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思维功能
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包括历史智慧在内的精神财富。虽然人们对历史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与渴望,但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的人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历史智慧的汲取却大相径庭,因而产生了轻视、排挤等不合理现象。其实,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对知识和思维的要求是很高的。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知识和思维、智慧的全部精华。呈现于表面的浅易性仅仅是一种假象,它与历史内容的深刻性、历史思维的严密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不透过现象是难以窥其本质的。历史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揭示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生在认识客观的过程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靠的就是历史智慧和科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信息源和媒介体,将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价值和优秀人格系统地分解成许多小指令,多维而有序地排列并启发思维,应引导学生将形象与逻辑、立体与定式、发散与创造等思维方式反复运作与结合,自觉地把客观内化为主观,进而又把主观外化为客观。在思维规律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广博性、变通性、跨越性、独创性和预见性,使历史教学更好地为改造客观、改造社会服务。
二、拓展知识功能
历史课是典型的知识课,拓展知识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都以此为基础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历史处在各科知识交汇的中心,与其他学科保持着普遍联系,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外交、思想等社会现象,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智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众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容,交织成一个十分庞大和丰厚的学科体系。历史内容的广博性和多维性,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扩展知识层面,增大脑容量等方面,较之于各科则更有优势。四、能力训练功能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地,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史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古代史家有“立德、立言、立功”之说,学习历史贵在知人、知世、知规律,因而能力训练重在练性、练思、练表达。可见,历史对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历史学科的社会性和趣味性特征,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聪明才智、发掘历史智慧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利条件。《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针对有关问题查阅书籍、参考,是激励学生主动进取、发现和认识规律的有效手段。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符合“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象山集》)的认知规律,是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达到“不复需教”(叶圣陶语)的重要途径。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及诸要素仔细研究,把一件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乃至整个历史发展进程贯通起来,建立立体的学科体系,并将历史规律与历史智慧运用于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历史教学的最佳境界和成功的标志。总之,历史教学的改革,应坚持育才教育方向,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促进品德、思维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唯其如此,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完成“教书育人育才”的任务。
作者:景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