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校园音乐教育论文(共2篇)

第一篇

⒈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

学生之所以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懈怠心理,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未能真正认识到其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展开初中音乐的各项教学活动,就必须从学生的心里想法入手,既帮助他们端正音乐学习的态度,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明白其真正的意义所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名人名言向学生阐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尼采”“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名人名言对于初中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说服力,这对于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欣赏音乐

不可否认,口水歌因为歌词粗浅、旋律简单等原因,在社会上的流传度比较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主流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相反这种肤浅、庸俗的歌曲还很容易对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利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初中音乐教师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鉴赏音乐曲目,逐渐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口水歌与优秀歌曲的区别与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对口水歌以及优秀的音乐曲目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品味。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音乐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抑制一些不良的情绪以及思想,这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完善其人格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当前存在的众多问题,同时又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精神以及理念,真正实现促进学生音乐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全面进步的最终教学目的,为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赵志强

第二篇

一、荀子的音乐教化思想

1、"性恶论"———荀子音乐教化思想之基础

对于人性善恶的论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中心点。孔子、孟子、墨子均以自家对人性善恶的观点为基础,展开个人对音乐的学术看法,形成不同的音乐学术思想。"性恶论"的提出,成为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荀子•性恶》中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是人的先天禀赋,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本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意思是说: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人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人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仪法度就消失了。在荀子看来,"好利"、"疾恶"的,心理,好声色的情欲是人之本性;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那必然是"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所以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荀子•性恶》中开篇即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与"性"是相对的,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人的本性是恶,只有后天的"伪"才能导致善。人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来熏陶,才能向善。因此人性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改造,而荀子主张的就是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以"乐"来陶冶人的性情,用"乐"来引导、改变人们的"恶"。荀子主张"性恶",一方面是为了彰显教化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其教化理论开辟了新的路径。为此,荀子提出了"化性起伪",主张人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来改造本性,培养人的各种善的本性,使人成为高尚的人。

2、"化性起伪"———荀子音乐教化思想之核心

荀子音乐中的教化思想是以"性恶论"为基础,以"化性起伪"为核心展开的。苟子主张人性恶,并不是他要达到的理论目的,其目的是从人性恶引申出礼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教化的必要性。就是说,荀子论人性的重点不在性之"恶"上,而在性之可"化"可"伪"上;不在人性之本身,而在人性之可化上。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认为人性之恶必然会导致人类的争夺、欺诈与杀戮,所以荀子大力提倡礼乐教化,主张通过礼乐教化使人心向善。在荀子的哲学思想中,礼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荀子•礼论》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意思是说:社会行为规范是怎样兴起的呢?回答是:人一生下来就有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额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追求没有限度和止境,那么就不能不起争夺,争夺就会导致混乱,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古代君王厌恶这种混乱,所以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来进行分别,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供给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因物资短缺而得不到满足,使物资不会被人们的欲望所耗尽,欲望和物资这两者互相扶持而有所增长,这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起源。在大力提倡"礼"的同时,荀子也非常强调音乐的作用,认为音乐也是教化的一种重要手段,绝对不容忽视。《荀子•乐论》中说"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音乐使人们和谐一致,礼使人们区分等级差别,"礼"和"乐"的总体管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在社会中和平共处、各安其位。由此,也可以认为,荀子音乐中教化思想可以说是通过"礼"来实现"化性起伪",即实现通过礼义法度来化导人们的本性,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礼乐的教化来实现"积善成德"。因此,音乐和礼一样,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分歧,促进人类的和谐。荀子的礼乐教化在人性修养中的作用,一方面坚持用礼乐教化来改造人性,另一方面又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荀子•礼论》中提到:"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这里的"两得之",是"礼义"与"情性"两个方面。所以人如果专门把心思放在讲究礼仪上,那么礼仪、性情两方面都能保全了;如果专门把心思放在满足性情上,那么礼仪、性情两方面就都保不全了。儒家要使人们双双保全它们。《乐论》中讲到的教化的"美善相乐",即美善关系就是礼乐关系。荀子特别强调:"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就是说人的发之自然的情感欲求完全符合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荀子•礼论》中说,"好恶以节,喜怒以当",爱憎因为礼的作用而有所节制,喜怒因为礼的作用而恰如其分,实现和谐,这是荀子音乐教化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也给音乐教化带来了借鉴意义,在利用音乐实现教化的时候,既要注重音乐本身的作用,也要关注到教化对象本身。荀子针对人格修养的塑造方面提出:一方面必须通过音乐的教化来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主动性去自觉选择适合人格塑造的环境。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要将礼乐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全部思想和行为中,做到内外兼修,内外统一。在实施音乐教化的过程中,塑造良好人格修养要注重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做到内外兼修、内外统一。可见,"性恶论"是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音乐可以起到约束、消除人性之恶,化性起伪,塑造人的良好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

