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增强学生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广大小学教师应该正确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积极在教学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加强小学生地方文化保护教育的方法,以求激起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地方文化;保护
宁夏固原是中国少数民族回族的集聚区,当地保存有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传统特色以及民风民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讲授优秀文学作品,使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唤起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热情,有助于加强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在教学中探索地方文化保护的教育方法,以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下去。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和对该课题的长期研究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好地方文化的保护工作。
一、通过语文教材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引入地方文化精神内含的保护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了鲜明的人文关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参照,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所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桂花雨》,作者描绘了儿时童年家乡桂花开时的情景,充满了童趣和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及对家乡深挚的怀念,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对于五年级儿童来说,这篇课文很容易引发他们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讨论。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适时穿插当地风土、民俗的讨论,以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如可针对固原具有的多种珍贵树种和野生药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具体种类和名称,以及涉及的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历史传说等,增进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予以保护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发历史兴亡、民族感情的篇章,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介绍了圆明园中著名的景物和建筑,指出了其在中华文化史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及其对中华文明带来的重大损失,抒发了作者对凌辱中华民族列强的强烈愤慨以及旧中国饱受屈辱、外敌侵略的悲愤之情,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可以说,该文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授,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感,生发出浓厚的爱国热情。教师在讲解这一篇章的时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就可以适时地将固原的人文历史插入其中。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打出丝绸之路的画面,使学生明白,过去固原曾经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在过去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可以在屏幕上打出长征的画面,使学生理解,这里曾经是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红军在六盘山发展壮大,最终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样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固原人文历史,从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家乡地方文化保护的真挚感情。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再教育
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掘地方文化,并实现对地方文化的再认识和进行保护意识的再教育。如固原作为古丝绸之路要道,过去曾经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主要地点,因此,这里出台的历史文物蕴含着亚洲乃至西方文明的一些特征,使这里的历史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且交流融汇程度极高,如今已作为一个观察古代历史文化的窗口,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不过由于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过程中载体的散落和遗失,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很难理解固原文化的悠久和厚重,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他们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就更加模糊。为此可以安排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将全班学生每10人分为一组,分别负责收集固原的历史人物、知名景点、珍稀动植物等不同内容,然后在班会中予以交流总结,看哪个小组收集的最多、最全面,这样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全面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保护的意识。总之,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已经被提高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地方在探索保护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不断发扬光大当地历史文化,并逐渐将之打造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小学语文也应该在这一进程中,担负起应有的作用,立足地方文化保护“从娃娃抓起”,探索出更多更好对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保护意识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地方文化研究编辑刊》编辑部.国家经济论文地方文化农村经济杂志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0.
作者:郭建刚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火石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