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家在吸取西方艺术歌曲的精髓和技巧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将我国的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的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积极推进中国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够帮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问题。本文就主要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与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高校;声乐教学;应用
在探讨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中国艺术歌曲的内涵及意义。中国艺术歌曲目前来说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情况下是指作曲家积极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将我国传统的音调和民族声乐进行有机的中西结合,从而创作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刘雪庵的《红豆词》。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传承民族文化
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民族特色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它不是对西方艺术歌曲的照搬与挪用,而是通过西方的方法和技巧将我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展现出来,其本质和灵魂仍然是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唐诗》、《宋词》、《诗经》、《汉赋》等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中国艺术歌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使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另外,我国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国艺术歌曲时,都将浓烈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如刘文正的《大江东去》和黄自的《赠前敌将士》都将自身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融入作品之中,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作品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感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艺术,它结合了中西方文化和艺术中优秀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西方的创作手法和东方的韵律之美以及融合作曲家们热烈而饱满的精神与情感,反映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态度与特点。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从中国艺术歌曲中既能感受到西方艺术的美,也能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美,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国音乐大师们进行精神交流,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接触的多了,其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也会随着积累而增强,可见中国艺术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三)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好的艺术形式同样需要好的表演者才能够将其魅力和精髓展现出来。中国艺术歌曲也是如此,不仅需要优美的韵律和内涵,还需要表演者通过自身的形象、技巧和演唱将其表现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一般都需要通过意大利语中的A、E、I、O、U这五个母音来进行发音训练,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化缺乏了解和认知,而普通话中又没有相应的发音,给学生的训练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在中国艺术歌曲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中国艺术歌曲往往结合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和方言发音特征,如《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民歌中就涉及大量的方言发音,非常适合学生用来进行练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歌曲结构简单、调式较小,题材丰富,不仅适合初学者进行发音练习,对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也能够提供许多选择。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自身歌唱能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中国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到位
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便带有浓厚的西方特色,加之近年来西方发展迅猛,文化输入十分强势,对于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众多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都不可避免地采取西方的教学方式,对东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采取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很多高校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认识非常不到位,在课程编排中也是以西方艺术歌曲为主,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辅助课程或是选修课程来学习。这些高校都没有意识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及价值所在,学生也就更加感受不到中国艺术歌曲所带来的诸如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能力等一系列优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学习资源来利用。
(二)对中国艺术歌曲内容选编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选编和组合还很不合理。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上,外国艺术歌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压倒性地胜过中国艺术歌曲,学生的声乐学习也大多以外国艺术歌曲为主,对中国艺术歌曲都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境界。另外,在课程的组合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中国艺术歌曲结合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地方特色,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文化素养是无法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传达的精神的,然而很多高校仅仅编排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学生仅仅只知道怎么唱中国艺术歌曲,而无法对其深入了解,无法将其精髓和灵魂展现出来。这些教学内容选编和课程组合的不合理都给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挖掘不足
我国目前在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上之所以取得的成果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学资源的挖掘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歌曲本身就对作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作曲者在文学、语言学和史学和音乐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造诣与领悟才能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歌曲作品,然而我国能够满足要求的作曲家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资源困乏,缺少大量的精品作品来为教学提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挖掘时也不进行深究,往往都选取诸如《大江东去》或《我住长江头》等为广大师生传唱的歌曲来作为教学资源,对于新作品的赏析和挖掘还很不充足,没有给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补充新的血液,缺乏创新,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资源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正确认识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形成深刻的认识。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歌曲从诞生到发展到繁荣都与中国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各高校和教师必须明白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深切地认识到中国艺术歌曲中蕴含的价值,以及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高校应当通过讲座、开设课程、邀请名家开展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师生了解到中国艺术歌曲所带来的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音乐感知能力、提高歌唱能力等价值,对中国艺术歌曲高度重视,引导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和学习之中,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声乐教学和中国艺术歌曲共同发展。
(二)在声乐教学中合理编排与组合中国艺术歌曲
上文中已经分析过,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编排与课程组合还很不合理。这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在声乐教学中合理编排与组合中国艺术歌曲。首先,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仍然“重洋轻中”,应当加重中国艺术歌曲在教材中的比重,在形式和题材上也应当选取更加丰富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艺术歌曲,学习并传承中国艺术歌曲。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不应当仅仅只安排声乐教学,学习中国艺术歌曲不是仅仅有着歌唱能力就足够的,还需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传统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学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气质、内涵和歌唱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更加全面均衡地发展。
(三)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与教学资源的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来改善这一问题。第一,在师资建设上,高校应当聘请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家和表演者来任教,在师资力量上投入建设,这些高水平的艺术家们有着更多的积累与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训练。第二,在教材的开发与编排上,各高校应当联合起来,聚集各高校优秀的声乐老师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也为教材的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不是多年来一直都使用那些渐渐与时代不符的歌曲。
(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
学生是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主体,因此在培养学生时应当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学生在音域、音色、声音性格、气质上都不尽相同,而中国艺术歌曲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和歌曲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唱水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地将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精髓展现出来。
四、结语
可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文化和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应当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但通过广大师生的努力,中国艺术歌曲定能够在声乐教学中取得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冠男.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试论[J].音乐时空,2015(23):117.
〔2〕宁丽丽.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教育,2016(03):90.
〔3〕薛娇.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建筑期刊012(04):124-125.
〔4〕夏小玲.论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音乐创作,2012(03):192-194.
〔5〕胡旭.浅谈黄自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音乐时空,2015(07):71.
作者:于洋 单位:赤峰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