3、"中和之美"———荀子音乐教化思想之目的

在探讨了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核心之后,其音乐教化思想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俗语说"站得高,看得远",而荀子就是采纳儒、道、法三家之所长来发展自己的学术思想,可以说荀子的音乐思想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继承、总结和发扬。儒家主张中庸,不走极端。所谓中庸,并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和稀泥"、当"老好人",而是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像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谈到的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探讨天际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来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也需要程颢《偶成》中提到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即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因此,这种中庸境界其实是极难达到的,因此孔子就曾在《论语•雍也篇第六》中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的缺乏它了。孔子亦曾在《中庸•第八章》中感叹:"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这也说明了中庸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一个人达到了中庸境界,就可以做到程颢《偶成》中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了,就是说拥有富贵能够不贪图享乐,居于贫穷能够保持乐观,男儿到了这种境界可以算得上是英雄豪杰了。可见,中庸是一种极高理想境界,值得努力追求。在荀子那里,音乐就是达到中和,也就是类似于孔子所说的中庸境界的一种重要途径。《荀子•劝说》中说:"乐之中和也"即《乐经》讲述中和之音。荀子在《乐论》中提到"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以音乐是统一天下人的重要东西,是和顺人性情的纲要,是人情所不能没有的。"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音乐,是审定一个主音来确定其他和音的。《荀子•臣道》中也提出"恭敬,礼也;调和,乐也。"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是音乐。荀子反复强调"中和",也就是指将各种相异或对立的事物调和起来,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确实,不管世风多么败坏,一个具备中和之德的人总能心有所守,洁身自好,而这恰好体现音乐所特有的人格陶冶作用。而且在荀子看来,音乐不但可以促进个体的人格和谐,而且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在认为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能够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因而能促进人类的和平,并不是什么新观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曾在《荀子•儒效》中说:"乐言是其和也",通过音乐来达到和谐。由此可见,"中和之美"是荀子的音乐教化思想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二、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迪

当荀子在当时就已经看到音乐对人类和平的重要意义,可见作为哲学家的荀子具有深远的洞察力。荀子在《乐论》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教育功能,对后世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音乐教育在中国古代就被视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礼、乐、射、御、书、数"中,"乐"排在第二位,可见音乐教育的地位的重要性。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中,仍然继承了荀子关于音乐教育功能的思想,即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心灵,养成健康人格,即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音乐教育"适应人的向善求美的需要,让人的情感在伦理亲情、认识兴趣、创造冲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等方面获得满足。"(朱晓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即达到"中和之美"的目的。在与荀子持相同意见的人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是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正验证了荀子的那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善恶需要后天的培养,以"礼乐"而教,则人心向善。这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多次体现: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规定了音乐课程性质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这三个方面,其中审美性写到"'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新课标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到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新课标的音乐课程设计思路中更加提到"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誉功能","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同时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中的礼、乐并举,内外兼职,使国家稳定、人民善良的教育思想,对音乐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作用,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可以看到,荀子重"乐"不仅仅因为音乐可以助人宣泄情感、满足生理欲望,还因为有"礼"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例如"红歌",其健康的内容、刚健的风格、优美的旋律,无不充满集体主义气息,对于现在没有经历过旧社会苦难洗礼的学生来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验证了荀子"雅、颂之音"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的思想。不仅对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治理提供重要的手段。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塑人工程。通过对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理解,作为音乐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应该怀着一颗恭敬、温厚、诚实的心去教化自己的学生,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荀子•劝学》中说:"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崇敬良师是学生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所以教师首先要修己,争做良师,以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学习途径。荀子从战国社会现状提出了"性恶论",以此为基础为音乐教化思想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核心,更总结出音乐教化的"中和之美"的目的。总之,作为一代儒家大师的荀子对音乐的教化作用的认识是极其深刻,也是极其重视的。他主张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使人们变得更加高尚,更加合群,更加彬彬有礼,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君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发展音乐教育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雷梦婕 赵露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校园音乐教育论文(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80487.html

    相关专题:旅游资源保护论文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下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