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内容,其“帮忙”的特性无疑更受到受众的青睐。纵观国内众多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不外乎家长里短、邻里琐事、个人经历等,但正是这样接地气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让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有了生长与繁荣的空间。当前,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以电视为主要阵地,而新媒体的逐步发展,为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一、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具有以下三种特征。一是节目关注点集中于民生题材中的“未完成”,即普通民众不方便办或者没有办成的身边小事。比如家庭纠纷、投诉维权、情感问题、劳动就业等,并不一定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衔接,但是都是老百姓日常小事。二是节目进程采取“循序渐进式”,即节目播出内容随着事件的进展而进展,多采取顺叙形式,从背景缘起到解决过程全部展现出来,重点在解决过程而不是简单播报解决结果。三是节目制作采用“参与式”,主持人除了起到串词作用外,还需要实地参与事件解决过程,推动事件进展。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许多省、市电视台中都有出现,如山东电视台《生活帮》、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无锡电视台《阿西帮忙》、遵义电视台《刘喻帮忙》等。结合笔者本人实际,本文将以《刘喻帮忙》为主要案例来进行分析。遵义电视台《刘喻帮忙》于2007年6月开播(后改名为《刘喻帮帮帮》),是遵义电视台大型民生节目《直播遵义》的一个子板块,直接以主持人、出镜记者刘喻的名字命名,每周播出四期(后改为三期),每期时长大约为5分钟,长期以来收视率都很高,在遵义当地有着很高的人气。
二、《刘喻帮忙》取得成功的因素以及面临的不足
与大多数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相似,《刘喻帮帮帮》有其独特的特点。第一个成功因素,作为市级电视台的本地帮忙节目,《刘喻帮帮帮》充分抓住本地受众的需求,所采取的新闻素材基本来源于本地受众的来信来电。这些来信来电反映的都是普通百姓的普通需求,是最为受到百姓关注的,自然也就能够获得较高收视率。以2016年8月20日、21日、22日连续三天播出的《被弃医院的老人》为例,节目从医院大夫的帮忙热线入手,展现出事件的由头,一位送进医院的老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基本康复,但是家属却拒绝接人,导致老人长期滞留在医院病房。这是什么原因呢?主持人刘喻来到医院了解情况。这就构成了整个节目的发起点。这样的案例,属于普通的民生事件,而且涉及到亲情这一话题,有效吸引观众的好奇心。这也总结出第二个成功因素,《刘喻帮帮帮》在选择案例上并不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涉及,而是选择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话题,同时还与市民生活紧密关联的案例,避免落入“简单、普通”的窠臼。第三个成功因素在于,《刘喻帮帮帮》具有较为强烈社会责任感,这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档帮忙类节目如果仅仅是简单普通的日常帮忙,不仅观众会看腻,也会让节目制作的定位不清晰。而《刘喻帮帮帮》所选择的案例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案例,真正做到了“小中见大”。除了前文的案例是关注社会亲情之外,8月15日的节目《父母离家失联,丢下孩子怎么办?》关注父母与儿童的责任关系,5月6日的节目《换肝费用有缺口年轻老师期待您的帮助》关注社会弱势群体,3月21日的节目《员工工资被拖欠求助》等关注欠薪问题等等。这些节目无一不是从社会个案入手,继而探讨社会层面的普遍问题,做到了许多帮忙类节目做不好的“不仅要为单独的人和事帮忙,更要为这一类人和事帮忙”。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帮忙”恰恰是为了在今后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不用帮忙”,这就是一档帮忙类节目社会责任感的关键体现。但是,《刘喻帮帮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要面临的不足在于,节目制作人手短缺,制作力量不足。节目开播至现在,主持人刘喻一直为中间力量,每期节目的现场画面均由刘喻和一名摄像师组成。帮忙类节目往往要根据事件的进展辗转多个场地,而且还可能遇到采访对象不配合等多种情况,仅凭两个人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面临的困难是较大的。这也导致《刘喻帮帮帮》有时不能按期按点播出,这也影响了节目的影响力。另外,《刘喻帮帮帮》作为一档传统媒体节目,在新媒体的使用上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刘喻帮帮帮”或者“刘喻帮忙”并没有相应的公众号,仅在“直播遵义”中作为某一条消息有所体现。但是在具体消息中,并没有节目视频,只有文字实录,这对于一档电视节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微博上,也没有“刘喻帮帮帮”的官方微博,只有一个“直播遵义刘喻帮忙”的个人微博,简介为“遵义市广播电视台《直播遵义》栏目记者”,头像上来看疑似刘喻本人。这也充分说明,《刘喻帮帮帮》在新媒体的使用上是不够的,仅凭热线电话,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了。
三、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策
以《刘喻帮帮帮》为代表的帮忙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在目前来看也确实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也不能对已有的成绩满足,而是应该提前布局新媒体,迎接未来的挑战。1.加大投入力量前文提到,《刘喻帮帮帮》的人员是较为紧张的,这就需要电视台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同样是以人名作为栏目名称,但是这档节目配有5名口播记者,每一名记者都以“小莉”冠名,形成了“小莉群”,事实证明,这一行为非但没有削弱节目的影响力,而且壮大了节目制作力量,在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长上有了更多保证。但是《刘喻帮帮帮》出镜口播记者只有刘喻一人,虽然强化了节目品牌,但是对于节目制作产生了限制。同样,较少的人员储备,也导致节目在新媒体投入上捉襟见肘,没有足够的人手在新媒体上进行发展,运用新媒体也就无从谈起。2.加大新媒体的使用现有的《刘喻帮帮帮》的新媒体使用,主要是依托《直播遵义》来进行的。但是作为《直播遵义》中一个较为出名的子品牌,理应获得一定的独立性。《直播遵义》也是民生新闻节目,也需要大量的新闻线索,《刘喻帮帮帮》和《直播遵义》可以在新媒体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微博“直播遵义刘喻帮忙”应尽快进行官方认证,强化权威性,同时加强与微博用户的交流,获取新闻线索和第一手的现场资料。这对于《刘喻帮帮帮》甚至《直播遵义》的新闻事件来源和发展是有莫大的帮助的。3.树立“大帮忙”理念目前,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主要还是节目帮忙为主,受众仅是求助者。但是,借助新媒体,可以在全社会树立“大帮忙”理念,号召更多的人来帮忙。一方面,节目的力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在全社会传播正能量。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刘喻帮帮帮》可以将收集到的求助线索公开发布,邀请大家帮忙出谋划策,再将这些对策反馈给求助者或者在节目中使用,参与帮忙的力量更多,节目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就更强。放眼当下,传统媒体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才是继续发展的根本之道。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如此,帮忙类电视节目亦是如此。希望国内帮忙类电视节目能够尽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在节目发展的同时,在全社会营造更为和谐的“帮忙”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杨曦.帮忙视角下的电视民生新闻突围路径———以《天天630》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24.
潘斌.如何做强做大帮扶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J].西部广播电视.2015.2.77.
段海峰.浅谈市(县)级媒体如何做好帮忙类节目[J].发展.2015.8.95.
作者:谭兴丽
相关专题:税法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气象科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