上,因为茶文化源于中国,与我们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也与我国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传统音乐有着更多的关联和艺术共性。而在茶文化中实施我国音乐的欣赏,一方面能够与茶艺表演等茶文化内容相辅相成,碰撞激荡而产生奇妙的艺术化学反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无意识中便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一个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空间,感悟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愉悦之情。其次便是学唱的音乐教育。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在学习和领悟上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状态。换而言之,就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大量的聆听和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引发质变的深厚基础,而学唱则是引发质变的关键一步。在学唱上应当选用我们的传统民歌,因为我国各地的民歌与茶文化一样,来源于民间,是我们这个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和奋斗的产物,蕴含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这些民歌很“接地气”,很容易让学生们所理解和接受,也更加易学。比方说,学唱采茶曲,能够通过它的曲调、旋律和歌词,了解到我国南方产茶区特别是江西等地老百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人文性格,对于一些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联想力的学生而言,甚至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演变进程,不仅能激发出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使其内心变得更加宽广,学会从更大的高度和更宽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去体会世事变迁。第三便是音乐教育上的实践部分。如果说聆听和学唱解决了关于音乐和茶文化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音乐实践则是用的部分,能够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根据当前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需求,用更加美妙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茶文化,并将音乐与茶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如此才能在深度和广度上为我国的茶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还要注意要依据茶的类别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民族的差别,以及不同茶叶的特质去选择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教育,如此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更好表现出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以绿茶为例,因绿茶具有“色绿、香幽、形美”的特质,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宁静致远”的思想追求,所以在绿茶茶艺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多选用一些古筝、笛子类的曲目,而配乐可采用一些具有江南韵味的丝竹类曲子,比如说古筝音乐《高山流水》。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让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汪根发.感悟“中华茶文化”[J].茶博览,2011(5):70-71.
[2]余婷婷.茶艺的配乐之美[J].广东茶业,2009(5):35-37.
[3]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5]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叶,2016(3):62-63.
[6]姚海波.关于茶叶名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J].福建茶叶,2016(3):311-312.
作者:李思思 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有效结合
摘要: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涉猎的范围异常宽广。而音乐则作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文化,一旦深植于茶文化土壤之中,必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本文以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为例,对其结合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后,又具体地阐述了其结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文化艺术;课程体系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结合特点
1.1文化性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历经千年的茶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夺目而耀眼。在不断地演绎过程中,茶文化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逍遥、以及佛家的空灵思想精髓于一体,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不言而喻。将茶文化引入到音乐教育中,其实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一方面,茶文化通过茶诗、茶学、茶故事等具体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教育产生微妙不为人知的影响,以其清新自然的文化气息渐染着音乐教育,使艺术化的音乐教育也披上一层文化外衣。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茶歌、茶戏、茶曲这些音乐元素对于音乐教育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而特色鲜明的茶歌、丰富多姿的茶戏以及清丽昂扬的茶曲将茶文化的文化之气阐释得淋漓尽致。
1.2艺术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其对于我国传统审美理论的构成发挥了重大的借鉴性作用。无论是茶画、茶艺、茶歌曲,还是茶舞、茶道、茶书法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艺术性。音乐是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而音乐教育则是艺术文化的传承载体。音乐创作、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都是对音乐艺术的阐释,而茶文化音乐教育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彰显茶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茶文化音乐教育的艺术价值也是在其与音乐相交相融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茶文化被注入到音乐教育中,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于现代艺术的血液中,使茶文化的艺术价值发挥到极致,也将音乐教育的艺术本质剖析得愈发充分。二者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相互碰撞也相互融合,身处于夹缝中的艺术之花却因此更加灿烂。
1.3创新性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被吸入到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是传统与现代相依相生的结果,也是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然而,总体而言,在文化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却是史无前例的。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开放性社会里的一种文化艺术创举。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被弘扬,茶文化艺术价值在音乐课堂中被习得,音乐教育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音乐教育则在汲取了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生机。茶文化与音乐的文化艺术性在创新教育中一脉相承,茶文化的文化艺术价值以一种全新的为大家所认可的方式被传承,音乐教育理念也因此而愈加丰满和日益完善。
2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结合中的问题分析
2.1深厚的茶文化气息被湮没
