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昔阳县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1第1阶段
这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畜力农耕方式发展为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为辅的半机械化的农耕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昔阳县政府大力推广新式农具。20世纪50年代试用双轮双铧犁、步犁、耘锄等新式农具,均因适应性差而未能全面推广;锅驮机是昔阳县农村使用最早的动力机械。1957年,坪上、寺家庄2村率先各安装11.03kW锅驮机1台,与抽水机具配套浇灌菜园。同年该县农村始有第1台3.67kW柴油机,亦与抽水机具配套使用。其后随着各类配套农机具的引进,柴油机数量逐年增加。1960年昔阳县开始引进电动机11台,1964年全县陆续通电后,电动机迅速增加,柴油机减少,锅驮机被淘汰,电动机成为昔阳县农村粮油加工、灌溉的主要动力。
1.2第2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因包产到户,农田种植由集体向个体转变。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生产方式亦由人畜力为主,机械化为辅转为小型机具为主,大型机具和人畜力混合的生产方式。1971年引进机引犁54部、机引耙7部;1973年引进水稻插秧机7台;1976年购进旋耕机186部;1978年大寨公社试验小麦、玉米收割机收割,先后引进割晒机和收割机;1986年引进地膜覆盖机12台;1987年后,逐步引进推广机铺膜、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和新机具,并先后实施了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小杂粮机械化深加工等项目。
1.3第3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机械化,耕作和收获机械逐渐由小型机械向大中型机械发展转变,更多专业化的大中型机械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2002年以后,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崭新阶段。新时期昔阳县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以下4个特点:①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②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19.2万元,省农机购置补贴21.5万元,市农机购置补贴7.68万元,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投入25.5万元,拉动农民购机消费近1763万元。到2014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38万kW,比2004年增加10.08万kW;拥有拖拉机8040台,比2004年增加6807台;配套农机具7846部,比2004年增加6226部。农机化综合水平由2004年的34.6%提高到48.8%。③农机化服务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大力培育农机大户,积极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村农机协会为依托,以农机户参与为基础的具有昔阳特色的县、乡、村三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机服务站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农机大户80个。其中较为突出的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人员90人,入社主机112台,农机具120台(件),收获机10台;完成机耕4533hm2,机播1900hm2,实现收入达到396万元。80个农机大户拥有主机80台,农机具82台(件),收割机10台;完成机耕2333hm2,机播1040hm2,机收800hm2,实现收入186万元。2014年,由山西省农机局牵头,市、县农机部门配合,组织山东五征集团与大寨农机合作社对接,由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万元和大寨5户农民投资20万元共同成立了昔阳县大寨五征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完成总投资75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④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加速推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机三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机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引进扶持力度。全县玉米播种机、谷物脱粒机取得了重大突破,到2014年全县基本实现了玉米种植机械化,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2014年,全县玉米机械化种植面积达1.4万hm2,种植机械化水平达75%,林果业、畜牧业、粮食加工、喷药植保、喷滴灌水利等多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取得较大进展。
2制约昔阳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2.1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2农民的观念更新不够
目前,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未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2.3农民购机能力差
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当前农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主动性受到制约。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776元,用于农机方面的投入不达2%。另外,由于机车老化、无用功多、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导致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降低。据统计,在目前构成农机作业的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就占到45.6%。
2.4体制方面的制约
由于土地经营分散,农户家庭式生产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功率为22.8k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0.24~0.27hm2,作业成本为150元/hm2;而对于农户耕作,由于田块小,布局分散,机车无用功多,台班最多可耕1.67hm2,作业成本至少为3150元/hm2。
2.5农机化服务能力薄弱
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服务力度减弱,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6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充斥市场
农机具权益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农机具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护,农机化发展尚需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从而出现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农户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3促进昔阳县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入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机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培植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3.3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农机部门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3.4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可以把昔阳县的农业生产区域分为以下几个区:赵壁川东南部玉米粮食生产区;西寨、沾尚西部大田蔬菜种植区;东冶头东部设施农业区;巴洲川、安平川中部农业采摘区。同时,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把大片的土地集中到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
3.5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
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2002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总投入为24亿元,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1.3%。2014年,昔阳县的农机化财政投入为10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0.17%。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针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
酒店管理论文3.6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综合推进大型农机具发展,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作者:王旭燕 单位:山西省昔阳县农业机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