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务实性和应用性,坚持在教学中贯彻“艺术和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书本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运用项目教学法就尤为显得切实和具有意义。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将从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实验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法;研究;探索
中国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41-03
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在服务社会、关注生活、表现时代的前提背景下,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直接明确定位了人才的务实性和应用性,因此,项目教学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显得更加切实和具有意义,课题组从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学组织形式上、项目实施管理评价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意义
项目教学法最早是20世纪在德国由杜威提出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任务处理成目标明确、强调实践过程的“项目”。简单地讲,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了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被广泛运用于各门类、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其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在:首先,开展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各个实践环节来落实,所以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在项目教学中,实施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充当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适应项目的情境,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更加要求老师具备足够的知识与实践能力,所以在另一个方面,项目教学实际上也成为促进教师自身素质与知识结构更新和提升的有效途径。还有,开展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企业、结合市场、结合消费者,引导学生真正关注设计的社会性和市场性,做到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作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定位,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服装专业知识、服装专业技能和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包括:绘画造型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工艺制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生产岗位和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等。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实现的。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更是应该坚持“艺术和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书本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中,平时都是以一个个小项目来贯穿日常教学和考核,结课时再结合一项综合项目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评定。恰当合适的项目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成功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不同的项目类型能够对达到教学目标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实施的项目教学法中,大致将项目分成真实项目、虚拟项目、竞赛项目三种类型,并贯穿在不同课程里。无论是真实项目还是虚拟项目,全程都以强调实践为原则,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明确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按照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服装专业课程中操作技能的掌握,采用基础、应用、延展的教学模式分阶段授课。基础部分教学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部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具体服装实例操作中;延展部分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动手与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大量训练项目,呈递进式的三个阶段,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能力和进度的学生,安排的项目及要求也会相应不同。
(二)课程群的联动建设
鉴于服装专业中的相关课程是一种承上启下、贯通先后的课程关系,在课程建设中应注重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的前后连接与统一,使先后的几门课程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成为一组课程群,每门课程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但又不是碎片式的孤立传授,而是将教学统一在一个整体的大项目中进行,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项目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师生互动、自主实践等教学原则,结合示范式、启发式、互动式、自助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全部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任务和项目同老师交流,提倡自主、互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
(一)加强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
项目教学的硬件基础是配备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和工作室。实验室除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外,在没有课程的时段对学生开放,配备专职实验员负责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以对课外自主实践的学生进行辅导。工作室除了辅助教学外,以承接专业项目为主要任务,把教学环境从封闭的内部延展到外部的行业、企业当中,促使教学课程内容发生质的变化,从单纯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学生的企业需求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共建企业产品研发团队,加强与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共建学生职业技能的认证培训等项目,实现与产业的多元化互动。
(二)构建多元化的师资结构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的选用不仅要重学历,更要重能力。项目教学法更加要求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是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从结构和政策入手,结构上要引进优秀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政策上要加大投入教师培养经费,支持老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可以向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教师倾斜,注重教师参与实际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一味追求发表多少某某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以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团队”或具备理论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为目标。
(三)完善课后辅导教学资源建设
相关课程可以将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实践指导书、电子教案、课程评分标准、优秀作品、相关服装网站等资料上传至课程网站供学生课余学习。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博客、QQ等网络工具,开展课外辅助教学,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意见、建议的交流和沟通,营造开放、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外辅导、师生互动、经验分享的娱教平台。
五、总结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正值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之际,从客观上该教学方法也适应了“以市场经济发展为需求,以企业岗位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探索,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唐湘晖.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艺术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2]谭惠.谈工作室制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1).
[3]张卫伟.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04).
作者:况敏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商会新闻 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