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土壤中生发出来的,扎根于肥沃土层中的茶文化枝叶愈发繁茂,其庞大复杂的结构体系并非一言就足以蔽之。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其文化艺术属性之光被时间的灰尘所埋没。一则,音乐教育对于茶文化的引用停留于蜻蜓点水的表面阶段,大多数都只是以赣南茶歌、江西采茶戏等茶乐作为音乐教育素材,而对于其所折射出的茶文化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而茶文化的光辉形象也因此被湮没。二则,音乐教育中注入茶文化元素时,其对于茶文化核心要义的探析研究较少,没有以茶文化的精神实质作为立足点,缺乏对茶文化的深层含义的挖掘性剖析,从而使得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如同木偶一般,毫无灵性可言,甚至连基本的文化艺术性也消失殆尽。
2.2茶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
茶文化音乐课程在各校中已广泛设立,其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然而,从现有的教学体系来看,其课程设置并不合理,甚至与音乐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课程内容上来说,茶文化音乐课程内容不是过于浅显就是过于深奥,而且课程内容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片面一刀切化的教学内容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否认,而学生对茶文化音乐的热情也在一成不变的单调中被消耗。课程结构上来说,茶文化音乐整体的课程结构太单一,茶文化音乐理论课占据了所有课程的一大半,而实践性的茶文化音乐课程所占比例过少,导致学生茶文化音乐的表演能力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被磨灭。再次,茶文化音乐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无论是教学工具抑或是教学方式都在因循守旧中渐渐迷失,抑制了茶文化音乐教育作用的有效性发挥。
2.3音乐教育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
应试教育是压在我国艺术教育身上的一座大山,受其压迫下的音乐教育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甚至沦落为课程表上的一纸空谈。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已喊出,但是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却一直活在应试教育的噩梦之中。大部分学校所信奉的教育观依然是“文化第一,艺术末之”,为了文化课程的学习,音乐课、美术课都可以牺牲。这种“唯文化论”的观点根深蒂固,也导致了音乐教育一直被忽视,音乐课程被无限制的压缩,那么茶文化音乐课的悲惨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各校为了积极响应茶文化走进课堂的号召,对于茶文化音乐这一新教学因子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对茶文化音乐的认识比较浅薄,学生也不待见茶文化音乐,从而使得其在整个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更加尴尬。
3解决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结合问题的措施探究
3.1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析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是人类艺术教育的伟大工程,其是以塑造学生的审美艺术品位为宗旨,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定位优化。“知行合一”的茶文化理念,因其超然性而在我国理论思想界熠熠生辉。因此,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与音乐教育相融合时,应该以茶文化知识为落脚点,结合音乐教育的本质对其进行恰如其分地吸入性容纳。以茶文化为基石,不仅通过茶歌、茶曲、茶戏来研究茶文化,而且也要从茶诗、茶画以及茶活动中深究茶文化,建构完善的茶文化知识体系。另外,茶文化在引入到音乐教育中时,要注意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以人文作为基本目标,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文审美情怀,而不是僵硬固化的审美意识。所以,应该根据音乐教育的本质对茶文化因子进行有效性筛选,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引入。
3.2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茶文化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新歌的塑造以及人格的培养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作用。茶文化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媒介将其文化思想理念传达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领略茶文化音乐的美妙,涤荡其心灵的尘埃,而不同的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的感知度有所不同。因此,茶文化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立足点,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其对茶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度对茶文化音乐课程进行分层分段式设计,摒弃传统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的课程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因材施教中感受茶文化音乐的艺术之美。其次,应该以新课改为契机,对茶文化音乐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表演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茶文化音乐理论素养与表演能力的同步提高。而后,茶文化音乐教学应该以现代科技为导向,结合多媒体对茶文化音乐教育进行科技化教学,多角度多方面地拓宽学生的茶文化音乐视角,并最终促进茶文化音乐课程体系向完善化迈进。
3.3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全面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由于音乐教育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极为匮乏。大部分音乐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业余被迫转为音乐教师,甚至有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出自于数学专业,其整体的音乐修为与专业素养可见一斑,更遑论茶文化音乐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能力。因此,对于目前的茶文化音乐教学而言,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已成为燃眉之急。所以,音乐教师应该从基本的茶文化内涵着手,构建完善的茶文化知识网络体系,以厚积薄发的形式将茶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感悟茶文化音乐的独特之美。再者,教师应该从传统音乐的教学泥沼中走出来,不断创新茶文化音乐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武装茶文化音乐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茶文化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4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树立音乐与文化并重的教学理念
新一轮课改浪潮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被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逐渐在音乐教育中有所投射,但是茶文化音乐的现实状况却没有明显好转。茶文化音乐教育仍然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雾霾中,文化课程在整个教学中依然占据着绝对性的主导地位,文化成绩也一如既往地被重视,茶文化音乐教育似乎永无翻身之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茶文化音乐的洗礼作用愈发凸显,传统的“文化主导论”已经显示出不适之状。因此,学校应该坚决破除“文化第一”的迷信,将文化课程与音乐艺术课程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从课程设置上对茶文化音乐课进行调整,以茶文化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作为出发点,适当地增加课时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最主要的是,从思想上做好师生对于茶文化音乐教育的拨正意识工作,使音乐与文化并重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赵大刚.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大舞台.2012(2):178-180.
[2]李伟.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民族音乐.2013(5):86-87.
[3]陈文贞.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174-175.
[4]吴璐岑.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及应用[J].福建茶叶.2016(5):316-317.
[5]孔冬晓.管窥茶文化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J].福建茶叶.2016(7):381-382.
