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常态探索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发展大形势下,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的有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下,探索并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高效、有序的良好新常态氛围,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院学生管理平台的教育水平与运行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管理;新常态;探索建立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意思就是要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近几年来,随着学院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实际上构成了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建设。

一、本文调查研究对象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与康复系1200余名在校生,其中含高职2年制、高职3年制、高职5年制、中职4年制,四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另辅导员群体29名。

二、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行水平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是网络应用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中的微信、交互式平台、云平台等呼之欲出,成为工作学习与社交的重要载体。目前,在中药与康复系学生日常管理方面所涉及的信息化交互式管理还不完善,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共享与传输平台,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办公还占据主导,多方信息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效性不强,学生大数据库的建设相对单一和缓慢,整体来说信息化水平相对薄弱。

(二)学生社会能力与工作能力建设平台相对薄弱

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然而专业能力的高低并不代表着学生其他能力水平,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单位部署的非专业性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也同样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否到位,较目前而言,通过调查发现,我系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能力与工作能力培养工作还是稍显单一,覆盖面较小,基本上受众群体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偏低,指导老师严重不足,处理日常性工作经验有限,协作方面与攻坚克难方面均体现出了需要老师引导与辅助的渴望,工作方面完成部署任务的效果较差,尤其在文字撰写方面欠缺较多。

(三)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的效果检验平台相对薄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拿着自己的技术到社会上去用一下,才能看的出来是不是学的真好真棒,是不是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在校期间,只有这样的认知多了、深刻了,学生们在回到课堂的时候才能够从心底里散发出那种求知欲,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自然会转变。目前,我系关于在校生寒暑假、节假日利用专业知识走进医院、药厂、药房,进行专业服务的工作还没有,更多的是进行非专业类的志愿服务,还不能达到检验专业效果学习程度的目标。因此,在校生专业岗位服务联络平台的工作我认为截止目前还相对薄弱。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过程性指标平台建设相对薄弱

评价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表现,通常以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结果性评价成绩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养成了唯成绩论的习惯,从而不重视在学校期间的日常行为,即使犯了一些小错误也很难登记造册,留下痕迹,这为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重视平日的过程性表现留下了隐患。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好与坏,应该是他在校期间整个学习与生活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评价与记录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全面指标,即使学习能力再强的孩子,在校期间不良的言行举止与道德品质仍然能够影响他的实习与就业,从而让孩子们像对待学习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修养,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这一方面的平台建设,我们还是薄弱的。

(五)学生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细则)与工作标准(流程)方面的建设相对薄弱

学工岗位的工作特点就是面对的部门或群体较多,工作琐碎,工作监管难度大,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目前,随着学院系部制改革工作的深入,院系两级管理体系的搭建正在积极的推进,系里在落实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细化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标准,对于学工人员无论新人也好还是其他人员也好,都能够迅速的上手而不出现差错,做到任何常规性事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截止目前,我系在学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套完整的流程化制度建设目前也是比较薄弱的。

(六)班主任、辅导员队伍评比过程性评价指标相对薄弱

作为一名高校的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较他人突出的地方,重头不应当只是班级学生的考核问题,作为一名学生“导师”,在辅导班级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才是重要的,班里的学生有好坏之分、有男女之别、录取的分数有高低之差,每个班级的情况是不同的,但老师辅导学生的工作一样的,只是付出的辛劳程度不同,付出辛苦多的班主任不一定班级成绩就高,反之亦然。因此,重视他们的过程性付出并得到一定的考核体现,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通过调查,结果性评价还是占据主导位置,相对于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建设还相对不足。

三、分析研究与对策建议

以上所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以上发现的这些问题,尽快建立一套与院级工作良好对接与落实的运行保障机制与管评机制,同时培养一支适应高校工作特点的高素质、高执行力队伍。因此,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阶段学院工作实际,围绕产生问题的根源,给出以下六大平台解决方案:

(一)推动以“互联网+”技术管理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生管理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了解新思路、掌握新技术,逐步试点,加强应用,养成技术管理新常态,加强家校信息互通互联、加强师生管理互通互联等平台建设、加强无纸化办公与精细化程序管理,积极运用网络工具深入学生,全面了解新时代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充分利用自媒体和大数据来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科学管理。

(二)设立“学工助理”工作组织,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育人”平台建设

“工作育人”的理念是指通过干部在担任相关班级职务期间,由学工指导老师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考评,在期间强调工作岗位的社会性要求,重视工作经验的熟悉与积累,推动学工人员在工作中教育与引导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按照现有系部制机构特点,增加干部使用范围与力度,从学工方面,增设“学工助理”组织,即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落实对内自我管理与日常工作运行管理职责。成立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以学工人员指导与管理为主,与团总支书记指导与管理为主的学生会一起,完成院层面重点工作与系层面常规性基础工作的有效分工,构成两支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学生工作队伍。

(三)以效果检验为核心,推动以专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岗位服务”平台建设

“专业岗位服务”的理念,就是安排学生参与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服务活动,期间需要运用所学专业进行为他人或企业进行工作的项目,核心就是打破专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的本领是否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在实践中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即通过“专业岗位服务”,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对自身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达到了通过实践检验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过程性管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要”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一个以信息化互通互联网络为操作界面的学生综合素质纪要平台来解决学生只看成绩不看过程的缺陷。平台的建设标准要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依托,结合学校关于学生的各类奖惩规则,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总和,以此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各类表彰的整体依据,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重视自身一言一行,重视自身在校表现,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根本手段。

(五)重视精细化管理,推动“标准化流程”完善制度细则方面的平台建设

制度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基,标准化流程建设是一切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琐碎、复杂,弹性空间大,制度建设上,系里应在学院学生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增强细则建设,明确细节要求,让学生对于相关管理制度的理解做到清晰明确、了然于胸,在学工执行力度上能够做到程序性强、照章办事,压缩灵活度。在工作流程上,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更多的按照标准化流程梳理,落实步骤要求,提高透明度,增强工作落实效果。

(六)完善班主任队伍管考建设,推动“育人过程评价平台”建设,提升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消耗在平日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言传身教上,因此,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工作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方面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上,要做到日常教育有记录、开展活动有存档、内容形式不单一、教育效果有联系,整体工作体现在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的不同形式与特色的管理教育活动,运用自身的智慧与工作解决发生的问题,这些内容都应当有所记录与展示。另一方面对于班主任的考核上,要尽量体现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所付出辛劳的价值,要适当增加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的肯定,避免全部评价均唯成绩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常态,已经是学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学院的核心任务、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工作,根据学院整体工作的指导思路,良好布局系学生管理的新局面,新常态,打好建设发展根基,科学制定工作运行细节、效果评价细节、队伍管理细节。为尽快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能力的学工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而努力,从而为最终完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平台建设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有华.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4-35.

[2]施芝鸿.逐步适应和习惯当下中国的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10-13-(7).

[3]王光应.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

作者:李江 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常态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53285.html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 仪器分析课程论文


    上一篇:投标报价机电设备论文
    下一篇:强化环境工程理论教学效果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