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互动中的同目标双向活动
教师与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都会把教学目标作为共同的追求,但教师与学生对声乐的感知、感知以及表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差距可以作为一种动力,但也可以说是一种矛盾[1]。简单的说,这种心理运转机制可被称为同目标双向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身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完美的艺术,还是使学生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的整个过程。有效的心理沟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
二、心理互动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与一般活动中的心理互动相比,具有着以下两点优势:首先,声乐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训练来表现能力的教学方式,不但具有着感染力,还具有着亲和力,可以将人的自然情感转变为一种审美情感;其次,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文学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与纯音乐相对它具有着确定性与感之性,这种优势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心理的交流,并能实现协同性的发展。
在声乐教学的心理互动中不但能够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心思维活动以及思想情感的交流,还使教师通过心理互动引导学生理解作曲和指导唱法,而学生也能及时反馈内心的感受,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无障碍的心理交流。此外,师生之间的表情、动作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各自内心世界的活动,这也是心理互动的一种体现。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只要不是矫揉造作,就能流露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总而言之,在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着复杂性,师生之间需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心理互动[2]。
三、促进心理互动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情感教学,促进心理互动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传授歌唱技艺,学生对教师反馈歌唱技艺的掌握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互动在声乐教学中就是实现情感教学。可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它的核心是对声乐教育的培养与指导,并且通过歌曲的演唱来表达出审美情感,能使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这也就体现出了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的对声乐的情感,唤起学生对作曲中的情感共鸣。同时,学生也要积极投入到声乐教学中,毕竟心理互动是师生之间共同的心理反映结果。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主体意识,用饱满的热情去用心学习声乐,并与教师之间相互配合与交流。
此外,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因一些消极的情绪对心里互动上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消极的情绪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不但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互动,还会严重的影响到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教师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不能平待的对待学生,特别是学生唱法不对或是表现不好的情况下,教师表现出情绪急躁甚至发火,这都将影响到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甚至学生还会出现逆反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来谈心理互动。所以,对一这现象一定要进行克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心理互动
教师在传授声乐知识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其主动参与并不只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问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将心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而不能将学生作为一个装纳知识的容器,这样学生会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学习状态,便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互动。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已的观点、意见,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统天下”,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3]
(三)有针对性教学,促进心理互动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例如学生演唱中的风格、音质、音色等,了解这些具体情况后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了解的心理平台,同时,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心理互动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互动,教师必须从多面方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确保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声乐教学质量在心理互动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