作者:吴萍萍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第三篇: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茶文化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备丰富的内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华茶文化的教育价值。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增强音乐教学的感染力。音乐属于人类的共同语言,毫无疑问,站在中华茶文化视域下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无提是对中华茶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与举措。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当代大部分学生都并不重视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他们普遍认为音乐课程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上,音乐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操,以使其成为和谐温婉的人,而并非为了将学生培育成优秀的音乐家。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而中华茶文化的融入能够给予音乐教育以灵魂。为此,笔者对音乐和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音乐教育与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1音乐和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其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其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叶最初是始于上古神农年代,直至唐朝,中华茶文化才渐渐开始成为一种潮流to。唐代的陆羽被世人称作茶圣,其是最早对茶事进行编著的人,直至现在,其编著的《茶经》仍是一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茶学典籍。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中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宋朝,茶文化己经深入到了百姓之中。在唐宋两代时期,茶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教育行业和文人。我国古代许多文人编著的诗词歌赋都是用来颂扬茶文化的,例如,黄庭坚谱写的《鹤鸽天。汤词》、苏轼谱写的《行香子•茶词》以及白居易谱写的《宿杜曲花下》等都有提及到茶和我国多种古典乐器的声乐与应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就已经习惯于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品茶。透过诸多的茶词与茶事,不难发现,茶与音乐一直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一提及茶,人们就会想到音乐,特别是我国的文人,而与茶相关的往往都是我国的古典音乐,因为中国人一直秉承着“茶宜净室、宜古曲”的观念。我国的音乐最早始于炎黄时代,我国有许多民间传说都是与音乐相关的,通过那些传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乐器了。我国传统音乐具有较高的造诣,其不但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第一部古琴是由伏羲氏制造而成的,黄帝比较热衷于弹琴,而炎帝则比较搜长编曲,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比较喜欢音乐。而据《茶经》记载,我国的茶叶也正是在这个年代被发现的。所以说,中华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很深m在最初时期,音乐只是被用作人们品茶时调节情绪的一种背景,以增进人们的精神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品味。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茶和音乐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更加密切了。近代不断兴起的采茶戏、茶舞以及茶歌等,利用中国古典音乐,非常艺术地呈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种茶、采茶的劳作场面,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例如,当代广为注会的一首茶歌就是《挑担茶叶上北京》,其将现代音乐和中华茶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中华茶文化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指明了方向PI。除此之外,最能表现中华茶文化的一种方式就是茶艺表演,在表演茶艺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环境和茶品的不同来选取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音乐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茶艺表演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还能为表演茶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音乐教育与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共性
2.1精神内层的共性
无论是欣赏音乐表演,还是欣赏茶艺表演,都是人们追求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中华茶文化和音乐都能带给人们精神内层的享受。音乐与茶文化都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4]。人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或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内心的情绪与压力、放松身心,使心灵变得清静平和,进而得到更高的精神体验。每个人在观看茶艺表演或音乐表演时的体会都是不尽相同的,音乐表演和茶艺表演都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所以,中华茶文化和音乐在精神内层是存在共性的。要想深入的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就必须对故事的发生背景加以掌握,同时必须具备无限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而通过掌握中华茶文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及想象力。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币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在精神内层的共性,利用中华茶文化知识来帮助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2信息传递形式的共性
音乐是传递声音的一种介质,其把各种语言背景、各种文化背景以及各个区域的音乐元素艺术的整合在一起,之后再将其呈现给世人,让人们感受那些音乐文化。音乐没有种族之分和国界之分,人们通过旋律与音符就可以体会到创作者的创作目的,继而与创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例如,中国人民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时,尽管大多数对音律并不精通,甚至可能都分不清何种音乐是通俗的,何种音乐是高雅的,然而,透过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我们好像也能领悟到命运的反复无常,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其不必言说,人们便可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我国古代名曲《梁祝》也是一样,其所阐述的是一段我国尽人皆知的悲惨爱情故事,当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全球民众都能体会到其所表情的无奈与哀伤之情,从而引起所有人的共鸣}s}茶香承载着茶文化,其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茶文化,与音乐相同,其不受信仰、种族以及国界的限制,也无需任何言语表达就能被所有人所领悟与接纳。美仑美负的茶艺以及千滋百味、沁人肺腑的茶香深深受到亚洲人的热爱。热爱茶道的人们利用各种风格的茶具以及各类品种的茶叶,通过茶香把茶文化传达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茶艺竞技过程中,茶艺表演者是无法利用语言来将对茶的领悟精确的定义或是描绘出来的,但其却可以深深的感受茶香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品茶者也是如此,他们无需茶艺师们的任何言语解说,只需用心去品味与领悟,都能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茶文化,而且不同的人对茶文化的感悟都会不一样。因此,从信息接受与传递的层面来说,音乐与中华茶文化是存在共性的,它们都不会因信仰、种族以及国界而受到束缚,都能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慰藉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因为中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具有相同之处,在理解方面可以互相进行转移,所以,在对中华茶文化与音乐进行学习时,可以互相借鉴,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和理解抽象的音乐文化,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欣赏音乐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认识与掌握。
3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
