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预决算审计执行刻板,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对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的重点以及包括的内容都有规定,并且规定高校要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列为常规工作。部分高校在执行规定时,未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审计力量和时间,突出重点的审计,而是依葫芦画瓢,主要工作只停留在财务收支准确性审计上,较注重查错纠弊式的审计,审计效果不理想。
2、预决算审计的方法落后目前,部分高校审计部门还未与财务部门进行连网,审计人员不能通过计算机审查财务数据,只能通过借阅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账本和凭证,通过纸质资料审查。审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从财务部门搬审计年度的所有报表、账本和凭证,然后埋头从庞大的纸质资料中开展工作,使得审计工作效率非常低。审计工作并未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审计方法,解放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
3、预决算审计的绩效评价不够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对经济活动、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合规性审计较多,但对于其经济指标的计算,对经济效益的分析涉及不多,对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效益如何、经费的节约程度等分析和评价的较少,使得审计结果权威性不够。
4、预决算审计都偏重于事后审计目前,大部分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都是事后审计,对预算执行活动全过程进行审计的较少,造成对使用经费无效、使用不当、损失浪费的情况,不能及时制止或防患于未然,仅是事后评价,但已成定局,并不能挽回和避免损失。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少,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控,不能提出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滞后性,影响了审计效果,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高校预决算审计工作的措施
1、注重审前调查与沟通开展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才能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首先应该取得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环境。实际工作中,在开展预决算审计前,要向管理层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向重要职能部门了解当年预算经费使用情况;向财务人员了解当年预算编制情况、编制的特点、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审前调查和沟通,审计人员可以初步确定当年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向。
2、努力抓好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开展审计工作是医生给病人诊断,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是医生经过病情诊断给病人开的药方,而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才是病人吃药打针治病的过程,所以落实好每年的审计意见,审计工作才算真正有了实效,才能真正为学校完善内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出贡献;审计部门的威望也会提高,对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氛围。
3、要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随着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学校领导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部门应围绕预算支出的效益情况,重点审计和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益,重点检查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于基本项目建设、专项设备购置、劳务和服务支出等,其使用效益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来自于《新经济》杂志。新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4、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审计,在时间安排上灵活自如,把预决算审计做活,更能有审计的实效。事前审计,审计人员要了解预算编制情况,参加校内有关预、决算工作的会议,要监督检查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事中审计,审计人员跟踪预算的执行进度,对预算的调整和追加都要进行跟踪审计,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动态。事后审计,查阅会计资料,查阅有关的经济合同(协议)、上级文件、会议记录和其他资料,审计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真实、合规;审计决算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5、审计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审计方式也要跟随发生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审计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在预算和决算审计工作中,要审查的资料多,工作量大,利用计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可以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作者:刘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