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影视剧和现实中的继母形象进行定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框架:外在身份,态度框架,心理行为,在分析继母形象时使用这三个框架主要原因在于:1.外在身份外在身份是作为一个平常人去考察继母的服饰、职业、学历等,因为研究要对比影视剧与现实,所以对此框架的分类着重考察继母影视剧中的外在的身份与现实生活中的是否存在差异。2.态度框架态度框架关注的是作为继母与他人相处的关系如何。由于继母这个称呼是相对的,丈夫眼里她是再婚妻子,婆婆眼里是再婚媳妇,只有在继子眼里是继母,所以考察与继子的关系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在态度框架中,考察另外一个重点是与丈夫的关系,继母形象本身由于其特殊性,与丈夫的关系的影响因素不同于一般夫妻,继母身份可能会对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与丈夫的关系列入考察范围。3.心理行为心理行为主要考察个人性格,在研究对个人性格的定量分析后,选择采用现阶段最为有影响力的五大人格理论。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在五个特质下各自细分几个小问题,进行编码测量。最后从总体上描述继母在影视中和现实中呈现的形象,并且分别阐述现实与影视错位的现象及其原因。
(二)研究假设
1.假设一:影视剧中的外在身份框架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2.假设二: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3.假设三: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4.假设四:影视剧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不相关。5.假设五: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相关。
(三)内容分析设计
1.样本选择对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的样本,通过问卷进行提问“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位继母形象”,经过统计和选择统计,一共选择出40位角色,包括电视剧中35位和电影中的5位。电视剧包括生活剧、年代剧、古装剧、农村剧、现代剧、偶像剧等,电影也包括故事片、科幻片等。在题材上,样本的选择十分广泛。对现实中的继母形象的样本是通过问卷调查。问卷统计中直接接触继母人群的问卷为有效问卷,总共调查到继母45位。2.编码标准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采用相同的编码表,均根据对继母研究划分的三个框架:外在身份、态度框架、心理行为,总共细分出13个编码项目:外在身份的编码是根据一个人平常的状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状况、平常穿衣风格、生活地区。态度框架的编码考虑到主要探究与继子的关系,细分为:与继子的关系、与丈夫的关系,对这两个编码的评分分为五个阶层:1.很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很差。心理行为根据心理学的五大人格理论,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这五种特质分别是: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其中宜人性最能反映继母的心理性格对行为产生的作用,所以心理行为框架采用宜人性作为考察问题,细分为: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别人、愿意帮助别人、愿意顺从别人、愿意同情弱者。每一个问题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编码为:(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一般;(4)比较不同意;(5)不同意五个方面。3.数据统计制作完成编码表后,有两位编码人员对影视剧中的每一位形象样本进行分析填表,这两位编码人员是本专业研究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有涉及主观倾向的变量,由两位编码人员讨论后决定。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采用问卷搜集数据,由两位编码人员统计最后采用专业数据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外在身份
1.影视剧中和现实生活中继母的年龄在影视剧中继母年龄特征:主要在30-40岁之间和20-30岁之间,30-40岁之间占47.5%,20-30岁之间占35%。现实生活中继母年龄特征:主要在40-50岁和30-40之间,40-50岁之间占44.4%,30-40之间占40%。2.继母的职业研究发现影视剧中继母的职业特征以个体和企业为主,个体占35%,企业占20%,说明他们有良好的收入保障,而现实生活中继母的职业特征以比例为35.6%的无业为主,而在影视中占很大比例的职业个体和企业,在现实生活中比例分别为15.6%和11%,占很小的比例。3.继母的受教育状况影视剧中学历特征:主要以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学历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占了35%。现实生活中学历特征:主要以高中为主的中等学历占24.4%,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仅仅只有15%。4.继母的服装在对服装的测量中发现,影视剧中服饰主要以时装为主,占了30%,其次休闲服也以27.5%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实生活中主要以休闲服为主,占44.4%,而时装仅占8.9%,所以穿着差异明显。5.继母的生活地区影视剧继母生活地区中,居住在城市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占了80%,城镇和农村比例都很小,分别占了10%。现实生活中,居住在城市的占31.1%,居住在城镇的占35.6%,居住在农村的占33.3%。可见,现实生活中城市、城镇和农村比例不相上下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影视剧中主要以城市为主。6.假设验证根据研究结果,影视剧中呈现的是:年龄为30-40之间、从事个体经营、受过高等教育、平常以时装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的继母。而现实生活中是:年龄为30-50之间,无业、受过中等教育、服装以休闲装为主、生活场所没有明显区别的继母。分别对基本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1),发现年龄段、职业、和生活环境p值均<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学历和服装,p值>0.05未通过差异性检验,5项编码中3项通过,视为差异明显所以假设一致。综上所述假设一影视剧中的基本情况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不成立,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二)态度框架
1.与继子关系与继子的关系探讨是继母身份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经研究发现: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在影视剧的呈现上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影视剧中的继母与继子的关系62.5%为好,其中37.5%是“很好”,25%是“比较好”;其次,与继子的关系22.5%为差,并且都是“比较差”,没有“很差”;最后,继母与继子的关系15%为“一般”。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好的比例仅占33.3%,其中“很好”占4.4%,“比较好”占28.9%;关系差的总比例占50.1%,其中“比较差”占42.2%,“很差”占8.9%;“一般”占15.6%。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主要以“比较好”为主,而现实生活中主要以“比较差”为主(见图6)。2.与丈夫关系与丈夫的关系是态度框架中的另外一个问题,研究主要对比影视剧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影视剧中继母与丈夫关系“很好”的占32.5%,“比较好”的占55.5%,“一般”的占10%“,比较差”的占2%,“很差的”几率为零;现实生活中继母与丈夫关系“很好”的占11.1%,“比较好”的占62.2%“,一般”的占20%“,比较差”的占6.7%。经过显著性检验,影视剧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差异(见图7)。3.假设验证假设二: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与继子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本研究对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p值<0.05则通过差异性检验,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假设二成立。假设三: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经过检验,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假设三不成立。