3.1学唱民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较多民族的一个国家,而民歌既属于我国各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音乐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民歌是中国广大人民在日常的劳作与生活中创作而成的一种艺术,民歌不但将中国各个民族的风土民情充分的反映出来了,而且也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慈充分的反映出来了。民歌源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因为民歌通常都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所以,民歌不仅容易传唱,也比较容易理解。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文人和劳动人民也编写出了许多的茶歌。学生在对茶歌进行学习与传唱的时候,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中华茶文化,同时,通过音乐的形式也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价如,宋祖英所演唱的《古丈茶歌》就是一首比较经典的茶歌。古丈是一个茶叶产虽较高的地方,当地的茶农在采摘茶p十时常常会即兴创作,通过唱茶歌的形式来抒发自身的情感。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茶歌的创作背景来为学生解说中华茶文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华茶文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3.2鉴赏音乐
因为茶艺与音乐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所以,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会领悟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特殊美感。在对鉴赏音乐作品进行选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选取那些知名作曲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鉴赏。同时,还应当主要选取中国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我国古典音乐、戏曲以及民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鉴赏我国的采茶戏曲。在鉴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尽可能地把某些不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忽略掉,尽量拓宽学生对音乐的遐想,以使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得到有效的丰富,继而使学生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茶文化。与此同时,通过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3.3音乐实践
音乐教育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其中,学唱民歌与鉴赏音乐仅仅是音乐教育的前两个部分,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实践,学唱民歌与鉴赏音乐都是为了给音乐实践奠定基础。音乐实践属于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与情感投入于其中,并利用自己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想法、抒发自我的倩感.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突破,从具体事物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全面的提升自我的精神层面.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现实体验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牛更容易、更好的对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加以掌握与了解,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并传承中华茶文化。
4结语
通过对中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而且它们之间的融合更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音乐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品味茶文化时的精神体验,同时,音乐教育也可以中华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中华茶文化则可以使音乐的文化内涵、感染力以及魅力得到有效的增强,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中华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思思.音乐教育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才智.2016(32)
[2]刘晓辉.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山.西部素质教育.2016(2):79.
[3]仇博.浅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开川.黄河之声.2016(15):26.
[4]张逛.浅析非艺术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川.戏剧之家.2016(24):237.
[5]高伟,丁爹来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视城中的钢琴教学之文化多样性观照0」北方音乐,2011(9):36-37.
作者:刘晓辉 单位: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音乐教育在茶文化的融合及运用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从表面来看,茶文化与音乐教育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实际上,我国音乐教育与茶文化融合从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传报的重要载体,茶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也拓展了茶文化的内涵。本文分析了当代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融性,并对当代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指导我国当地音乐教育的发展,更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音乐教育;茶文化;融合
中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茶艺表演、茶具的选择,还包括茶室的设计、茶叶的搭配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涉及到多方面的艺术要素和审美要素。在茶艺的表演过程中,茶文化的良好传播对表演者的艺术内涵要求十分高,音乐作为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成为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当前,茶文化和音乐教育的相互融合和搭配在国内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已经有一些相关理论对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良好的解读。例如李云翔(2016)对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究,他认为音乐是茶艺表演的重要组成,是茶艺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茶艺表演中融入音乐有利于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增强饮茶者对茶艺术的热爱情感,因此他建议将一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与茶艺表演相互结合,形成茶文化和音乐文化的研究体系。宋倩雯(2016)对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互动性进行分析,他指出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之间具有协调性和共溶性,将传统音乐纳入茶艺表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刘佳明(2016)对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音乐与茶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表现为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都是创作人情感寄托的载体;韵律内在的共性,表现为茶艺的抑扬顿挫与音乐音调的变化有相似之处。从精神内层来看,音乐和茶艺表演都能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缓解情绪,陶冶情操的作用。尽管当前学者关于音乐与茶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茶文化和音乐教育的相融合性以及两者的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基于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融合性以及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的同步良性发展,一方面丰富我国音乐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茶文化的影响力,让大众认识茶文化,接受茶文化,从而使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延续和传播。
1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融性
1.1茶文化是音乐教育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是延续历史文化的载体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的茶文化正是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的文化成果之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也是如此,从音乐教育的诞生伊始,音乐就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人类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得到了锤炼、雕琢,使其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当前音乐不仅仅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而且还兼具了娱乐、文化传播、教育等多项功能。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延续的重要媒介,茶文化和音乐教育均具有历史传承的功能和底蕴,两者之间的融合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音乐凝聚了人类深厚的情感,融入了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类用音乐来熏陶人的性情,例如修身养性的茶艺表演,凝聚了人类的情感交流,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早在唐宋时期,我国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结合就已经非常流行,其间关于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相互结合的曲目有《东亭茶宴》、《宿杜曲花下》等,这些优秀的曲目融入了多元化的器乐,与茶艺表演相互融合,形成了当时具有中国风范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我国音乐文化史上的瑰宝。当前人们比较熟悉的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结合的成果主要是《采茶歌》或“采茶戏”,这些艺术瑰宝源于现实的采茶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
