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旅游进入我国较晚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旅游中来。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与体育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文章就粤西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问题的调查,发现粤西高校在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从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广东;体育旅游人才;粤西高校;培养问题;对策
体育旅游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集体育和旅游于一体的健身休闲方式,极具娱乐性、刺激性,成为当今时代人们享受生活,愉悦身心的新方式。作为高产出的新型旅游方式,体育旅游进入我国时间短,却迅速的融入到我国旅游市场,拓宽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因此也突显了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体育旅游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适应市场需要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旅游人才严重匮乏,所以培养顺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旅游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7]。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一个富有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海港城市,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齐胜的海滨城市。湛江体育旅游能形成品牌,留的住人的旅游产品却很少。主要问题在于缺少会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经营管理于一体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特点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因此粤西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1粤西高校体育旅游人才现状
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是整个体育旅游活动必要条件和中枢,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与体育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粤西体育旅游从业人员85%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的“半路出家”人员;有近70%的人不知道或者对体育旅游项目不熟悉。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体育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粤西有四所高校,仅两所开设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专业。广东海洋大学休闲体育专业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专业和休闲体育(游艇运动休闲管理方向)二个方向;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2013年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水上运动休闲管理)专业,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业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对体育旅游的关注,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粤西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起步晚,对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国最早的以体育院校和院系为主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如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另一种是在综合性院校的旅游学院或系下开设体育旅游课程,如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有户外急救和野外旅游与山地向导的课程[8]。粤西高校目前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隶属于第二种,依据粤西地区的海滨优势开设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和水上项目(潜水、游艇)为主,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过于片面;招生人数上由于是新设专业一般在40-50人。
1.2师资力量薄弱,知识更新周期长与体育旅游人才所需能力不相适应
粤西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院校还处在摸索阶段,多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效仿办学,而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调查表明,粤西高校大多数休闲体育专业老师都是从体育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多数是从事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工作,所以在教学形式、方法、目标等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这种“半路出家”的体育旅游教师由于自身缺乏旅游管理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导致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有限的教材上;对文化、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知识储备的匮乏也使其在课程讲授及开拓发展过程中受到影响,自身无法达到授课要求与能力。教师所讲的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偏差,对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上造成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也制约了体育旅游专业的发展。
1.3教材建设不规范,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学和实践相脱离
国内对体育旅游理论的研究还是起步阶段,现有的或者自行编著的体育旅游专业教材很少。很多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院校,只是简单的把体育学和旅游学教教材相结合,没有突出其专业性和特殊性。粤西高校目前开设的体育旅游课程也只是把和体育、旅游相关的课程简单的拼凑,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体育旅游不同于普通旅游,它具有旅游者身体的直接参与性,并存在一定风险性。这就要求高校提供更为多样与充足的体育场地与野外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直观与扎实地掌握相关技能,特别是提高对危险性体育旅游项目的了解和熟悉度[1]。粤西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多数是综合院校体育院系的体育教育专业构建的,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要求,但不能提供如攀岩、漂流、帆船帆板、潜水、游艇等体育旅游有关的运动设施和资源。教学设施与资源的匮乏是粤西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时所面临的最具普遍性的难题,使得学生实践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体育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毕业后与体育旅游企业接轨较难。
2粤西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培养模式,优化组合粤西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一是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设置,体现综合院校的优势资源共享性。体育旅游不仅是旅游和体育简单结合的旅游产品,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医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本身自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还可以跨院系聘请一些专家、教师对于专业相关知识的深入教学。二是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使体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的专业人才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三是利用校企合作聘请体育旅游企业专家做高校专、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能够将体育旅游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快速更新储备知识,完善未来就业所需。两者相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育旅游复合专业人才[1]。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培养模式,加强校园、企业、社会合作,共建共享场地、器材设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最根本的保证就是要有充足的教学实践场地、器材设施的配置和完善。高校应积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校企社会三方面合作促进问题的解决。一是共享场地设施资源,利用地域优势和社会现有资源相结合。例如粤西临海水上项目发展比较好,也有很多国家项目训练基地,跳水、潜水、帆船帆板等,其场地设施条件都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同时社会上有很多体育俱乐部,它们运行的时间,组织都很成熟。高校可以依托这些现有资源进行联合办学,把一些项目的教学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基地和俱乐部进行。如岭南师范学院就是与湛江潜水学校联合办学,借助潜水学校的场地进行部分潜水专业课程教学;二是通过校企共建在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实际使用率又不高的特殊场地器材,如高尔夫球场、潜水、极限运动、冲浪等。既解决了学校场地设施短缺问题,又为高校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基地。
3结语
体育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旅游项目但却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体育旅游产业化,对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粤西作为最早开放的沿海欠发达城市,在高校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粤西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体育旅游人才,促进粤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丽霞,孙海春.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1):102-104.
[2]熊金银.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可行性研究——以西昌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1):63-94.
[3]曹连众,高圆嫒.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29-30.
[4]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9-11.
[5]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3:131-134.
[6]张同宽.适应海岛旅游业发展的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8-10.
[7]朱迅华,王平.顺应动态竞争:高校对复合型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0):76-79.
[8]张平.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人才的优化培养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20-22.
[9]古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7-78.
[10]黄海.国内外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之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物业管理论文4):50-52.
[11]段宝斌,刘利江,刘辉,李月娟综合类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可行性研究--以九江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5-46.
作者:肖荣华 袁峰 单位:湛师基础教育学院体育系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