(三)心理行为
1.影视剧中继母的心理行为心理行为框架考察的是性格的宜人性,具体设计问卷时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别人、愿意帮助别人、愿意顺从别人、愿意同情弱者。经过统计影视剧中每个问题的结果如下:影视剧中继母的心理幸福度:60%为比较幸福;27.5%为一般幸福;7.5%为比较不幸福。影视剧中继母愿意相信别人:60%为比较愿意相信别人;17.5%为一般愿意相信别人;15%为比较不愿意相信别人。影视剧中继母愿意帮助别人:17.5%为非常愿意帮助;40%为比较愿意帮助;17.5%为一般愿意帮助;25%为比较不愿意帮助。影视剧中继母愿意顺从别人:45%为比较愿意顺从别人;17.5%为一般愿意顺从别人;37.5%为比较不愿意顺从别人。影视剧中继母的愿意同情弱者:20%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50%为比较意愿意同情弱者;15%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12%为比较不愿意同情弱者。2.现实生活中继母心理行为经过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继母心理幸福度如下:46.7%的继母为比较幸福;26.7%为一般幸福;17.8%为比较不幸福。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相信别人:37.8%为比较愿意相信别人;42.2%为一般愿意相信别人;17.8%为比较不愿意相信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帮助别人:28.9%为比较愿意帮助别人;44.4%为一般愿意帮助别人;22.2%为比较不愿意帮助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顺从别人:8.9%为比较愿意顺从别人;42.2%为一般愿意顺从别人;42.2%为比较不愿意顺从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同情弱者:11.1%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44.4%为比较愿意同情弱者;37.8%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2.2%为比较不愿意同情弱者。3.假设验证假设四:影视剧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不相关。对心理行为和态度框架中变量的测量,根据程度的强弱依次分为五个标准,分别为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一般、4.比较不同意、5.不同意;1.很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很差。对假设四的验证,是对心理行为的五个具体问题和对态度框架中问题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表格(见表3):通过表格分析得出:继母与孩子的关系与感觉幸福、信任别人、帮助别人、迁就别人、同情别人五个因素正相关。影视剧中继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继母越感觉幸福,越容易信任别人、帮助和迁就别人,所以假设四不成立。假设五: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相关。对假设五的验证方法同假设四,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表格(见表4):通过表4得出:在现实生活中,继母与孩子的关系与感觉幸福、信任别人、帮助别人、迁就别人、同情别人五个因素正相关。现实生活中,继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继母越感觉幸福,越容易信任、帮助和迁就别人,所以假设五成立。
三、结语
本文着力在探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继母形象的错位,经过统计发现,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为:年龄30-40之间、从事个体经营、受过高等教育、平常以时装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继母;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为年龄30-50之间,无业、受过中等教育、服装以休闲装为主、生活场所没有明显区别继母。在外在身份框架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没有明显的代表性。在态度框架和继子关系中,存在很大差异,根据美国学者甘姆森(Gamson)的框架理论,框架既有协助人们思考或整理信息的正面意义,又有可能会成为人们意识形态或刻板印象的主要来源,框限了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2]影视剧通过错位、忽视等框架模式化再现继母形象。
(一)错位
本文假设一关注的外在身份框架,影视剧继母形象错位的表现是与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不符的,影视剧中的形象“再现”是一种意义创造的实践活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媒介再现的是介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内容,当这种再现内容的选择通过框架,一种有意识的筛选手段达成,并且产生周期性作用时,久而久之人们会接受、认同再现的内容,认为再现的虚构内容就是现实世界。
(二)忽视
本文假设二关注的是态度框架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通过研究印证,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关系很好而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关系比较差。影视剧在表现态度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矛盾,影视剧呈现的内容,并不代表现实。忽视的原因,本文在编写问卷时一并列入,最后统计到如下结果:40%的人认为原因是“影视剧对引导舆论的作用和责任,负面形象不能太多”,30%的人认为“影视剧作为娱乐大众的的产物,弥补现实生活不完美”,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极力营造正面的传媒形象,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影视中的体现;本文假设三关注的是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经过研究,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因为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继母本身形象没有明显的关系,所以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未被忽视,没有错位,也是因为意识形态不需体现与关注。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在假设四和假设五中对于影视剧中和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继母的心理性格和继母与继子的关系有正相关,也就是说,继母性格越好与继子的关系就越好,反之则亦然。继母与继子关系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本而未能探讨,希望后续的研究可以做到。
作者:晋珊珊 李燕临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