1.2茶文化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当前音乐文化的传承
我国不仅是一个茶文化的古国,而且还是一个音乐大国,当前我国拥有较大规模的音乐艺术宝库,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的音乐艺术屹立于世界之林。在我国音乐教育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茶文化是表达当代音乐教育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的魅力通过茶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承,茶文化是我国音乐瑰宝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音乐教育和茶文化之间,茶艺使音乐的形象更加鲜明,音乐使茶艺的内涵更加深邃,音乐赋予了茶艺以灵魂,两者相互融合使艺术的感染力和表达力更加丰富。茶艺和茶道是我国茶文化中两种重要的表达形式。饮茶文化活动其根本意义不在于饮茶这一动作过程,而是通过饮茶这一活动实践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心情,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古代,中国就十分盛行这种悠久的饮茶文化,“文人墨客,相邀饮茶,以曲为伴,以棋为友”成为一种生活形态。在音乐文化和茶文化交融的今天,茶文化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得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当前,很多优秀的采茶歌、采茶舞、茶戏均是源于饮茶之余的实践过程,这些采茶歌、采茶舞的出现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情怀和热爱。当前,音乐和茶文化的相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采茶舞、采茶歌都丰富解读了在采茶的生活实践中音乐与茶的相互交融。尤其在茶文化盛行的今天,我国的河南、四川等地也出现了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茶文化,茶叶和音乐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戏曲。
2当代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实践运用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已经将茶文化纳入教学体系、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实践中,音乐教师有意识地将茶艺文化与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例如茶艺表演就是音乐文化和茶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教育案例。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对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1品读茶诗,感受音乐的实质和意蕴
很久以来,我国就被称之为一个“诗的国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诗词文化成为历史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是人类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茶诗正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的重要分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以茶为主题的诗词举不胜举,形成了当前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诗词创作就与音乐教育紧密相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与茶文化相比,音乐文化的起源更早,在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的紧密联系中,音乐教育的内涵更加扩展化,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化,并引申出了社会娱乐、沟通交流等多项功能。在品茶吟诗过程中,在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下,中国独特的茶文化经过音乐的提炼得到了传承。茶诗经过音乐伴奏或吟唱,增强了茶香的底蕴,让饮茶者处于一个茶香四溢、琴声悦耳的环境中,饮茶者的内心情感将进一步得到升华,对音乐的实质感悟得以进一步加深。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或者是饮茶或者是学习,都是较为枯燥的,但是如果周边响起美妙的音乐,无疑整个饮茶环境或学习环境的氛围将会大大提升。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如果将学生引入一个饮茶讲学的环境中,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领悟古人对茶文化的情怀,感受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将提升学生对音乐和茶艺两者的欣赏能力,学生的感悟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音乐教育应该与茶文化结合起来,选取一个凝聚着茶文化的诗词、舞曲等,将其设置为一个专题,让学生品读茶诗,感受音乐的实质和意蕴,这将是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的重大创新。
2.2翻唱茶诗,修音乐复杂乐理
我国近代的茶歌是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主要表现为一些采茶曲、采茶戏等形式,这些采茶曲、采茶戏源于劳苦大众最底层人们的实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采茶曲、采茶歌多是以戏曲风格出现,难以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尤其在古典音乐、当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采茶曲、采茶歌等戏曲形式出现了没落。随着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当前,民间掀起了一股“采茶戏”翻唱的浪潮,在融入流行音乐等元素的创新下,翻唱茶诗已成为了一种时尚。从古到今,我国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茶曲,这为我国当前翻唱茶诗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源。翻唱茶诗的意义在于将古典与流行、戏曲与流行的风格相互融合,增强了茶文化的底蕴,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学习一些复杂的音乐乐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复杂的乐理,学生无疑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将学生处于一个轻松、自由、娱乐的茶诗翻唱环境中,在娱乐中学生将轻松领悟和记住了这些复杂的乐理。
2.3欣赏茶艺,领悟音乐精神实质
茶艺被称之为茶文化的灵魂,将茶艺纳入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现代人讲究修身养性,茶艺这种以茶养生的生活主题和方式被融入音乐教学,将教会学生如何深入透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茶艺、茶歌、音乐等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艺表演、音乐表演都能起到缓解人们紧张生活气息,陶冶个人情操的作用。音乐创作凝聚了创作者的内心情感,是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茶文化下的茶歌、采茶舞等也是人们真实情感的凝聚和表达,因此,音乐和茶文化都是创作人感情的载体。将茶艺表演融入音乐教学,让音乐教育纳入茶文化的元素是增强学生对音乐、茶歌等理解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解读诗词,理解茶文化发展提供支撑。在茶艺表演中,纤细的流水从长口壶缓缓流入,在音乐的伴随下,时急时缓,流入刻有花鸟鱼虫的精美杯盏中,无疑是一副优美的画面。饮茶者作为画面的欣赏者,将会凝聚出“高山流水”的情怀。茶艺表演文化与音乐文化均作为看不见的魅力文化,两者具有一致的相似性。如果将茶艺表演纳入音乐教育,学生将会通过茶艺表演,欣赏优美的音乐,在茶艺动态演示中,增强对茶艺生活的了解,提升自我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深。另外,在茶艺表演中,有明显的起承转接,这与音乐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为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结合提供了可能。在欣赏茶艺的过程中,音乐随着茶艺的环节时而起伏,牵动着学生的思绪不断变化,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的音乐空间想象中不断增强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3结语
茶文化和音乐文化都是我国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两者在内涵和机理上都有可融合之处,当前关于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融合和应用的理论研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的共融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媒介,对培育学生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艺术内涵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对我国悠久茶文化的传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音乐教育需求中,学校和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在音乐教育中结合学生的需求,对与茶文化相关的诗歌、舞曲等进行解读,是极为有必要的,也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李云翔.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8):23-25.
