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8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分别1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为3~80岁,平均年龄为40.8岁,患者病程在4d~16年,平均为7.8年,手术类型主要涉及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管理组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年龄在2~81岁,平均年龄为41.1岁,患者病程在3d~19年,平均为7.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常规管理,管理组患者则在常规管理的同时结合风险管理,患者手术前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护理工作者的接待和入院治疗的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在明确患者的姓名、住院科室和住院床号、年龄、手术前所需药物和手术名称等临床资料,同时对患者的整体皮肤和肢体情况进行询问,并且对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调查,在了解患者肢体功能的同时对患者的意识状况进行评估[2];手术过程中则需要结合患者的手术类型进行相应手术检查和准备,同时对患者手术过程中所用药物以及规格进行检查和校对,同时让患者结合合适的体位进行手术并发症的降低治疗,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对基础资料进行详细核对后对患者实施临床麻醉,然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仔细对患者进行切口缝合,同时注意无残留异物存在于患者体内,手术过程中患者用药也需要医生重复药物名称进行核对,并且对剂量、用药时间进行详细检查,并且检查液体是否有变质、过期等现象[3],对于输血的患者一定要保证配血单和所配血袋完全符合,核对血单的型号、剂量以及号码,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有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病症[4]。在手术过程中还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则首先将切片样本放入标本袋中,术后对患者基础资料以及病理标本进行核对后送检,一般的临床病例样本在手术后固定处理,核对清单后送检,在此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完成相关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繁多,不可控性较高,因此尽可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非常关键,在此过程中要多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做到高风险因素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在此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风险意识[5]。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组间资料对比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6%(138/140)、0.7%(1/1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4%(107/140)、5.0%(7/140),管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为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6]。本研究中,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6%(138/140)、0.7%(1/1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4%(107/140)、5.0%(7/140),管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手术时护理管理中结合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魏慧敏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