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患者在开展或末开展心理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数据比较,沟通前P>0.05,差异无显著性;沟通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根据附表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沟通前的HAMA评价分数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在沟通前的焦虑度无明显差别;经术前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必P<0.05,说明经术前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度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术前心理护理有较明显的心理护理的积极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护理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时期选择最恰当的心理护理[1]。使患者每个阶段均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为缩短疗程,获得真正意义的“健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刺激。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手术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刺激,许多人都对手术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甚至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循环等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3]手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对手术的恐惧,会产生情绪紧张、害怕、坐卧不安、无所适从,给手术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患者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了解患者的情况(对女性患者需了解其月经情况),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安慰的工作,正确、耐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手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患者术前有稳定的情绪[4-6]。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3]。
视觉所占获得外界信息的90%以上,因此人们对眼球倍加珍惜,眼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的影响也越大。眼科术前患者的情绪、精神紧张度、对手术的疑惑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等都非常的显著,部分患者因为术前的不良情绪造成血压增高而被迫停止手术。眼科手术术前的心理护理由此呈现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也成为眼科护理工作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消除眼科患者术前心理障碍,发挥更好的心理护理效果,我科从2011年1月份开始对眼科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医护患心理沟通”,具体内容及方式为: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领科内专业组医生及护理组护士对于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在前一天在患者床头进行“医护患心理沟通”;查房的内容主要包括,由医生组再次介绍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的目的、手术的效果、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的可行性等,由护理组重点介绍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执行等情况,让患者进一步明白本次手术护理的要点、注意事项、饮食生活细节的安排等,以医护患沟通的形式做好病人手术前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清楚了解手术目的及效果,使病人主动配合,共同完成手术,并向家属说明病情,争取他们的协助。在沟通中重点了解患者的思想疑虑,对手术重点关心的问题以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心、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工作,让患者安心、放心、有信心,积极地接受手术治疗。
在本项工作中我们引进了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指标,对本组接受眼科各类手术的住院患者185例,随机分为的观察组共98例和对照组共87例。采集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差异性。结果显示:HAMA值:心理护理前,观察组为(19.1±3.4),对照组为(18.6±3.9);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为(13.1±3.4),对照组为(16.1±3.1),两组数据比较,心理护理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均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医护患心理沟通查房”在眼科手术前心理护理中口腔医学论文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作者:崔莉萍 孙建华 孙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