[2]宋倩雯.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互动分析[J].福建茶叶,2016(9):52-56.
[3]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42-46.
[4]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3-6.
[5]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2):98-99.
[6]何鑫.论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4-27.
[7]陈文贞.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22-27.
[8]苏叶.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76-79.
作者:焦姣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五篇:音乐教育对传统茶文化传承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对生活化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阐述,并以生活化教育为切入点就音乐教育创新与传统茶文化联姻的基本逻辑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此基础上就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茶文化传承的基本作用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学校音乐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传统茶文化;传承作用
学校音乐教育属于一种“特长教育”和“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范畴。在关于音乐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国内外的音乐艺术美学普遍认为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最终源泉和素材的最终依据。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内嵌于生活实践、服务和指导于生活实践的文化体系,巧妙地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注入茶文化元素、理念等既有助于促进音乐教育,又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1音乐教育创新之“生活化”切入点
提出的主要价值动因在关于创新音乐艺术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我们认为“生活化教育”策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创新途径,对这一途径的提出主要基于这样几个价值动因:
1.1课堂式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在生活化教育美学中,艺术确实源于生活并且超越于生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在立足于课堂式教育的时候应当树立一种“大艺术教育”的观点,即应当用生活世界的线索来弥补科学世界过于注重专业艺术知识分工、过于强调知识事实本身的弊病,从人文性、交往性和实践性的角度上来解决胡塞尔所讲的那种“由于科学的社会作用所引起的文化危机和人性危机”。
1.2音乐美学提倡开放性、综合性的审美关怀
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需要遵循音乐美学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学术界相对普遍地认为音乐美学的产生是一个跨学科交叉、美学和音乐学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产物。这种学科属性决定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途径必须因循着一个“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教育思路,综合利用课堂教育、生活教育、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素材写生教育等方式寻找多样化的艺术灵感,实现一种“大音乐艺术教育”的格局,“必须放开眼光,保持恒久的开放性,古今中外一切与音乐文化现象有关的、能够促进音乐美学学科生长的资源和方法,我们都应该不拘一格地拿来使用”。
1.3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朝向
在教育哲学、音乐艺术教育美学的多重面向中,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教育”理念在中观的实践层面上强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走向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也就是“交互主体性关系”。这种交互主体性是一种提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教学中灌输和参与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胡塞尔认为师生之间尽管存在着关于教育知识、教育信息的非对称性,但是在教育实践的意义上,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相互存在”,这种相互存在可以看为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彼此为对方的相互存在造成我的此在与所有他人的此在的客观化的平等”。至此,在这种主体间性的意义上,实际上也是在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应当从各个方面回归到生活世界中去,因为在专业的艺术教育中师生之间基于一种灌输论的教育工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2音乐教育创新与传统茶文化联姻的基本逻辑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序列中,一般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范畴,这些不同属性的教育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现代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精神洗礼”作用。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追求幸福生活和人的“优雅生存”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纠正这种明显的社会分化带来的教育审美功能损失方面,以生活化为根本属性的“茶文化”成为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音乐艺术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1将音乐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在现代社会分工的场景中,音乐艺术及其教育都是属于社会分工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音乐艺术带有“局部性”、“专业性”和“小众性”之特点,而茶文化、生活化理念下的音乐艺术教育提倡走“大众化”、“渗透式”的教育路线,归结起来就是主张充分利用生活世界中的一切资源、渠道、媒介、时空、素材等对学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样式,开辟出除了正式的课堂教育、理论教育、应试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例如,在我国古代茶文化音乐教育美学看来,十分注重一种“通感教育”,即将不同的身体体验,如味觉和听觉融合起来,给人一种超然的审美体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观照下,“将音乐沏到茶水里面倾听”便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和审美中体验生活的良策。
2.2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待“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核,也是我国茶艺术教育的基本立场。与茶文化有关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并不是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化,而是致力于形成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体系,在这种教学体系中,生活化的教育不仅仅注重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艺术教育,还在于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审美的情趣,将生活作为理解艺术本质、实现艺术审美的重要场域。
2.3将“互动式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如上文所讲,师生之间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的艺术教育带有明显的参与式、对话式、主体间式或者说交互主体式的特点,这个过程展现出了教学逻辑就是“互动式教学”,其所纠正的是课堂教育的封闭性、单向性和灌输性。在艺术教育美学看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让学生“被迫接受艺术美”的表现方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只可以让学生在形式美意义上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皮毛、细枝末节,却不能在深层次上对学生自主体会音乐艺术的价值美、陶冶美、深层创造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茶文化传承的基本作用分析
