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体现在儒家文化的渲染上,更应践行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结合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的儒家文化思想教育,我们的弘儒教育行为应该从每天的师生问好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做起,从教师自身做起。比如:要学生注重仪表,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彬彬有礼,穿着、打扮都大方得体,我们的着装仪表是学生的典范,虽然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异必然会影响师生的着装和打扮,但是我们的得体大方却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取向。再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主动和教师打招呼,那么教师在遇到学生时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面带微笑、亲切地说声“早上好,孩子们!”不必矜持地等待学生向你打招呼,然后你再矜持地点点头。如果每个教师从早上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就能主动跟学生打招呼,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主动地向教师问好,时间长了,校园里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馨了。语文教师,借助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启早晨的第一句问好,开启每天的弘儒之行,让儒家行为落实到日常小事之中,从细微处着手,润物细无声地去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一、日常教育,构建师生的弘儒之礼
班主任少不了和学生接触,更少不了对学生言行的敦促。但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在和学生的交谈中如何把握分寸、掌握好度呢?这是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打破了学生受教育的等级束缚,让下层人民的子女也享受了受教育的权利。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也应该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用统一的尺度对待学生,不能歧视差生而只重视优生,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以尊严。孔子的诲人不倦更是为后代的教师树立了一根标杆。无论怎样叛逆的孩子,如果感知到你不倦的教诲,你真诚的态度,他们也会报你以坦诚和听话。孔子的因材施教更给了我启迪,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智力高下的不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儒家教育的理念启迪了我,让我处好了师生之道,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
二、品读延伸,渗透处事的弘儒之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以儒家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生成和发展,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践行,真正让学生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提升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中设置的关于《论语》的文章并不是太多,但是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儒教学活动,比如周一的千人诵读论语,周三社团活动中的孔子论坛,周五的孔子大讲堂,每日中午的子午聆听《论语》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利用晨读和午读的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学相关内容的深层含义,品读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不仅仅感受到儒家文化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文品格,还能感受到儒家文化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处事进行指导。比如我们在介绍孔子的“六言六弊”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认知这“六言六弊”,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如果不“好学”,一味地“好仁”的话,久而久之就让人变得愚蠢无知。而一味地“好知”,必然会让这个人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地追求坚持诚信就可能害人害己,一味地强调耿直就很有可能因为急切而伤及无辜,等等。在这里,通过教师的讲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到孔子一方面强调的“仁、智、信、直、勇、刚”这六个方面的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每个方面的度,即注重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教会学生注重做事的原则性,又要注重做事灵活性和变通性。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儒家文化的价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儒家文化的精髓,并付之以行动。儒家文化的深入渗透,不仅需要校园儒家文化的布置,不仅需要校园儒家氛围的渲染,更需要从每件小事、每个细节着手去践行。语文教师作为践行儒家文化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更需要走在弘儒教育的前沿,真正让儒家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更成为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核企业经济论文心文化。
作者:姜丽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初中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 小木虫 电商对零售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