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1.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发布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7]。
1.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1.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
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10]。2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困难2.1基础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康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康复医学硕博士点大部分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汉、广东等东南地区[2]。在四川康复医学各层次办学机构中,有3所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4所学校举办本科教育,4所学校举办专科教育,3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11所学校举办初中起点中专教育。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高层次教育中,仅有四川大学开展了康复治疗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及实践。
2康复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低
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按未来5~10年所需,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目前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还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影响培养质量[11]。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尤其农村基层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速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四川省乃至全国康复教育发展都面临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变的问题。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
3缺乏统一的康复医学办学标准及专业评估制度
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各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分类不同;课程名称及教材亦无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繁多,名称及学时数都缺乏可参考的标准[12]。康复专业人员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康复医学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些师资仅经过专业知识的进修或短期培训即上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临时聘请从事临床工作的康复医师授课,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部分院校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病种相对单一。
4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4.1确立分层次培养目标,着眼康复专业医师和治疗师的培养
康复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是在临床医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养模式与临床医学其他专业一致。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了解康复医学发展方向、新进展、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被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或医学科学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新学科目录设置,其中医学技术以独立全新的一级学科面貌出现在我国的医学门类中。该学科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治疗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和中专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治疗师,康复治疗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和学术型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应探索和建立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康复治疗学人才。
4.2加强“双师型”康复医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践教学
很多院校实践证明,医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适应国情的最佳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康复教研室与康复医学科有机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均为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生。康复专业理论与康复医疗服务实践结合,发挥“双师型”师资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等。同时,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要侧重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增加其理论和实践教学。
4.3发挥各级康复医学专业学会的作用
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规范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制定《康复医学教育最低标准》;协助审议和认证康复医学专业开办资质;统一规范和指导康复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国家专业职称考试。
4.4实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建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各地市医院为核心的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协作发展,形成了“华西主导、全省参与、院际协作、合作共赢”的联盟模式。根据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对县级以上医院康复人员,进行康复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对省市级以上医院康复业务骨干和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全脱产学习,重点加强康复治疗师培训。建立省级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逐步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4.5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康复医疗协同网络
以成都为主导,绵阳、自(贡)泸(州)等地协同,构建三角试点创建示范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管理咨询及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培养师资、搭建培训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在位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华西康复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探索网络联盟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核心适宜技术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层康复医学人力资源配置,带动西部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4.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适应康复医学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和引进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复人才来川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化康复医学人才素质,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专家队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5结语
按照原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十二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实际来组织实施发展对策,未来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和人才培训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国国家建设实际需要的各层次康复医学人才,以期全面提高康复医学教育质量,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打造西部地区医疗康复高地。
作者:苏勇林 何成奇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 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