在一般意义上,音乐艺术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认为,至少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定位、教学评价的实施等三个方面应该加强教学的创新。作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价值选择、价值认知、价值审美的“美育”方式,音乐教育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观照下,我们认为音乐教育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作用表现为这样几点:
3.1有利于将茶文化给现代人复苏到生活化的情境中去
音乐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来源于现实实践生活的,因此对于音乐艺术的教育创新、尤其是生活化导向的教育模式创新来讲,一个必然的教学环节就是“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对于这种回归生活情境的教学过程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从音乐艺术教育、教学的氛围上回归,也就是要积极地开辟我们正规教育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学生组织、艺术长廊、文化民族节日、草坪广场甚至是社会化的采风情境等。二是从音乐艺术教育的素材上回归生活情境。在史学研究上存在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其实在音乐艺术教学上也存在这种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采茶歌、采茶曲、民间小调、知名民歌等加深对学生感悟生活的引导作用。因为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艺术,借助于音乐教育和茶文化的联姻,可以给现代人一种心灵的慰藉。
3.2有利于将茶文化复苏到学生主体体验的路径上去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音乐美学提倡一种“天人合一”、“人万物一体”、“通世和谐”的价值追求。当音乐艺术教育的生活化被学术界推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教育创新的境界时,在深层次的“集群性假设”的文化结构上,我们会发现越是回归生活化的教育途径就越是一个实现我国传统茶文化音乐美学的过程。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实际上即是注重音乐艺术教学之对“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平衡,让学生们在追求专业化的音乐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的追求。对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改变音乐艺术教育的“应试教育”导向,在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音乐艺术的良好课堂氛围,因为生活化音乐教育归根到底需要立足于特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灵感的共鸣。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化教学中的互动过程,使教学者可以和学生们之间形成一种形式上的“交互主体性”和“伙伴关系”的教学格局,实现对灌输式教育、强迫式审美的革命。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添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演讲、小组点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和评价等过程,教学者承担起评价者、评委和服务员、仲裁员的角色,用学生的参与式教学加强对音乐艺术的体验。
3.3有利于将茶文化回归到民族性和民俗性的品质中去
当我们对茶文化音乐艺术进行“生活化教育”之回归疾呼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是茶文化音乐艺术的国际化。西方音乐艺术教育的“接受美学”认为,在一个跨文化对话交流的文艺场景中,“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对于我们当前的音乐艺术教育现象来看,“重西方艺术、轻民族技艺”是一种主要的违背“生活化”策略的表现,在很多学生看来我国本土性的音乐艺术成为了未经接受的“第一文本”,丧失了作为文化基因的价值引导功能。对此,我们至少可以建立起科学的音乐艺术教学考核体系,以考核促转变,以考核促进民族化音乐艺术理念的主体价值生长。在教学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要适当地增加对教师“能否利用传统茶文化音乐美学”、“能否利用传统茶文化音乐艺术元素”、“能否利用传统茶文化音乐艺术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德]胡塞尔著,张庆熊译.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姜楠,陈剑.论音乐美学的学科综合性[J].东岳论丛,2014(6):179-182.
[3]陈胜云.胡塞尔交互主体性思想辨析[J].兰州学刊,2011(3):28-31.
[4]江畅.走向优雅生存———21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203.
作者:张辽艳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
第六篇: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的融合
摘要:本文首先就新形势下创新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墓本依据进行简要说明,并就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展开具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的融合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当前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新形势下创新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基本依据主要在于:传统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正确的价值指导:音乐教育价值观是现代音乐教育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内核;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壮大的必然要求。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包括三点:两者在核心内洒上存在兼容性、两者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当代通识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融合的策略可以尝试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课程的触合策略、生活化教育融合策略、文化创意产业的触合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价值观;茶文化精神;触合策略
1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哲学看来.任何一种技术或者专门知识的教育、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过程,实际上用当代教育哲学理念来看就是主张教育领域实现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结合。以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为例,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道德实践,价值论被放在头等位置,而其体的教育技艺则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几千年来,在儒家思想的浸染下,“以乐教和”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音乐教育领域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近十年以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音乐教育领域素质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教育界在探索音乐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个核心内容。基于一种传统的教育哲学视野和当代音乐教育创新的视野,我们认为音乐教育价值观对于音乐教育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它构成了音乐教育的先导和方向,是规范音乐教育实践的一种尺度。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价值观工作实务的创新是一个充满开放性却又富于保守性、倡导国际化却义寻找传统化的一种实践;以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精神为教育资源和教育素材,实现音乐教育价值观和茶文化精神的无缝隙融合是创新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面应当遵循着公开、开放的人本主义路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也就是说,偏向于人木主义的音乐教育立场都因循着特定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将对人性的关怀、人的主体关怀作为•种教育价值观。
2新形势下创新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基本依据
在哲学视野价值论的范畴中,价值观是特定主体对于特定事务持有的种用于判断正确与否、合理与否、合法与否、亲近与否等的种基木的判断尺度和依据,价值观本身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它在人的脑海中一经形成就会具有很强的价值指导作用。音乐教育价值观可以说是指导音乐教育正确与否、恰当与否的观念,在当前创新音乐教育价值观其有重要的意义:2.1传统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正确的价值指导。我国传统音乐集中代表和体现着我国农耕社会文明形态下人们的“守中和谐”内敛庄重”的审美立场和价值观念,但是当遇到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浪潮以后,传统的音乐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性”的问题。以较为古典的音乐作品为例,比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这些作品实际上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形态等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音乐教育而言,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理念作为指导,去引导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音乐,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2.2音乐教育价值观是现代音乐教育人文精神形成的墓本内核。“人本主义音乐理论”认为,音乐本身虽然是一种偏向于技术、艺术性质的文化形式,但是每个人都应当享受、享有这种艺术。2.3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形成和壮大的必然要求。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成为常态的地球村时代,音乐艺术本身尽管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本身、音乐风格和流派本身及其背后带有的音乐艺术哲学、艺术美学等是存在着明显的文化界限和界别之分的。作为一种代表东方农耕文明的艺术形式,我国传统的音乐带有诸如含蓄美、内敛美、和谐美等这样的审美立场,代表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等思想内核,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当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时,从音乐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出发开展相关的体系设计就成为一种先导。
3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融合的必要性
近百年来,工业革命开启的音乐教育基础哲学先后经过“实用主义的发展阶段”审美主义的发展阶段’,的发展后开始朝着“多元主义价值体系的发展阶段”发展延伸,显示出对于后现代社会的人来讲,音乐作为一种精神艺术产品对于人的满足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分化趋势。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价值观选择来讲,将它与传统茶文化精神进行深度融合具有这样几个必要性:3.1两者在核心内涵上存在兼容性。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的两种文化形式,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精神都反映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实际七都是将文化的人本立场作为一个荃木的立足点。例如.我国传统社会中形成的“茶文化音乐艺术”(如采茶歌、采茶戏、茶道音乐等)都是呈现出一种“通感”和兼容的状态,两者在核心内涵上都将对人的主体性满足作为一种基本的立足使命贯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3.2两者开展协同创新的必要。在西方主导的现代性艺术、后现代性艺术的范畴下,西方艺术作为现代性的评判标准和价值标杆,带有明显的文化霸权主义、普世主义的强权逻辑,仿佛非西方文明、非西方文化都是一种区域性的方言,只有西方的艺术才是正统的“官方语言”。面向传统艺术现代化的命题,我国传统的些音乐教育价值观比如孔子讲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将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德育、社会教化、审美教育的方式,将音乐艺术与人的价值理性结合起来看待和实践,这一点与我国茶文化精神讲究的“尊礼重道”具有紧密的关联,两者可以尝试协同创新、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3.3当代通识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明显的社会分工细化、市场分工细化、大学教育专业分化等趋势之后,开始朝着“通才人才’尹的方向在发展,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倡导采用跨学科、跨专业教学的方式,改善因为专业分工等带来的人才“专而不通”的问题。当前社会风险的来源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单纯依靠单一的专业知识难以彻底解决现代社会治理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艺术教育价值观的继往开来、走向国际,“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多样性音乐文化”必然要求。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导引下,学贯中西、通古博今的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节奏。
4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融合的策略建议
我国茶文化精神属于茶文化“形而上,摇面的一种表现,其本质在于“重德修行,’.“尚和均衡”、“崇俭淡泊,’.“贵真求义”这样几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宁静。音乐教育是关于音乐艺术教学的一种实践,教育价值观的内容直接决定了教育实践的方向,将它与茶文化精神进行融合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必要内涵。4.1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课程的融合策略。当前在关于音乐艺术教学和茶文化教学的课程设置上,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为了实现音乐教育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的深度融合,可以在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一定的教学资源搭配,将必修课、选修课进行跨专业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围绕着茶文化精神和音乐教育的价值观进行交叉研究、交叉学习和交叉实践,为复兴国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4.2生活化教育融合策略。总起来看,我国茶文化精神是一种普遍化的、社会化的、全民参与的世俗生活文化,其中贯彻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的核心内涵主张,整体上是一个立足于生活实际、扎根于生活实际的文化形态。同样地,音乐艺术也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实践的艺术类型,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共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基于这种同源同种的缘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文化采风,将音乐教学课堂设置在茶道表演场地、茶园采摘园、茶文化博览会等具体化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茶文化生活场景中实现对两者融合的体验。4.3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策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壮大都离不开“被消费”的要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化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文化传承和创新获得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传承和创新的效果产出,提高其国际化知名度。对此,可以尝试开发融合了茶文化精神和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动漫产品、电影产品或者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之类的纪录片,围绕着这些产品继续开发相关的衍生品(比如茶文化音乐旅游或者专门的文化节日、图书专著、游戏产品等),在这种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中获得持久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甸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孙继南,周柱栓.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J王红艳,论音乐教育哲学时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田.中国音乐(季刊),2010(4):205.
(4]柯葱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田.文学界,2014(6):226.
(5]郑颜文,杨仲华.不可或缺的“价值观”理念—音乐教师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研究0].中国音乐(季刊),2007(4):139.
作者:李亚男 李听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企业会计准则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